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妖族

    「鲲鹏」

    洪荒里都说鲲鹏乃是万妖之师。地位仅次于妖皇。鲲鹏来自庄子的《逍遥游》中记有“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这鲲鹏jīng于变化,通灵万物,助天帝澄清玉宇,受敕封为九天鲲鹏。

    庄子说有一种大鸟叫鹏,是从一种叫做鲲的大鱼变来的。传说有一大鱼名曰鲲,长不知几里,宽不知几里,一rì冲如云霄,变做一大鸟可飞数里,名曰鹏。

    古人有诗云:云开衡岳风雨止,鲲鹏击浪从兹始沧海横流何足虑,三尺寒江东陵指现在常用鲲鹏比喻一些宏伟之事,一句俗语曰:“学做鲲鹏飞万里,不做燕雀恋子巢。”

    《庄子?逍遥游》:“北溟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徒于南溟,南溟者,天池也。”这种极其奇特、兼有巨鸟与巨鱼之体的动物,过去一直以为只是神话。但最近我从国外动物学的报道中看到,海鲸栖息于海中有时将鲸尾竖出海面,其尾至为巨大,形极以于鸟翼。渤海古代称北海,亦即北冥。据史藉记载,渤海秦汉以前多见海鲸。鲸体型极大,可长达30米(是现存最大动物),所以庄于所说的鲲鹏,并非完全是寓言,而是指渤海的海鲸。

    「陆吾(开明兽)」

    昆仑山神。《山海经?西次三经》:“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它的样貌是长着九条尾巴的虎身顶着一颗拥有锐利目光的人头,它的职责是管理天之九部和天帝园圃的时节。根据郭璞的注解可以很清楚的知道,陆吾的神格较高,除了掌管天界九个区域的界限之外,能够料理天神花园的时节,因此它绝不是园丁,而是类似zhōngyāng空调随时调节气温的存在。

    陆吾又被称作开明兽,本是黄dìdū城昆仑丘的守卫,他把自己化装成老虎的样子,这样便可以获得老虎的威严和力量。只是不知为何会出现在蜀山的神龙殿之中,而且似乎忘记了原本的职责,只知道单纯的阻挡一切进入神龙殿的人。陆吾神掌管这“帝之下都”还兼管“天之九部”。

    所谓天之九部,就是整个上层宇宙。

    天帝的苑圃、悬圃的时令与节气,也归他管,堪称是天帝的大管家。

    陆吾的南边,有着六个头的树鸟,以及蛟龙、大蛇、豹子、还有连名字都说不清楚的各种植物、动物等等。

    在陆吾的周围,环绕着一些神异的jīng灵。其中有一群名叫“土缕”的神兽,它像羊而长着四只角,它不吃草而吃人。有一群名叫钦原的神鸟,它像蜂一样蜇人,但大如鸳鸯。被它一蜇,任何鸟兽都会死去,任何乔木都必枯萎。有一种名叫沙棠的果子,类似李子而无核,人吃了它,可以飘洋过海,踏水不溺。

    昆仑山的西边,有神异的凤凰、鸾鸟。它们头上带着蛇,脚下踩着蛇,胸部还盘踞着赤蛇。

    昆仑山的北边有珠树、文玉树、琪树、不死树等神异植物。

    昆仑山的东边有一大群希望能攀援天梯,以此沟通神人的巫师。比如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等等。他们互相环绕在一起,每个人手中都握着不死之药,希望能抗拒凡人的死亡,祈求复活。

    陆吾的南边,有着六个头的树鸟,以及蛟龙、大蛇、豹子、还有连名字都说不清楚的各种植物、动物等等。

    陆吾这个天帝的大管家,是位尽职尽责神明,这位掌管“帝之下都”还兼管“天之九部”。就是整个上层宇宙大管家,不论是哪路神仙或妖魔鬼鬼怪,谁要是触犯了天之九部的规矩,或不经心的违反了整个上层宇宙的律法,它便毫不客气地将你驱除出境或依法究办!

    可他却对他治下的那些生灵和植物,包庇纵容,象那些有着六个头的树鸟,以及蛟龙、大蛇、豹子、“土缕”“钦原”“凤凰”、“鸾鸟”“赤蛇”以及珠树、文玉树、琪树、不死树等神异植物。不管他们如何折腾捣乱,只要他们不出天之九部去外边没事找事,陆吾这个天帝的大管家便统统不予理睬。

    有时,天帝与恶神或魔怪发生争斗,陆吾便责无旁贷的守卫着天之九部。

    此外,陆吾和天帝之子北海龙神禺疆交情最好,及而广之,陆吾神便和北海龙神禺疆的九种儿子交上了朋友。

    陆吾神的龙子朋友们有——一种名叫蒲牢,最喜欢叫,后世的人便常将它刻在钟钮上。一种名叫囚牛,最喜欢音乐,所以后世的人便将它的形状刻在琴上。一种名叫蚩吻,最喜欢水,所以后世的人便将它的形状刻在桥梁上。一种名叫嘲风,最喜欢冒险,所以后世的人便将它的形状刻在碑碣上。还有一种名叫霸下,最喜欢负重,所以后世的人便将它的形状刻在狱门上。还有一种名叫狻猊,最喜欢坐,所以后世的人便将它的形状刻在庙中之神座上。还有一种名叫睚眦,最喜欢杀戮,所以后世的人便将它的形状刻在刀柄上。这便是九种龙子的形状、xìng格,所以有一句话,叫‘龙生九种,种种不同。但是能够像龙那样神灵变化的真是少见,所以圣贤的儿子不见得都是圣贤,可见人与物一理相通。

    天之九部每时每刻都有事情发生,不管是好事坏事,时时刻刻都在发生,而且千变万幻,千奇百怪。陆吾这个天帝的大管家,早就是司空见惯了的,于是便以不变应万变,立下过数不胜数的功劳,当年参加过征伐共工的战争,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陆吾有一个大错处,就是因为他长得太神奇,体态怪异,像虎长着虎尾。它特大的身躯十分雄壮,足有九十九只老虎那么大,他又有九个头颅,却长得很像人。它立在昆仑山上遥望东方,似乎在监护着什么,却并没有监护着什么。这就是人常说的,做事须得认真,而由于可他却对他治下的那些生灵和植物,包庇纵容,听不得奉承话,便犯下了一些错儿。还好,陆吾神办事谨慎,小错不遮不盖,称得起是掌管“帝之下都的第一天神了。

    「九尾狐」

    九尾狐,最早是出现在《山海经》。“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山海经?南山经》),“青丘国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山海经?海外东经》。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是一个亦正亦邪的形象(按照正规说法,狐,狸是两种动物,只是人们叫习惯了,统称狐狸,而只有狐有仙气,狸似乎只是是俗物)。《山海经》中的九尾狐,乃是一个能“食人”的妖兽。到后来的汉代石刻画像及砖画中,常有九尾狐与白兔、蟾蜍、三足乌之属列于西王母座旁,以示祯祥,九尾狐则象征子孙繁息(见《白虎通德论?封禅篇》)。“食人”之传渐隐,“为瑞”之说渐渐出现。但同样是东汉的《说文解字》中,解狐为“祆兽也,鬼所乘之”。可见,狐有灵气(妖气),在数千年前,已是公认。再到后来的唐宋时期,狐已经被人设庙参拜,而且十分流行。唐朝张鷟《朝野佥载》说:“唐初以来,百姓多事狐神,…当时有谚曰:无狐魅,不成村。”而到了明清,狐的形象就更加丰富了。九尾狐中最著名的妲己形象,就是在那时出现的(《封神演义》),而《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中,狐仙、狐妖的故事更是举不胜举。“妖媚”、“邪气”、“仙灵”、“神秘”、“狡猾”,可以说是中国人想到“狐”后最明显的感觉。

    《山海经?南山经》:“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郭璞注《大荒东经》“有青丘之国,有狐九尾”则云:“太平则出而为瑞”,又为祯祥之物。汉赵晔《吴越秋?越王无余外传》云:“禹三十未娶,恐时之暮,失其制度,乃辞云:‘吾娶也,必有应矣。’乃有九尾白狐,造于禹。禹曰:‘白者吾之服也,其九尾者,王者之证也。涂山之歌曰:绥绥白狐,九尾厖厖。我家嘉夷,来宾为王。成家成室,我造彼昌。天人之际,于兹则行。明矣哉!’禹因娶涂山,谓之女娇。”此即郭注所谓“为瑞”之意。考汉代石刻画像及砖画中,常有九尾狐与白兔、蟾蜍、三足乌之属并列于西王母座旁,以示祯祥。九尾狐象征子孙繁息(见《白虎通?封禅篇》),亦禹娶涂山神话之遗意。“食人”之说渐隐,“为瑞”之说终张。又六朝时人李逻注《千字文》“周伐殷汤”,说妲己为九尾狐。《封神演义》也以妲己为九尾狐jīng,当源于此。

    「毕方」「九婴」「飞廉」「鸣蛇」「钦原」

    「毕方」

    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火灾之兆。毕方的名字来自竹子和木头燃烧时发出的噼啪声响,它是火神、也是木神,居住在树木中。毕方的外形象丹顶鹤,但是只有一条腿(一说为只有一只翅膀),身体为蓝sè、有红sè的斑点,喙为白sè。毕方不吃谷物、吞吃火焰,据说毕方的出现预示着大火。

    而传说黄帝在泰山聚集鬼神之时,乘坐着蛟龙牵引的战车,而毕方则伺候在战车旁。

    在《山海经。西次三经》中,有在章峨之山,有一种鸟,型状如鹤,一足,有红sè的纹和白喙。就是叫做毕方。《海外南经》:“毕方鸟在东方,青水西,只有一只脚。而《淮南子。汜论训》中说,木生毕方。因而有说毕方是木jīng所变的,而形状是鸟、一足、不食五谷。《在文选。张衡〔东京赋〕》中说:“毕方…老父神,如鸟,两足一翼,常衔火在人家作怪灾也。”而《韩非子。十过》中说:“昔者黄帝合鬼神于西秦山之上,驾象车而蛟龙,毕方并害。袁珂说毕方是凤,凤为太阳鸟,故“见则其有讹火”。

    毕方:木jīng,如鸟,青sè,赤脚,一足(有说两足一翼),不食五谷。见则邑有讹火(有说常衔火在人家作怪灾)。为黄帝卫车之神鸟(有说为致火之妖物,俗称火鸦)。《山海经》、《神异经》、《淮南子》...俱有载。

    在《山海经。西次三经》中,有在章峨之山,有一种鸟,型状如鹤,一足,有红sè的纹和白喙。就是叫做华方。《海外南经》:“华方鸟在东方,青水西,只有一只脚。”而《淮南子。汜论训》中说,木生毕方。因而有说毕方是木jīng所变的,而形状是鸟、一足、不食五谷。《在文选。张衡〔东京赋〕》中说:“华方…老父神,如鸟,两足一翼,常衔火在人家作怪灾也。”而《韩非子。十过》中说:“昔者黄帝合鬼神于西秦山之上,驾象车而蛟龙,毕方并害。袁珂说华方是凤,凤为太阳鸟,故“见则其有讹火”。《骈雅》:“毕方,兆火鸟也。”凤即为神,也是灾难的象征。《淮南子。本经训》:“尧之时…大风为害,尧乃使羿…缴风于青邱之泽。”大风即大凤。《淮南子》“木生毕方”是受五行思想的影响所玫,意即木生火。因毕方为火鸟故用毕方代火,非指毕方生于木。

    出自:山海经-海经-海外南经-毕方鸟原文:毕方鸟在其东青水西其为鸟人面一脚一曰在二八神东译文:在十六位神人的东面是毕方鸟。它在青水的西面。毕方鸟的身形是鸟,但面孔是人,只有一只脚。

    「九婴」

    古代神兽之一。水火之怪,能喷水吐火,尧时出,作害人间,被羿shè杀于北狄凶水之中。其说始见于汉。传说中的水火怪。亦用以喻邪恶凶残的人。

    《淮南子?本径训》高诱注:“九婴,水火之怪,为人害……北狄之地有凶水。”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提到北方有一条大河,水深千丈,波浪汹涌,人称凶水。凶水中有一只九头怪物,名叫九婴,既能喷水,又能喷火。十rì并出时,凶水也沸腾了,九婴嫌水中太热,就跳上岸来,见人就吃,吃的时候,必须有9样食品同时供它吃,因此成为后羿第3个斩杀目标。「相关解释」

    高诱注解说:“九婴,水火之怪,为人害。”

    ②《中华成语典故大辞典》认为:“可能是长着九个脑袋的水火之怪”。

    ③袁珂编著的《中国神话传说词典》认为:“当是九头怪兽、怪蛇之属,能喷水吐火以为灾。”按高诱所说,九婴是“水火之怪”,这个怪,我们既可以理解为是有实体的怪物,又可以理解成没有实体的虚无缥缈的东西,诸如迷信思想中的鬼神之类。袁珂明确指出这是一种兽或蛇,这是说明九婴是属于一种有实体的客观怪物,称这种怪物既可以喷出水来害人,又可以吐出火来害人,如此,这种怪物,与武侠中那些擅长施毒解毒的武林高手相比,就显得厉害且高明多了。武林高手所掌握的毒,是用来害人的,而解药则用来解除毒xìng,是用来救人的。而水火之怪所掌握着的水和火,不管哪一样,都可以用来害人,不管哪一样,又都可以解除另一方的危害。

    「羿杀九婴」

    九婴生于天地初分之时,当时天地灵气厚若实质,不知产出多少强横的灵兽怪物。这只九命老妖于深山大泽之中,yīn阳之元气氤氲交错,化生而出,乃是九头蛇身,自号九婴。每一头即为一命。因是天地直接产出,无魂无魄,身体强横异常,已为不死之身,又加有九命,只要有一命尚在,只需于天地间采集灵气就能恢复。

    九头怪九婴自恃有九个脑袋,九条命,丝毫不畏惧北伐的羿,它九口齐张,喷吐出一道道毒焰、一股股浊流,交织成一张凶险的水火网,企图将羿困住。羿知道它有九条命,shè中一个头后,非但不会死,而且会很快痊愈,故再使连环箭法,九支箭几乎同时插到九婴的九个头上,九婴的九条命一条也没留下。

    「飞廉」

    亦作蜚廉,是中国神话中的神兽,文献称飞廉是鸟身鹿头或者鸟头鹿身,秦人的先祖之一为飞廉(蜚廉),古代楚地以飞廉为风伯。

    「相关记载」

    ●《楚辞?离sāo》“前望舒使先驱兮,後飞廉使奔属。”,王逸注:“飞廉,风伯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引《上林赋》有“推蜚廉,弄解豸,格瑕蛤,鋋猛氏,曺騕褭,shè封豕”的句子,集解郭璞曰:“飞廉,龙雀也,鸟身鹿头者”;●《汉?武帝纪》有“还,作甘泉通天台、长安飞廉馆”,晋灼注飞廉曰:“身似鹿,头如爵(雀),有角而蛇尾”;●《三辅黄图》:“飞廉,神禽,能致风气者,身似鹿,头如雀,有角而蛇尾,文如豹”。

    广泛分布于亚欧草原的鹿石其造型也是鸟首鹿身,与中国古文献所记载的飞廉形象相同。

    「鸣蛇」

    古代神兽之一。

    鸣蛇:大体如蛇,但有四翼,发磐磐之音。见则大旱。《山海经(中次二经)》有载。

    「钦原」

    古代神兽之一。

    钦原:鸟,形状象蜂,和鸳鸯差不多大(可能就是一种巨蜂)。蛰兽兽死,蛰树树枯。《山海经(西次三经)》有载。

    「白泽」「獬豸」「计蒙」「英招」「夔牛」

    「白泽」

    昆仑山上着名的神兽,浑身雪白,能说人话,通万物之情,很少出没,除非当时有圣人治理天下,才奉而至。是可使人逢凶化吉的吉祥之兽。

    「传说」

    传说黄帝巡狩,至海滨而得白泽神兽。此兽能言,达于万物之情,故帝令图写之,以示天下,后用以为章服图案。唐开元有白泽旗,是天子出行仪所用;明有白泽补,为贵戚之服饰。

    「相关记载」

    东晋葛洪《抱朴子.极言》:“黄帝......穷神jiān则记白泽之辞。”

    《云笈七签?轩辕本纪》“帝巡狩,东至海,登桓山,于海滨得白泽神兽。能言,达于万物之情。因问天下鬼神之事,自古jīng气为物、游魂为变者凡万一千五百二十种。白泽言之,帝令以图写之,以示天下。帝乃作祝邪之文以祝之。”

    后世因为白泽能够趋吉避凶,常将它的形貌使用在物品之上,《通典》记帝王之旗就绘有白泽的形貌,被称为白泽旗。

    《唐?五行志》记载中宗韦皇后的妹妹用虎豹枕以避邪,白泽枕以避魅。

    《开元占经》卷一一六引《瑞应图》云:“黄帝巡于东海,白泽出,达知万物之jīng,以戒子民,为队灾害。”

    号称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鸡毛蒜皮;透过去,晓未来。不过能说人言,曾应黄帝所求作鬼神图鉴(内有万一千五百二十种。

    黄帝巡游至东海,遇之,此兽能言,达于万物之情。问天下鬼神之事,自古jīng气为物、游魂为变者凡万一五百二十种,白泽言之,帝令以图写之,以示天下。

    《轩辕本纪》、《抱朴子(极言)》、《瑞应图》有载。

    「对白泽的尊崇」

    “白泽”是个传说中的神兽,它知道天下所有鬼怪的名字、形貌和驱除的方术,所以从很早开始,就被当做驱鬼的神和祥瑞来供奉。尤其到了中古时期,对白泽的尊崇更是隆重。当时《白泽图》(又称《白泽jīng怪图》)一非常流行,到了几乎家手一册的程度。中记有各种神怪的名字、相貌和驱除的方法,并配有神怪的图画,人们一旦遇到怪物,就会按图索骥加以查找。在禅宗语录中,也常见有“家无白泽图,妖怪自消除。”“不悬肘后符,何贴白泽图。”“家无白泽图,有如此妖怪”一类的语录。人们将画有白泽的图画挂在墙上,或是贴在大门上用来辟邪驱鬼。当时还有做“白泽枕”的习俗,即做成白泽形象的枕头用于寝卧,其用意也是为了辟邪驱鬼。在军队的舆服装备中,“白泽旗”也是常见的旗号。人们甚至以“白泽”来为自己命名,出现了许多叫“白泽”的人。

    「獬豸」

    也称解廌或解豸,是古代传说中的异兽,体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长一角,俗称独角兽。它拥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xìng。它怒目圆睁,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jiān,发现jiān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当人们发生冲突或纠纷的时候,独角兽能用角指向无理的一方,甚至会将罪该万死的人用角抵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栗。帝尧的刑官皋陶曾饲有獬豸,凡遇疑难不决之事,悉着獬豸裁决,均准确无误。所以在古代,獬豸就成了执法公正的化身。

    「计蒙」

    《山海经(中次八经)》有载。

    神名。「山海经」东百三十里曰光山,神计蒙处之,其状人身龙首,恒游於漳渊,出入必有飘风暴雨。

    「英招」

    《山海经?西次三经》:“槐江之山……实惟帝之平圃,神英招司之。其状,马身而人面,虎文而鸟翼,循于四海,其音如榴。”

    「夔牛」

    夔牛,一种传说中的怪兽。外形像龙,声音如雷,仅有一足。据说黄帝依照九天玄女的指示将夔杀死,以其皮制成战鼓。

    《山海经?大荒东经》记载:夔牛是古时代神话奇兽,古时生于东海流波山,“其状如牛,苍sè无角,一足能走,出入水即风雨,目光如rì月,其声如雷,名曰夔。黄帝杀之,取皮以冒鼓,声闻五百里。”

    夔龙又称且角龙。夔者,见于《?舜典》、《国语?鲁语》、《左传?僖公二十六年》诸典中,或为乐官,或为木石之怪,或为国名。又作地名,……夔、夒,字形相近,义亦颇相似。《说文》:“夔,神魖也,如龙,一足。从夂。象有角、手,人面之形。”

    想象xìng的单足神怪动物,是龙的萌芽期。《山海经?大荒东经》描写夔是:“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有风雨,其光如rì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但更多的古籍中则说夔是蛇状怪物。“夔,神魅也,如龙一足。”(《说文解字》)“夔,一足,踸踔而行”。(《六帖》)在商晚期和西周时期青铜器的装饰上,夔龙纹是主要纹饰之一,形象多为张囗、卷尾的长条形,外形与青铜器饰面的结构线相适合,以直线为主,弧线为辅,具有古拙的美感。

    四凶兽之「穷奇」「桃杌」「饕餮」「混沌」

    「穷奇」

    《山海经》“穷奇状如虎,有翼,食人从首始。所食被发。在犬北。一曰从足。”传说中古代四凶之一。主要记载于《山海经》中,被描述为外貌像老虎又像牛,长有一双翅膀和刺猬的毛发。

    《神异经?西北荒经》:“西北有兽焉,状似虎,有翼能飞,便剿食人,知人言语。”它就是西方天帝少昊的儿子,大名鼎鼎的穷奇。

    穷奇作为怪兽的形象有两种:《山海经?西次四经》上言“状如牛,音如狗”;《山海经?海内北经》上言“状如虎,有翼”。但不管是哪种形象,它都是一种食人怪兽,而且有着固定的原则,大致引《神异经?西北荒经》上的说法,它“知人语言,逢忠信之人,啮而食之,食人自首始;逢jiān邪则擒兽而伺之”。也就是说,好人遇到它会变成食物,而且先被咬掉脑袋,而坏人遇到它反而会得到它送来的野兽之类做食物。

    「桃杌」

    《神异经?西荒经》中所描述:“西方荒中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犬毛,长二尺,人面虎足,猪口牙,尾长一丈八尺。扰乱荒中,名梼杌。一名傲狠,一名难训。”

    梼杌是北方天帝颛顼的儿子,它还有名字叫做傲狠,难训,由这几个名字里,也可大略推知它的作为了。和穷奇一样,梼杌后来也成了四凶之一。

    文献记载:根据《左传》文公十八年:“颛顼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诎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嚣,傲狠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这个不可教训的恶人死后最终演化成上古著名的魔兽。

    《左传》文公十八年道:“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混沌、穷奇、梼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魑魅。”敦同沌。此谓舜流放四凶,以梼杌况鲧。鲧,禹父。

    唐人张守节《史记正义》引《神异经》注道:“西方荒中有兽焉,其状如虎而大,毛长二尺,人面,虎足,猪口牙,尾长一丈八尺,搅乱荒中,名梼杌。一名傲狠,一名难训。”

    谓之梼杌。——《左传?文公十八年》。注:“凶顽无匹俦之貌。”。服注:“梼杌状似虎,豪长一尺,人面虎足,猪牙,尾长丈八尺,能斗不退。”

    楚之梼杌。——《孟子》。注:“嚣凶之类,兴于记恶之戒,因以为名。丁音恶兽名也。”

    《秋》云:“颛顼有不才子名梼杌也。”

    《孟子?离娄下》道:“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秋,一也。”梼杌,音桃物。此谓梼杌同乘与秋,为国史名,楚史名《梼杌》。

    「饕餮」

    《山海经?北山经》有云:“钩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

    史料记载:《辞海》中记载:饕餮是“传说中的贪食的恶兽。古代钟鼎彝器上多刻其头部形状作为装饰。”

    《辞海》在解释饕字说:饕即“贪,《汉?礼乐志》:‘贪饕险’颜师古注:‘贪甚曰饕。’特指贪食。”

    《神异经?西南荒经》:“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头上戴豕。贪如狠恶,积财而不用,善夺人谷物(上二句原作“好自积财,而不食人谷”,据《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改)。强者夺老弱者,畏强而击单,名曰饕餮。《秋》饕餮者,缙云氏之不才子也。”

    《左传?文公十八年》云:“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yù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神异经》所谓“《秋》言”,即此。

    《吕氏秋?先识览》:“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

    宋罗泌《路史?蚩尤传》注云:“蚩尤天符之神,状类不常,三代彝器,多者蚩尤之像,为贪虐者之戒。其像率为兽形,傅以肉翅。”揆其所说,殆亦饕餮。

    《左传》谓饕餮是“缙云氏不才子”,而《史记?五帝本纪》集解引贾玄曰:“缙云氏,姜姓也,炎帝之苗裔,当黄帝时在缙云之官也。”蚩尤姜姓,亦为炎帝之苗裔(《路史?蚩尤传》),故蚩尤很可能即此缙云氏之“不才子”饕餮。又《山海经?北次二经》所记“狍(号鸟)”,郭璞注以为即《左传》之饕餮。

    《神魔志异?异兽篇》:神州极南有恶兽,四目黑皮,长颈四足,xìng凶悍,极贪吃。行进迅疾若风,为祸一方。蛟龙水兽的一种,头有一对角,全生寒气围绕,多数呈青白sè,长数十丈,xìng时而温和时而暴躁,腾空而起激起数丈水浪,威武无比。

    《山海经?北山经》有云:“钩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

    《神异经?西荒经》中有云:“饕餮,兽名,身如牛,人面,目在腋下,食人。”

    「混沌」

    《山海经》第二卷《西山经》云:“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汤谷。有神鸟,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惟帝江也。”浑敦即混沌,混沌的形象为识歌舞的神鸟。

    《神异经?西芜经》:“昆仑西有兽焉,其状如犬,长毛,四足,似罴(音皮)而无爪,有目而不见,行不开,有两耳而不闻,有人知xìng,有腹无五藏,有肠直而不旋,食径过。人有德行而往抵触之,有凶德则往依凭之。名浑沌。”

    神话中的混沌:《山海经》中较早记述了混沌神话,特别值得认真分析。《山海经》第二卷《西山经》云:“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汤谷。有神鸟,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惟帝江也。”浑敦即混沌,混沌的形象为识歌舞的神鸟。有的本子为“有神焉”,繁体的“鸟”与“焉”写法相近,传抄中可能有差错,但都讲得通。显然,这里“浑敦”指太阳。那么浑沌怎么又与帝江联系在一起呢?帝江即帝鸿,古音“江”与“鸿”通。而帝鸿即黄帝——传说中中华民族的始祖。袁枚(1716-1798)的《子不语?蛇王》中也说:“楚地有蛇王者,状类帝江,无耳目爪鼻,但有口。其形方如肉柜,浑浑而行,所过处草木尽枯。”这段文字把帝江、蛇(龙)、《庄子?应帝王》中的浑沌联系在一起,决非偶然。

    另外,把太阳神奉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是较合理的。在人类最初的悟xìng中还有什么能比白天与黑夜、光明与与黑暗、太阳与太yīn的对比更明显呢?古人把太阳神称做混沌,就其初义来说,因为只有太阳含有那包纳一切、吞吐一切、涵盖一切的大光芒。敦与浑连用还见于老子《道德经》:“敦兮,其若朴;……混(浑)兮,其若浊。”黄帝与浑沌相联系还有其它许多证据。

    上古四大恶兽“混沌”:汉?东方朔《神异经?西芜经》:“昆仑西有兽焉,其状如犬,长毛,四足,似罴(音皮)而无爪,有目而不见,行不开,有两耳而不闻,有人知xìng,有腹无五藏,有肠直而不旋,食径过。人有德行而往抵触之,有凶德则往依凭之。名浑沌。”

    也作“混沌”,一种说法称浑沌是象狗或熊一样的动物,人类无法看见它、也无法听见它,它经常咬自己的尾巴并且傻笑;如果遇到高尚的人,浑沌便会大肆施暴;如果遇到恶人,浑沌便会听从他的指挥。

    「金乌」「商羊」「孰胡」「夫诸」「鬼车」

    「三足金乌」

    《山海经?大荒南经》中有“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rì”。《山海经?海外东经》说“汤谷上有扶桑,十rì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rì居下枝,一rì居上枝”。《山海经?大荒东经》也说“汤谷上有扶木,一rì方至,一rì方出,皆载于乌”。

    三足乌又名三足金乌,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鸟,也称金乌、阳乌,或称三足。传古代人看见太阳黑子,认为是会飞的黑sè的鸟——乌鸦,又因为不同于自然中的乌鸦,加一脚以辨别,又因与太阳有关,为金sè,故为三足金乌。

    三足乌是神话传说中驾驭rì车的神鸟名。为rì中三足乌之演化。三足乌亦称“踆乌”。居于rì中,有三足。

    「文献记载」

    《玄中记》:“蓬莱之东,岱舆之山,上有扶桑之树,树高万丈。树颠有天鸡,为巢于上。每夜至子时则天鸡鸣,而rì中阳鸟应之;阳鸟鸣则天下之鸡皆鸣。”传说此鸟为rì之jīng,居rì中。汉代画像砖上常有三足乌,居于西王母座旁,为其取食之鸟,或说即青鸟。

    《洞冥记》卷四:“(汉武帝)曰:‘朕所好甚者不老,其可得乎?’朔曰:‘东北有地曰之草,西南有生之草。’帝曰:‘何以知之?’朔曰:‘三足乌数下地食此草,羲和yù驭,以手掩鸟目,不听下也。食草能不老,他鸟兽食此草则美闷不能动矣。’”

    《艺文类聚》卷一百引《黄帝占》:"rì中三足乌见者,大旱赤地。"后因以指rì。

    《河图括地图》:“昆仑在若水中,非乘龙不能至。有三足神鸟,为西王母取食。”

    汉代王充《论衡?说rì》:“rì中有三足乌,月中有兔、蟾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