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十九章:海产

    乾清宫。

    “年年灾害,岁岁不绝!凤阳又不知要死伤多少,山西,川蜀,哎!”

    朱元璋看着手中的奏疏,年年如此,岁岁这般,灾害的蔓延,从未停止过,从大明建立的哪天起,各地的灾情,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

    “大明处于一个很艰难的时期,靠天吃饭已经养不起百姓了,这才八月,北平都下雪了,寒流继续南下,只怕要不了百年,农作物将会难以生长。”

    “到那时,天灾会更多……”

    朱雄英思索良久,大明从建立到灭亡,大小灾害,纪录档案的,超过两千次,这还不算那些没有纪录的,这在华夏千年史书上,都是一个恐怖的数字。

    就这样的灾害数量,大明能撑二百七十多年,已经是到了极限。

    “寒流南下?什么意思?”

    朱元璋站起身,慢吞吞的向前走着,一旁的老太监眼疾手快,赶忙取出大袄,披在朱元璋的肩上。

    “就是寒冷的空气,准确的讲,淮河以北,在未来的百年,怕是都要因为寒流,导致农作物大量减产,而如今天下太平,人口井喷。”

    “灾害愈演愈烈,一次比一次大,山西已经快要断粮了。”

    朱雄英眉头紧蹙,这是个好时期,也是个黑暗的时期,老天要杀人,一批一批的杀,他已经没有时间去区分好人坏人。

    漫步走出乾清宫,朱元璋沉声道:“那你准备怎么做?让户部调拨粮米?”

    “户部本就入不敷出,眼下最重要的,还是将粮食输送到山西去,而通往山西的最好办法,就只能是从燕云过紫荆关,将粮食运到太原府。”

    朱雄英在来之前,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从燕云运送粮食去山西,虽然会劳师动众,但胜在燕云和山西地区,连成一片,有着驰道,可以让物资快速运输。

    用最短的时间,将物资运到太原府去,在从太原府,分散到山西各府郡县。

    “燕云也没有多少粮食储备,若是将燕云的粮食运到山西,虽然可以解决一时的燃眉之急,但转瞬间就会导致燕云缺粮。”

    “治标不治本。”

    朱元璋摇了摇头,燕云虽是军事重镇,有着大量的粮食储备,但同时,燕云的兵马也是非常多的,还要支援辽东地区。

    若是将粮食调往山西,结果不言而喻,拆东墙补西墙。

    “皇爷爷,咱们的水师战船,虽然不能远航,但在近海航行应该还是没有问题的,要不然,调水师去海上捕捞?”

    “大海内水产丰盛无比,靠近燕云的渤海,靠近山东的黄海,靠近两淮直隶的大明海,都可以用水师下海捕捞。”

    “渤海捕捞的水产,运到辽东,燕云地区,用燕云地区的粮食,去支援山西,大明海和黄海捕捞的水产,可以从长江进入运河,北上运往凤阳等地。”

    “至于川蜀,也可以通过水师运送水产,虽然可能到了川蜀之后,这些水产可能会有些不好吃了……”

    “但总归是比啃树皮要强的。”

    朱雄英咬了咬牙,时不我待,山西已经出现了大量流民,啃树皮,吃观音土的事情,不绝于耳,山西布政使几次上书。

    朝廷也是困难,一年粮产就那么多,收入摆在哪里,根本无法有效的赈灾。

    朱元璋闭目苦思道:“水产能吃不假,可运输,保存,过于繁琐,而且,调动水师,又不知道要花多少钱,户部今年已经赤字、”

    “若是以往,还能印刷宝钞,解决眼前的困境,但自从你把宝钞提举司的宝钞全部焚毁后,朝廷,难啊,”

    朱元璋揉着太阳穴,数次大规模北伐战争,朱元璋早年的缴获,早就挥霍的七七八八,所剩无几了。

    内帑都快跑老鼠了。

    国库依旧破败,调动军队,可是要给钱的。

    “那总不能看着山西和川蜀地区,还有凤阳祖地的百姓,因为吃上饭而饿死吧……”

    朱雄英咬着下唇,奏章上写的很轻巧,但他相信,地方上已经蔓延的难以控制了。

    “要调动多少水师,才能供应三地的粮食供应?”

    朱元璋咬了咬牙,沉声询问道。

    “至少,至少要五千水师将士,船只越多越好,分别前往渤海,黄海,大明海,进行捕捞,水师久经沙场,五年前还在辽东旅顺港经历血战。”

    “让他们去捕捞,应该不会有什么危险。”

    朱雄英不假思索,直接说了个数字,将士的数量,自然也是越多越好,可眼下,国力艰难,一切都是能不动就不要动。

    除非,继续印刷宝钞,强行去搜刮民间财富。

    可那无疑是杀鸡取卵的买卖。

    朱雄英还在和朱元璋纠结,要派多少水师出海捕捞时,在皇宫城外,宝钞提举司衙门。

    此时刚过晌午,应天的天气也是鬼神莫测,刚刚八月,已经是寒风阵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