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1823 1800万美元每架,另外每架再向你个人支付一百万美

    18231800万美元每架,另外每架再向你个人支付一百万美“现在的问题是,很多飞机被拆走的都是核心零部件,根本飞不起来。老鼠咬坏的,都得从头检查线路,这需要大笔的经费……”

    面对乌克兰政府代表们乐观的想法,特拉克夫直接给他们泼了一盆凉水。

    之前吵了几天,好不容易双方达成了一致意见,各自提供一部分订单,让苏联遗留在乌克兰境内的部队有遣散费,解决这些麻烦。

    同时,也让乌克兰政府不仅解决一部分飞机的维护保养问题,同时也可以得到一批经费来维护保养剩下的,以飞机养飞机。

    可这会儿,双方都拿不出全面检查故障隐患以及维修的经费。

    “如果不检修,怎么卖?”

    “经费谁能拿出?柳东盛不是有钱么?大不了便宜一些。”特拉克夫等人现在就想拿到钱。“只有拿到钱,才能进一步检查跟维修。”

    乌克兰政府是没有这样经费预算的。

    如果在这上面纠缠,最后可能他们一分钱都拿不到。

    苏联没有了,苏联军队也不应该继续留存,而对于一些将领,各加盟共和国也不希望他们留下。

    长期没有经费,很多部队的人为了生存,主动离开了。

    但是一些官员却捏着手中的装备跟所在的政府讨价还价,争取遣散费。

    伯聂科佐夫等人,就是这样。

    乌克兰政府给不了钱,又怕爆发战争,所以才出现现在的事儿。

    “没有维修,让我们直接采购?将军,你这是在开玩笑吧?那些飞机的状况你们比谁都清楚,虽然说维修好之后,没有任何问题,可现在,谁敢要?完全就是一堆废铜烂铁!咱们可不是冤大头!”

    罗峰知道柳东盛要压价,自然要去说一些不适合柳东盛说的。

    总有人需要做坏人的。

    柳东盛要是又唱黑脸又唱白脸,闹得太僵的话,最后反而难以收拾。

    “这些飞机,都只有小问题,维修人员我们已经召集起来,正在进行全面检查……”特拉克夫知道对方要压价,早就有了心理准备,“所以,每架2500万美元,500万美元的维修经费,怎么都不会少的。”

    按理,这价格,已经很低了。

    这些飞机因为缺乏保养,所以才出现这状况,无论如何都是花不了五百万美元一架的维修经费的。

    这个价格,也是他们认真讨论过。

    他们手中的12架伊尔-76运输机,可以卖2.8亿美元。

    这是很大一笔资金了。

    真正需要那遣散费的,其实都是高级军官们。

    基层的官兵,人数虽然众多,一人几千美元,已经够他们生活很长一段时间了。

    “你们抢钱呢?无法飞起来的破烂,都要这个价?知道白俄罗斯跟其他国家的伊尔-76什么价格吗?就连俄罗斯,伊留申那边,全新的伊尔-76,报价也不过2800万美元。”罗峰撒谎,张嘴就来。

    可这谎话,却让特拉克夫跟旁边一直没有吭声的维托尔等人紧张了。

    这价格,完全有可能。

    现在俄罗斯的经济状况比乌克兰还差。

    接手了苏联超过60%军事工业跟科研单位的俄罗斯,资金需求更大。

    他们的科研单位,需要资金投入来维持;生产线,需要订单来维持;甚至,很多苏联留下的武器装备,都需要资金来维护保养,缺乏维护保养,那些装备很快就会报废……

    2800万美元,生产制造伊尔-76,甚至还会有微弱的利润。

    换成乌克兰,要是谁愿意采购安-124,只要不亏本,他们也会同意出售的。

    一架飞机的没有利润,但是这架飞机生产过程中,带动的产业,会让很多人有工作机会。

    “你们觉得多少价格合适?”维托尔直接开口问柳东盛。

    漫天要价,落地还钱。

    现在卖二手装备的,没有什么地位。

    谁让苏联造那么多?

    截至目前为止,整个苏联,制造了超过700架伊尔-76,无论是军用,还是民航,都有大量数量在服役。

    俄罗斯继承的数量,也就不到一半,可伊留申设计局跟制造工厂都完整地被俄罗斯继承了。

    旧的没有卖出去,新的也可以制造出来。

    整个俄罗斯境内有着太多航空设计制造单位,竞争本来就激烈。

    卖出去,拿到钱,比放在手中生锈要靠谱很多。

    “1500万美元!”柳东盛报出了一个让对方根本无法接受的价格。

    1500万美元,买一架运-10都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