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246章 陈朋顶替程鹏

    “北方?”陈凯旺相信了,“你说北方我信,那地方可是我们国家的粮仓,部队在那镇守着呢?行啊!钱王才!你运气不错呀,还能跟北方搭上关系?”

    钱王才立即摆手:“可不是我的能耐,是人程鹏的能耐。人有同学在北方,跟他说了那里新研究出了谷种,程鹏这孩子立马就想到了王家村,让他同学给寄了二百斤过来。

    我们村先示范种,要真的增产了,那肯定不会忘了全安西镇的。获得谷种的方式还是老规矩,十比一,想要的就来,不想要的拉倒,我不强求。”

    听说谷种会增产,陈凯旺的眉头都动了好几下,脸上的喜悦之情不断,吸了口旱烟,沉默了片刻。

    “钱王才!亩产要真的能增产,你可是又为咱县做了件好事呀!也替我做了件好事。”

    狐疑地看了眼陈凯旺,钱王才脸色凝重:“书记!咱们共事多年,我不想出名,我只想我的王家村人有饱饭吃。其他的可以暂时放在一边,这样的局势,还是要低调一些的好。”

    纠风办一直虎视眈眈地盯着呢,那些人没事都想找点什么事出来,何况王家村风头太盛?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钱王才的顾虑,陈凯旺也有,只是他身在其位,有些事要是知情不上报,后果会更严重。

    拍了拍老下手的肩,陈凯旺站了起来:“这话你对我说说就好,别对谁都说,我走了,等王家村丰收了,想不出名都难了。明年开始,要搞大食堂了,王才!你掂量掂量吧!王家村有多少人,一天用多少粮食,可都得计划着,别到时候弄的手忙脚乱的,反而影响不好。”

    搞大食堂?钱王才愣住了,连旱烟都忘了吸,定定地望着骑车远去的陈凯旺的背影发呆。

    回去把这消息告诉了余二娘,老人家发话:“不管上头怎么命令,咱们王家村照做就是。但粮食一定得算计着点儿。要是晚稻真的增产了,除了交粮的,剩下的全都收入谷仓放好。一村的老老小小,就指着那点粮食活着呢?”

    觉得余二娘的话很对,钱王才心里有了主意,晚稻长势很快,一个多月,植株已经丛发了很多,原先瞧着稀拉的不得了,如今看着已经连成一片了。

    满田畈都是碧绿碧绿的,长势良好,把沟垄都封住了。

    报社陈记者带了相机来,喀嚓喀嚓拍了好几张照片,配上王伟堂的文章,王家村再次成了全县的焦点。

    到了出穗的时候更是,看着那长长的青青的穗条,王家村人个个脸上都是微笑。

    不用想都知道,今年是真丰收了。

    黄灿灿的稻谷在眼光下低头弯腰,有人去数了数稻穗上的颗粒,居然比旧的稻穗多了三十多粒。

    一穗就多三十多粒,那是什么概念?

    想想,一亩得有多少穗儿?得多多少稻子?

    余二娘看着满田畈的稻谷,笑着告诉大家:“我们王家村今年的晚稻丰收了,这得感谢我们的小知青程鹏同志,是他弄来的谷种,给了我们大丰收。”

    有人问:“哪个程鹏?是先来的那个还是后来的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