首页

搜索繁体

第十二章:宝钞泛滥

    哪怕是用行政手段,阻力也会小很多。

    可这个数据,如此庞大的宝钞数额,可真的没那么容易解决。

    夏元吉摇了摇头道:“回太孙的话,宝钞提举司以往虽属户部,却只是户部一个小衙门,微臣并不知晓新朝岁入。”

    “没事,等会你就知道了!”

    朱雄英说罢,挥了挥手道:“赐座。”

    “喏~”

    刘香招呼着人去搬椅子,只有夏元吉一个人,站在原地,心神慌乱,他只是一个六品官,还是被强行拔高的六品官。

    在几天前,他只是一个八品官,朝会都没有他的位置那种。

    今天在养心殿,竟然可以被赐座?

    赐座看似轻巧,但能被赐座的官员,哪一个不是皇帝的宠臣,宫中赐座,近乎相当于出宫同乘,自大明开国至今,和朱元璋同乘一车的,不算皇族人,外臣也只有徐达与汤和两个了。

    “愣着做什么?站着不累吗?”

    朱雄英倒是没考虑那么多,相反,他对官场的那些弯弯绕,知道的也并不是那么多。

    夏元吉看着身后的椅子,只感觉屁股无比沉重,脑海中正天人交战,听到朱雄英的声音,夏元吉也不敢在犹豫,一屁股坐了上去。

    只不过,夏元吉的位置,同朱雄英尚且还有一段距离间隔。

    “去,把通政司送来的奏疏搬进来一些,另外,催促一下户部的人,动作快点!”

    朱雄英招呼一声,刘香也不迟疑,赶忙回身去安排。

    夏元吉就坐在外边,朱雄英在内厅一边看着文华殿那些大学士们给的建议,从中择优选录,不得不说,文华殿大学士,三十余人。

    每一份奏疏,三十条解决方案,给到朱雄英的工作压力,也是不小,但相比之下,不用过多绞尽脑汁的去考量思索解决方案。

    而三十份方案,朱雄英会从中选择三到五份,在由养心殿送到乾清宫去,最终由朱元璋拍板决定。

    看的字数虽然多了,但脑力劳动少了许多,速度也跟着加快了。

    半个时辰的时间,转瞬即逝。

    朱雄英伸了个懒腰,看着坐在大厅的夏元吉,如坐针毡,似乎屁股瘙痒难耐,一副坐卧不安的表情。

    “刘香!”

    朱雄英冲着外边喊了一声,很快,刘香迈着小碎步,飞快的跑了进来道:“殿下,什么吩咐?”

    “户部的人什么意思?本宫的口谕是不好用吗?这都过去多长时间了!”朱雄英话音刚落,外边去传召的小太监躬身进了养心殿。

    “殿下,户部尚书,左侍郎,奉召觐见。”

    “让他们进来。”

    朱雄英脸色一黑,这帮人也太不把咱这个太孙放在眼里了吧。

    “臣,户部尚书(户部侍郎)赵勉(郁新)拜见太孙殿下……”

    赵勉和郁新进入养心殿时,迎面便看见了坐在椅子上的夏元吉,心中虽是疑虑,但毕竟这里不是外廷,话不能乱说,更不能乱问。

    只是对于夏元吉一个六品官员被赐座,非常不爽罢了。

    “到内里答话!”

    朱雄英沉声道。

    “尚书大人说要废除民间宝钞,不知大人可知道,民间宝钞,有多少数量?”

    朱雄英打量着赵勉,出声询问道。

    摇了摇头,户部的工作多了去了,一个小小的宝钞提举司,虽然是印钱的东西,但是他们八品衙门的品秩,就能看出来,朝廷对他们算不得重视。

    “那你们俩,给本宫说说,洪武二十四年,大明岁入多少!”

    朱雄英端着茶杯,丝毫没有给二人赐座的想法。

    让自己等了半个时辰,还想坐着?做梦去吧!

    “回禀殿下,洪武二十四年,天下户籍一千零三十七万,人丁六千一百四十万。”

    “赋:一百四十万石,税:三千一百五十六万石,布锦一百五十万匹,丝绵三十七万斤!”

    “铜三千二百斤,铁九万三千斤,铅五万五千斤,红砂两千四百两,茶二百四十万斤,盐一百七十万引,卫所军屯粮食两千三百八十万石。”

    赵勉几乎没有半点思索,一口气将洪武二十四年的全年岁入,说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赋税?为什么要分开算?”

    朱雄英放下茶盏,一脸狐疑的看着赵勉道。

    “赋是供养皇室的,税是朝廷的,自然要分开算!”

    赵勉没有丝毫惊讶,朱雄英在民间十年,不知道这些,也属正常。

    “赋是供养皇室的,税是朝廷的,草,还特么歌功颂德永不加赋呢,羊毛都出在羊身上。”朱雄英一口茶水险些喷溅出来。

    “那这些东西,如果都换成铜钱,能换多少?”

    “七百万贯至八百万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