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 4 章

    刘芸刚退烧,身体还没恢复,跑到楼梯口就大汗淋漓,手脚发软,扶着楼梯把手大口喘粗气。

“你这孩子跑这么快干什么!后面有狗撵你啊!”刘晓清追上她,将她扶住,往病房的方向带,“快回去躺着,有什么事等身体好了再说。”

“不行!必须赶紧回家!姑你信我!不然赶不上了!小琴要被送走了!”刘芸拉着刘晓清的袖子,低声哀求。

她皮肤本就白,如今更是因为生病白得毫无血色,几缕碎发被汗水浸透,凌乱地贴在额头上,澄亮的杏眼微微发红,蓄着眼泪,眼巴巴地盯着刘晓清,格外可怜。

“小琴?小琴为什么会被送走?”刘晓清吓了一跳,瞬间冷下脸,眼睛一转,像是想起什么,冲刘芸点点头。

“行,我们去你家看看。”

刘晓清收拾好东西,扶着刘芸下楼,刚到医院大门口,几辆拉活的人力三轮车立刻围上来,冲着两人吆喝道:“上哪啊?坐车吧!”

刘芸家离医院不远,只有三个街口的距离,但刘晓清见刘芸身体虚弱,怕她辛苦,还是招呼了一辆。

刘芸心急如焚,没有阻止姑姑的举动,讲好价后,两人快速上了车。

从医院出来,差不多就是整个洪宁市最繁华的地段了,医院对面是新华书店,站在医院门口,能看到人民商场远远地矗立在前方。

刘晓清跟师傅说了一声,三轮车便朝着人民商场的方向驶去。

刘芸坐在车上,半倚着刘晓清,目不转睛看着热闹的街道,眼泪止不住上涌。

现在正是下班时间,穿着深蓝色工装的工人们有说有笑地从各巷口涌出来,几辆自行车在人群中穿梭,叮铃铃打着车铃。

六十年代的街道虽不如后世繁华,却是她最熟悉也最怀念的时代,是她生活的时代,她的家人全都生动鲜明,能说能笑,而不只是一张张褪色的老照片。

快到商场时,右手边有一条小街,刘晓清让车夫拐进去。

这条小街也很热闹,沿途有不少的街道小工厂,像印刷厂,纸盒厂,被服厂之类,还有一家国营饭店“团结餐”。

团结餐的卤鸭子特别出名,门口随时有人在排队买鸭子。

现在这会就排着长队,工人们下了班正好买点带回家,经济宽裕的斩一只或者半只鸭子,手头拮据的则称两根鸭肠或者买几副鸭肝几只鸭爪打打牙祭。

刘芸一家人很喜欢吃这家的鸭子,还没少吃,因为他们是这里的常客,当然不是坐在饭厅里点餐的那种,而是在后院拔鸭毛。

饭店后院有两个大水池,鸭子被宰杀后全扔在里面,招来的临时工站在水池里,把一只只鸭子包括细绒毛全拔干净,拔完一只检查合格后能挣六分钱。

临时工大多是像刘芸这样的学生和小个子妇女,拔毛要一直弯着腰,个子高了,腰弯得太厉害会受不了。

刘芸在齐膝深的水里站半天能拔十只,挣得到六毛钱,有时候弟弟妹妹也会加入,挣的钱就更多,这是她们除了母亲陈素云微薄工资外的主要经济收入。

只是站久了腰酸不说,还会患上严重的风湿病,对身体伤害很大,不过那个时候也管不了那么多,每天能抢到这个工作就很不容易。

好在刘芸只要去就会被录用,她做活快又仔细,饭店的厨师很喜欢她,收工时偶尔会偷偷塞给她一根鸭肠或者鸭肝之类,拿回家添个菜也算见了荤腥。

国营饭店对面是青石巷小学和中学,虽然此时已过放学时间,仍有三三两两的学生结伴而出。

两者中间是条小巷,全由青石板铺成,青石巷由此得名。

只是因为时间久远,石板大都裂了,七拱八翘,遇到下雨,石板下会塘积脏水,踩上去会溅满身的泥。

沿着这条巷骑行不到五分钟,就能看到两排相对而建的平房,中间也是铺着青石板的小路。

三轮车在平房前停下,刘晓清付了车钱,扶刘芸下车,和她沿着小巷往里走。

左边这栋平房比对面的平房短一截,空出来的地方是一口水井,这一带人家的饮用水就是靠的这口井。

水井上了锁,旁边有个压力泵,用力按压手柄,水井里的水就会抽取上来。

青石巷每个月每家按人头发水票,打水得拿水票来。

守水井的大爷很和气,见到刘芸笑呵呵地招呼她:“小芸,回来了啊?病好点没有?”

“好多了,谢谢何大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