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三千五百六十六章 真正的博弈

    第七章拐骗

    唐军当即进入防守态势,前排盾兵放下,紧紧抵住盾廓准备迎接骑兵冲击,弓手仓促间还没就位,边取出煎馕边跑步就位,长枪手着急的在盾墙后组成枪阵。

    唐军战将神情非常紧张,遭遇战步兵很吃亏啊,搞不好伤亡极大。

    这边叛军主将眼明手快,机不可失,拨马而逃。紧随的骑兵老卒,以其老练的骑术与主将步调一致,在步兵方阵前做出了180度甩尾的高难度动作,险险的擦过步军紧密的抢尖。

    后面第二集团骑老马、努马的骑兵新丁和刚转职的步兵,在唐军步卒目瞪口呆的集体死机情况下,战战兢兢的绝尘而去。

    接下来几拨唐军都被经验丰富的老卒避了开去。唐军斥候远远的跟着,情不自禁的惊叹此军绝对是精锐中的精锐啊。

    唐军斥候人数不够无法阻拦,又不能学逃敌抛弃武器,只能欺负第二集团速度稍慢的队伍。

    王达民身旁不断有人中箭落马,然后被马蹄踩死。他的臂膀上也中了一支,疼的差点没拉住缰绳。很幸运,他们最终跑出来了,进入了大山。

    到此时王达民凄凉坎坷的少年时光差不多就要结束了,(马上疼痛难忍的王达民,听闻作者还不肯停止对他人生的恶意鞭挞,气得差点松开缰绳。仰天鄙视,你再玩我,大家一起完蛋。我做个短命穿越者,你就做第一个早早把主角写死的无能作家吧,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王达民仰天狂哭,是哭,并且是十几人一起哭。太惨了,就算是第二集团再渣渣,也超过两百人啊,一路过来十去九成。

    第一集图老兵早已逃进大山深处。八成是落草了,回北边是死路一条,这些老兵征战多年除了杀人,什么也干不了。去找组织,那是找死,绝对会被挂在营门望楼上风干。至于向唐军投诚,短时间内肯定不行,唐军现在只会觉得人头太少,军功不够分,此时投降最好的情况也就是给6000个俘虏加点零头。

    王达民这十几人逃出牢笼,相拥而泣,包括他也在内,真的是劫后余生啊。投降?“优待俘虏”,除开死人不说,没人会羡慕当俘虏,懒得解释。

    王达民艰难忍住了激动的情绪,率先说道,并有意识的自己话语显得文诌些。“各位乡亲,此地不宜久留,不如找个安全之处再作打算”

    这是个心里暗示,慢慢的就会让众人接受自己的身份。在这个普遍识字率不高的时代,底层大众对读书识字的人都很仰慕。

    众人还在惊惶中,下意识的跟随。待发觉时,已经默认了王达民领头的身份。

    王达民有意将众人逐渐带偏,慢慢远离老骑兵集团,他可不想做梁山好汉去,虽然那也是一份很有前途的职业。

    这剩下的十二人也算是在亡命的压迫下急速成长,能在枪林箭雨中活下来。

    可以说短短半天的经历足已他们每人写一篇关于各种阵仗的变化和优缺点及破绽的综合利用,紧急状况处理等等战术战技的恢宏巨著(如果他们会写的话)。他们表现出来临及应变,活学活用,这种成长潜力令人眼热。

    然而王达民忽略自己,以他16岁不到的年纪能活着跑出来才是最大的奇迹啊,要知道如果有战后统计的话,那么人们会惊讶的发现他是唯一一个活着而没被俘虏的年纪最小者。

    作者可以指天发誓我并不是这么安排的啊,我原本属意让他中个流箭挂掉拉倒。

    王达民自认做为一个伟大的穿越男必是要做大事的,做大事没自己的班底怎么行。

    惊弓之鸟,对于任何可能的威胁都非常敏感。

    有人带头,余众自然乐意跟随。王达民凭借过人的地理知识,和现代人优良方向感,将众人远远带离战斗中心。

    普通人在前途茫茫的时候,对于指点迷津的人都会心存感激,更何况是同生共死的战友呢。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将他人带离危险,至少短时间必然盲目信任这个头领,这时候让他们干啥他们都肯。

    比如说逃跑一众队伍中,多数就成了当地恶名昭著打家劫舍的土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