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43章 知行书院

    如今的北平,已经渐入深秋,快到重阳了。

    各大名家都会筹办赏菊会,意在联络亲朋好友的交情。

    何秋一来不懂得这些,二来平日里对赏花也没什么兴致,若不是何能私底下和他说起这事,他压根都不知道现在还会有赏菊的事。

    是了,古代的重阳节一向都是要赏菊的,还要酿菊花酒,不过在现代重阳节也只是一个符号罢了,甚至有人戏谑,连假期都没有,算什么节日。

    不过在古代,人们认为九九为极,因此重阳节是一个被世人极为重视的节日。

    到了那天,朱棣这个燕王说不得也要办一场赏菊大会,以示与民同乐。

    想到这里,何秋也来了兴致,要入乡随俗的呀。何况,他骗了,不对,请了那么多夫子到他的书院教书,怎么着也要开一场赏菊大会,以示对他们的重视。

    于是向何能打听了下,这才知道,如今的北平城里菊花品种林林总总能有八九十种,城里的大户们大都栽的有各家独有的品种,这也算是一种含而不漏的炫富了。

    就连才就藩来的燕王府也有自己独有的菊花品种,可是何秋作为穿越人士,他哪有这些东西,翻了翻签到系统的物品栏,很遗憾,也没有这些玩意。

    不过也不要紧了,何秋让何能带人一起,在城外多跑几个村子,把各村的菊花都移栽一些到书院的地方去,正好给还没开学的书院做做宣传。

    品种不够,数量来凑。

    经过何能不懈的努力,和燕王府的友情帮助,半个月来,书院已经被含苞待放的菊花包围了,只待花开,就是一片漂亮的花海。

    在大朵的观赏菊花边上还零零散散的插栽了一些野菊花,突出一个壕无人性。

    何秋特意趁月底,带着何能去书院看了看,主体建筑是早就建好了的,里面的装饰在上次和马和讲过后,他又下了大力气,专门请人装潢。

    现在一切都准备就绪,只等开学,到时候顺便再开个赏菊大会,把朱棣一家子和姚广孝等人都请来,到时候非让那群夫子们目瞪口呆。

    现在书院大门上的楹联和牌子都还没往上放,何秋想等着开学那天再一起挂上去。

    说起何秋准备的这个楹联还是很有名气的,明末东林党大佬顾宪成所作的,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虽说大部分东林党人的能力和道德属实不行,但嘴炮确实很猛,对他们再不满的人,也不得不承认这个楹联写的很有水平。

    不过现在,这东西是何秋的了,他还是特意请朱棣写的牌子,毕竟他的毛笔字现在还是有碍观瞻,就不去丢人了。

    书院的名字就纯属何秋的恶趣味,他把王阳明心学的一句话化用到书院名里,起名叫“知行学院”。

    不得不说,马和的效率很高,这书院交给他建不过两三个月就建好了,建造的水平还很高。

    何秋很高兴的逛着这家属于他的知行书院,书院依山傍水,书院里的花木都请人专门修剪过,看起来十分舒心。

    教学区也不是像古代的小私塾,而是采用了现代大教室一样的设计,何秋把粉笔和黑板都捣鼓了出来,这两样的技术含量又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