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447章 第三十个故事

    她到来的时间点很恰当,正是原主进入高三的阶段。

    距离高考只有一年,绝大部分高三生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起早贪黑地学习,可也并非全是,比如此时的韩珍。

    原主上面两位哥哥都很优秀,其中韩家大哥毕业于全国最优秀的华大学院学习金融系,去年已经进入韩氏企业实习,目标显然是为了继承韩家产业,而韩二哥相对自由,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计算机,如今大二,已经开始组建属于自己的工作室了,做出了几款小受欢迎的手游。

    总而言之,韩家两个儿子不论自身、还是外人眼中,都是十足的青年才俊。

    当然,若是说起韩珍这个韩家女儿,评价也是不差的,可夸的是什么呢,她的容貌、她的家世,哦,或许还会有点她的钢琴弹得不错的浅淡印象。

    可平心而论,原主有多优秀吗,并没有,一切不过富家千金的光环给她带来的增值罢了。

    都说原主受父母宠爱,事实也确实如此,作为韩家难得的小公主,可谓金尊玉贵长大,要星星不给月亮那种,可也就是如此了。m.

    对待两个儿子,韩父韩母一向严格要求,小时候,即使他们再忙碌,也会亲自检查儿子的作业,对学习成绩更是要求在年纪前十,如此严格的管束之下,两人才得以成长得如此优秀。

    而原主呢,从小被韩父韩母教导,凡事有他们和两个哥哥操心,她只要过得开心就好。

    可事实真能如此吗,在韩家这座象牙塔或许可以,但人不能永远不长大面对社会的毒打,更不能保证她的父母兄长永远以她为先。乍听起来是疼爱,可父母爱子女为之计深远,孟母三迁,就是最简单的例子。

    更何况,人生而向往优秀,本就人之常情。

    蜜罐里长大的原主,一直是娇憨的性子,学习成绩中等偏上、生活上贪图享受,这些都是小毛病,要能这样过一辈子,原主愿意也无可厚非,可偏偏她打小到大对父亲的生意最感兴趣,商场上的你来我往、争锋相对总是让她深深痴迷。

    不可否认,其中夹杂着对商业的美好幻想,可若韩家愿意好好培养,不说成为商场女强人,可至少能够打理自己的婚前财产,不至于在婚后全交给了未来丈夫打理、不清不楚,憋屈一生。

    高考,所有高三生人生道路的第一道坎,可以说是普通人实现阶级跨越的最简单途径,只要努力,人人都有希望,然而生在韩家的原主,天生就站在了大多数人终点。

    但高考对有钱人家的子弟也并非全无意义,譬如韩家大哥,入了京华大学,所接触的便都是未来几十年华国最优秀的人才,其中积累的人脉、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远不是一般学校所能比拟。

    可以说,在考上京华大学的那一刻,韩家大哥韩宇就已经脱离了韩家这层身份的庇护,成为一个独立的存在,在这之后他和韩家继承人的身份算是相辅相成。

    而韩家二哥,也是因着考上国内通信排名第一的高校,才得以在大学就拉着一群同学组建工作室,提前开启了创业之路。

    高考是所有人的阶梯,原主固然可以选择平庸,但也得接受选择背后的一切。

    ————-

    “珍珍,你最近都瘦了,是不是高三太累了?“韩母怜爱地看着女儿,上面两个皮小子不能宠,对待这个唯一的娇娇女儿,她只有满心的疼爱。

    从思绪中回过神,冉佳怡摸摸自己的下巴,在韩母补汤的滋养下,她可是胖了不少,这“瘦”自然是亲妈滤镜下的瘦。

    “妈,你看,我都有双下巴了。”她想讨好人的时候很放得下身段,当即靠在韩母身上撒娇,娇娇的语气逗笑了在场的韩家人。

    韩家大哥假做仔细地瞧了瞧,认真点头:“嗯,真有了双下巴。”

    冉佳怡不高兴嘟嘴,便又扑上去跟大哥打闹起来,韩二哥不知什么时候也掺和进来,宽敞的客厅里顿时充满了欢声笑语,这种和乐的氛围在有钱人家是很少见的。

    韩家作为江市首富,却没有其他有钱人家的混乱,这得益于韩父韩母是自由恋爱结婚,几十年来一直恩爱如初。

    韩父身家显贵,韩母身世也不差,在家中她的身份是韩夫人,在外,却也得别人称呼一句郑女士的。

    郑女士全名郑秀娟,是郑家这一代的独女,相较于韩家的庞大资产,郑家在江市只能算是小富,可手头也有一家小公司,自从郑女士接手后,背靠韩家这棵大树,这几年公司逐渐发展起来,盈利颇丰。

    由此,韩家资产庞大,韩父自然看不上妻子这点小打小闹,可也并不阻拦,圈子里的贵夫人他见的太多,他其实也挺欣赏妻子这样的。

    有事业的女人、和没有事业的家庭主妇,那种由内到外的气质就是不一样的,像是郑女士,在家里说话也是颇有分量的。

    冉佳怡回忆着这些,总觉得,韩家父母关系和谐与这些脱不了干系。

    韩家这边的产业,将来是肯定要留给韩家大哥的,或许还会分一些给韩家二哥,而韩母那边则是默认了留给韩家二哥,至于原主,顶多就是给一点股份拿着红利罢了。

    韩家这一代两儿一女,不管这对父母嘴上说着多么疼爱原主,可在产业分配上,却是完全不会将原主放在第一位的,说起来就是原主太稚嫩、被他们娇惯得什么也不懂,根本撑不起这些,就连郑女士这么个独女支撑家业的、也未曾考虑选择女儿作为继承人,也是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