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四十四篇,三国故事之曹操

    在三国时期,名人故事有很多,一部《三国演义》也拉近了我们与那段尘封历史的距离,让我们近距离感受到了那段被尘封的往事。但《三国演义》虽是历史巨著,出于文学艺术的加工,难免有些故事会脱离现实,而罗贯中出于扬刘抑曹的思想主旨,更是把一些历史人物给黑化了。

比如今天要讲这一位,在小说《三国演义》他被描写成了一位奸诈的小人,罗贯中称他为一代奸雄,他就是曹操。那么事实真的如小说中所描述的那样,曹操真的是一位奸雄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诗人,他是曹魏政权的缔造者。

曹操出生在官宦之家,《三国志》称其为汉相曹参之后,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曹腾服侍了历代四位皇帝,在京城很有声望。汉桓帝时曹腾被封为费亭侯,曹腾死后,曹操的父亲曹嵩继承了他的爵位,汉灵帝时官至太尉。

曹操年少时机智聪慧,有随机应变的能力,而且放荡不羁,喜好游侠,不修品行,不建学业,所以当时很多都认为曹操就是一个不务正业的纨绔子弟,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只有梁国的乔玄等人认为曹操以后必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南阳何颙曾对他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南阳的许劭以知人著称,他也曾对曹操说过:“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当时这几位可都是当地德高望重的人物。

曹操年少时喜欢武艺,并博览群书,尤其是喜欢兵书,曾拜东汉文学家蔡邕为师。曹操还抄录了历代诸家兵法韬略,并注释《孙子兵法》的《魏武注孙子》著作传世。这些为他后来的军事生涯打下了稳健的基础。

熹平三年(公元174年),二十岁的曹操被推举为孝廉,前往京都洛阳任职,不久后被任命为北部都尉。洛阳城是东汉的都城,是皇亲贵族,高官权贵的聚集地,非常难治理,可是曹操不管这些,到任后就颁布禁令,整肃法纪,并命人打造了五色大棒悬挂在衙门左右,如果有人违反了禁令,不论是谁,一律棒杀。

当时有一个叫蹇硕的宦官深得皇帝信赖,他的叔父蹇图因违反禁令夜行,曹操一点情面都没有留,直接把蹇图当街用五色棒处死,于是住在京师的权贵子弟都收敛了很多,谁都不敢触犯曹操。曹操不畏权贵的作风也得罪了很多人,但碍于其父亲曹嵩的面子,又不能把他怎么样,只好明升暗降把他调离了京城,做了顿丘(今清丰县)令。

光和元年(178年),曹操因堂妹夫濦强侯宋奇被宦官诛杀,受到牵连,被免去官职。之后,曹操在洛阳无事可做,他那个铁腕执政的方式,也没人敢找他办事,只好回到家乡谯县闲居。

到了光和三年(公元180年)曹操再次受朝廷征诏,被任命为议郎。在这之前,大将军窦武和太尉陈璠秘密策划想要诛杀宦官,但事情败露,二人反而被宦官所杀。曹操到任后曾上书汉灵帝陈说窦武、陈璠等人为官正直,反而遭到了陷害,并规劝皇帝远离奸邪,重用忠良之士,但汉灵帝没有采纳。后来曹操又多次上书,虽然偶尔有点效果,但当时的东汉,朝政日益腐败,曹操心知自己无法匡扶,也是无可奈何。

到了中平元年(公元184年),爆发了大规模的黄巾起义,曹操被朝廷拜为骑都尉,与当时的黄埔嵩等人合兵进攻颍川的黄巾军,这一战黄巾军大败,斩杀黄巾军数万首级。曹操因功被朝廷任命为济南(今山东济南)相,在任期间曹操和当初一样,不畏权贵。当时的济南有十多个县,各县长官大多依附权贵,贪赃枉法,毫无顾忌,搞得当地百姓怨声载道,曹操之前的几任国相对此都置之不理,不闻不问。

而曹操到任后,大力整治,一次性罢免了百分之八十的官员,看看这是什么概念,铁腕执政啊,虽然手段强硬,但老百姓就是喜欢这样的官员不是吗?而曹操的所作所为,也使得整个济南震动,贪官污吏闻风逃窜,政治清平,当地也恢复了一方太平景象,百姓安居乐业。

而当时的东汉正是政治最为黑暗的时期,甚至出现了买官卖官的现象。曹操后来被调回京城任命为东郡太守,被拜为议郎,说白了,这个官职就是一个闲差,只不过名字好听一些罢了。而曹操又不肯迎合权贵,于是就托病辞官回乡了。从此归隐,过上了读书打猎的悠闲生活。

当时天下动乱,发生了很多事情,有冀州刺史王芬联合南阳的许攸沛国周旌等地方豪强,谋划废黜灵帝立合肥侯的事件。此时王芬等人找到了曹操,想邀请他一起加入,但被曹操拒绝了,后来事情败露,王芬自杀。又有西北金城郡(今兰州)边章、韩遂杀死了刺史和太守,起兵十万反叛朝廷。

中平五年(公元188年),汉灵帝为了巩固政权,设立了“西园八校尉”,曹操因其家世的原因,被任命为八校尉之一的典军校尉。这已经是曹操第三次当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