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二十篇,为什么人们常说老不读三国,少不读水浒?

咱们先看《三国演义》中的人物结局,关羽一生无敌,集武力与智慧于一身,曾孤军直入,杀得曹军节节败退,水淹七军,擒于禁,杀庞德,甚至吓得曹操有了迁都的打算,最后却因为糜芳的投降导致关羽失去了大后方,刘封又拒绝出兵救援,导致关羽腹背受敌,最后死在了小人潘璋之手。

张飞勇猛无敌,曾在当阳桥前一声暴喝吓退曹操数万大军,跟随刘备征战一生,最后却死在了范强、张达两个小人之手。

诸葛亮聪明一世,跟随刘备平定蜀地,征服南蛮,刚出山时便提出了“隆中对”的理论。诸葛亮出山之前刘备可以说一无所有,手下只有几千兵马,武将也只有关羽、张飞,赵云三人,但诸葛亮出山之后,刘备的势力迅速壮大。刘备死后,诸葛亮遵从遗命,尽心尽力辅佐后主,六出祁山北伐,最后竟被活活累死(《三国演义》说诸葛亮因操劳过度,身染重病而死。)

再看三位主公

曹操雄才伟略,挟天子以令诸侯,官居丞相,进爵魏王,统领朝政,何等的风光!

刘备宽厚仁义,爱民如子,尽得天下民心。

孙家三代奋进,雄踞江东。

但是他们最终都没有成功,辛辛苦苦一辈子创下的基业,最后全都被司马氏给灭了,最终司马氏统一了三国。不禁让人感叹,辛苦一生为的是什么?子孙败家只在旦夕之间。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七年前作的一首打油诗:

自古三国出豪杰,万世千秋美名传。

争奈上苍妒英才,英雄陨落志未全。

这还真不算是首诗,连个题目我都想不出来,而且后面还有很长一大段是描述《西游记》的,再后面还有说《水浒传》的,这是我第一次看四大名著的感想。也是有点调皮了,初中水平的人居然看一遍四大名著就敢写诗评价,也是没谁了。

所以说,《三国演义》本身就绝望,让人看了难免有些压抑,“老不读三国”其实是怕老人们多想。

其实吧,“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只是民间的一个说法而已,作为我国的文学瑰宝,四大名著又岂是简简单单读上一两遍就能体会到其中真谛的呢?而且个人觉得,无论是哪一部书,在不同年龄的人群眼中,所看到的东西,所领悟到的东西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的说法是不成立的,同时也希望大家有时间的时候能够多读书,读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