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486章 超级引水工程

    河套地区,自从秦汉以来,历来都是中原文明与游牧民族的兵家必争之地。

    这里是一片水草丰美的高原,在秦汉时期可谓是得天独厚的草场。

    在隋唐时期,这里同样也是突厥各部与唐王朝的主战场。

    那时候无论是气候还是环境,都没有遭到太大的破坏。

    要说河套的草场被破坏,还得追朔到宋元时期。

    两宋时期,这个地方属于是西夏国的核心地区。

    古羌人的一支党项族,将政权建立在这边。

    历经几百年的时光,守着这片河套搞大开发。

    等到西夏国被蒙古人灭亡之后,这里就成为蒙古人的牧场。

    主要是漠南蒙古的右翼诸部,其中以土默特和鄂尔多斯为主。

    他们在这边放马牧羊,加上持续的气候恶化,天气开始变得干旱。

    这边的草场就被破坏的有点严重,到明末进入小冰河时期,这边的土地终于开始大规模的沙化。

    河套地区地处后世华夏地形的第二阶梯上,南部就是黄土高原,而且东西和北侧都是靠着黄河。

    这里的土质、地质,其实和黄土高原很像,甚至土层比起黄土高原来还要更加的薄一些。

    大华刚占据这里的时候,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平息民族矛盾,让当地恢复生活秩序。

    经过多年的努力,这边的蒙古诸部和回鹘等民族,都早已经融入大华之中。

    而且和汉人的关系很紧密,算是民族环境在大华境内算比较好的地方。

    经济也是突飞勐进,这边依靠原有的城镇开始扩张,已经形成多个中心的态势,产业更是从农产品加工、毛纺织、皮革工艺品、棉毛工艺品,到重工业的制造、矿产开采、矿石冶炼等全体系,就连第三产业也是蓬勃的发展。

    在郑毅当初宣布改造环境、治理黄河、水绿山青三大项提出之后。这边就做了率先的响应。

    如今这边是归化行省执行和发展最好的标杆区域,甚至短短三年多的时间已经征服了一座沙漠。

    这座沙漠的名字在后世也是鼎鼎大名,那是第一座被人力制服的沙漠。

    名字就是毛乌素,只不过此时的毛乌素和后世的毛乌素还没可比性。

    如今的毛乌素不过是刚刚开始沙化不久,还有片片的草场分布其间。

    等于说沙化的只是一部分,成块状的散步在草原之中。

    总面积大概也就万把亩的样子吧。

    和后世那个面积根本没法比。

    这块沙漠的行程,除了气候更多是人为。

    过度和放牧和耕作是导致土地沙发的重要原因。

    同样起到作用的就是水源的断绝。

    草原上是因为有水源才会形成草原的。

    这一点别管哪个草原都是一样。

    大大小小的河流如同血管一般。

    供应着整个草原的生长和繁育。

    可是在这边穿行的河流消失了。

    只能全都靠老天来下点雨补充。

    但稍微有点地理知识的都知道,河套处于内陆的大西北地区。

    全年降雨量才不过几百毫米,这么大片草原靠老天,是肯定不行的。

    想要恢复这边的自然环境,彻底将已经开始形成的沙漠给消灭掉。

    单纯的指数造林不行,还得去将活水引过来滋润这片土地才可以。

    距离最近大型河流,那自然就是哺育了整个民族的黄河了。

    但是因为黄河流量和整个河流生态发展的原因。

    再加上地形地势的综合考量。

    从黄河引水也是困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