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4.内帑里有两个兵马俑,一个是金的,另一个也是金的

  曹玉府小心翼翼将银锭刮开,一层一层,最后展露出其间真貌。

  “空心银?”

  “不对...里面夹着什么东西?”

  曹玉府将银锭内里的一张票据展开。

  五百两的银票。

  存取年月,钱庄印戳,一应俱全,相当严谨。

  众人又是面面相觑。

  钱庄是小皇帝在天统三年设立,大大方便了商人买卖,繁荣了商业,国库也是因为商业税,才充盈起来。

  是啊,银票比真金白银更加轻便,易于携带,自然也就更好藏了!

  文武百官哑然无语的同时,也在心底感叹小皇帝的心思缜密。

  看看,藏银子都藏的这么有条理,空心银配上黄金银,加上普通银掩饰,重量就不会有问题!

  户部尚书粗略算了算,伸手比出一个数。

  三。

  “估值三百万两?”

  这里头有许多金子,一两金子等同十两银子,三百万两是换算后,以银为单位作数。

  不过一般没人这么算,毕竟大乾一年的金量,也就四万两左右,更多是以金饰、奖赏为主,很少流通。

  物以稀为贵。

  兵部尚书喘着粗气,仿佛刚刚结束一场盘肠大战一样,掩饰不住的激动:

  “兵部只要这三百万两,老子亲自带人打到狼居胥山去,干他娘的!”

  前些年,中原大地满目疮痍,民生凋敝,赤地千里,好啊,那咱们修生养息。

  休息了十年,缓过劲来了,半大的小屁孩儿,也都长大成人了。

  现在有钱有粮有兵源,还不会影响到国库,为什么不打他妈的?

  “不慌。”

  曹玉府很淡定的将目光放在门口的两个陶俑上。

  后宫佳丽都懂得针线活,小皇帝的手艺活,也不差。

  因为赵政崇尚节俭,公公们鲜少出宫采买,物件都是自己做。

  前朝的木匠皇帝,那水平只能打下手,小皇帝不仅懂得木匠活儿,泥瓦匠、铁匠、金匠的活儿都能做。

  像刚才的黄金银,没点金匠知识真做不来。

  篾匠功夫也是一绝,编的草鞋一度风靡京师。

  众人见到曹玉府望向陶俑,纷纷回忆起来。

  记得这陶俑被称为兵马俑,当年先帝死后,一切从简,小皇帝不忍心,决定亲手塑形建模兵马俑,作为父皇的陪葬品。

  孝心感动天地,还被传为佳话。

  后来宫里时不时会多出几个兵马俑,都是小皇帝自己做的,大家觉得没什么,既是睹物思人,又是时时刻刻告诫群臣遵守孝道,同时利用先帝余威震慑那些仗着资历的老臣,还能为空荡荡的皇宫,添加些摆件。

  银子里头能藏金子。

  兵马俑里头,就不能藏金子了吗?

  曹玉府伸掌印在兵马俑胸口,瞬时泥层脱落。

  内帑里有两个兵马俑,一个是金的,另一个也是金的。

  什么叫金碧辉煌啊?

  麻了。

  这可是真人大小的兵马俑!

  黄金的重量约莫是人体的二十倍,哪怕这个人营养不良偏瘦偏矮,也得一百斤,换算成黄金,是两千斤。

  半斤八两,这是三万两黄金啊!

  虽说纯度可能不一定有金锭那么高,也绝对是稀罕物!

  兵部尚书歪了歪嘴:“老子把东边的割据小国打下来,能找陛下求个兵马俑做赏赐不?”

  “黄金屋啊...黄金屋.....老夫这一辈子都用不完一只胳膊。”孔叔夜这种大儒都花了很久才缓过劲,问向魏瑾:“魏总管,金子做的兵马俑,这么重,内务府没察觉吗?”

  魏瑾面无表情道:“陛下说是灌了铅。”

  很合理。

  铅本来就是祭祀用的,用在兵马俑上恰到好处,重量也差不多,再者,谁特么猜得到里头是金子?

  “诸卿看够了吗?”

  赵政刚从黄金州跨海回来,听闻内务府出了事,连忙赶来。

  望着翻开的书页,掰断的银锭,以及胸口金灿灿的兵马俑,他的语气相当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