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三百一十九章:嘉靖与裕王的父子代沟

    “陈洪,你去查查裕王府李妃最近在干什么。”

    等到陈洪走了,嘉靖都觉得自己是不是过于敏感了。

    怎么看,自己这倒霉儿子应该不至于真的就英年早逝吧。

    只是《萧太后传》里面的内容太过于深刻,桩桩件件,已经超出善于权斗的嘉靖的舒适区了。

    话本里,萧太后在韩德让的帮助下,第一项改革就是科举,凡经制吏以上皆必须有科举出生。科举分汉番两榜,重策论而轻经义。并且文武并举。文人能骑马,武人能布令。

    小小的辽国,竟然每年一次科举,一次会试录取千人左右。反观大明科举三年一次,一次才三四百人。

    科举分乡试、府试、省试、殿试四级,关键的是东南西北边境的榷场竟然直接开通周边势力的乡试、府试。完成北宋乡试的可直接在南边榷场参加府试。并就地等待,如有成功,可进入省试、殿试两个环节。

    很显然,韩德让与萧太后在大辽的这套接化发还是很有效果的。

    极大地稳定了北宋初年,由太祖太宗皇帝北伐带来的大辽君民离心的悲观情绪。

    因而,随着宋辽檀渊之盟议和,大辽在一代人就实现了盛世。

    只是盛世之下必有隐忧。

    先是萧太后于统和二十二年病重。

    由于科举重策论,二策论并无客观标准。因此在之前二十多年,萧太后机会每次都要过问全辽州府县的科举情况,抽查其中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