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74章 第74章 (二合一)

    刘永名进京述职了,刘永名媳妇何书淑带着女儿本来早就该到了,但是近来天气不好,一直有雨,所以比约定的晚了许久,弄得静安担心极了,还好送了信件来了,这才放心。

    所以当谢继宁带着青木青竹一起送节礼上县城的时候,一进厅里,就看到一个看着师母站坐在堂上,旁边站立着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女子,侧面椅子上坐着一个小女孩子,应武正在陪她玩翻花绳,一见谢继宁来了,两人才停下,在应武的带领下给谢继宁见礼。

    谢继宁一看就反应过来,是自己的师嫂还有侄女到了,谢继宁连忙又补上一个礼道:“弟弟谢继宁见过师嫂,”

    何书淑微微一笑,然后说道:“师弟果真如同娘亲所说,小小年纪就稳重大方,一表人才。”一边让人起来,一边又说道:“你师兄让我给师弟你备有礼物等等让人送到师弟的院子。”

    “多谢师兄师嫂。”

    “是我们多谢你在爹娘身边尽孝,”何书淑真诚的说道。

    静安见两人客气来客气去的,连忙说道:“你们两个都不要说了,宁哥儿,今天天气不好,你怎么自己出门了,路上滑。”

    “师母,冬至到了,所谓冬至大过年,我家庄子上的羊正是肥美的时候,我给你们送上两对来,熬点汤,冬日正好进补一下,还有一些是我娘做出的卤味,你们吃一个新鲜。”

    李麦穗凭借她过人的天赋,在谢继宁背菜谱的情况下,调配出了几个非常独特的卤味,猪耳朵,猪脚猪心是一个,鸭肉鸭架鸭脚又是另外一个方子。

    这些东西弄出来,得到了谢家上到谢老三下到庄仆的一致好评,谢继宁特地的装了许多带上来给师父师母尝尝味道。

    静安笑着对儿媳妇说道:“宁哥儿的娘有一双巧手,做出来的东西味道非常好,宁哥儿也贴心,有什么好的都想着我们老俩口还有应文应武。”

    正说着呢,应武已经拉着妹妹去吃东西去了,

    何氏见自己儿子在这个小师叔面前一点都不拘束,小师叔也丝毫觉得不妥,心里想,看来这个小师弟和家人相处是真的好。

    静安已经关心的问道:“你家里人身体怎么样,天渐渐冷了,要主意防寒保暖。”

    “师母不用担心,我家准备充足的,今年比起往年,日子好多了,当时房子建设的时候,就考虑到了保暖的问题,有烟道的,柴火也足够,而且我家里都有羽绒服的,暖和的。”

    “这羽绒服是真的不错,你师父现在出门,特别喜欢,说轻,不累人。就是现在天冷了,不好洗毛了,能多做几件了。”

    “师父还是要经常去衙门,”

    “是,带着应文也去了,天寒地冻的,不单单去衙门,河道也经常去,每天都弄得满身是泥才回来。”

    “师母,我师父今天是去那个地方,我想去看看。”

    静安连忙阻止道:“你去做什么,天这么冷,就呆着,你师嫂从江南带来了特产,我让厨房做给你们吃。”

    “师母,我想去看看。”谢继宁对着静安就是一阵的撒娇,反正自己现在年纪小,脸皮厚。

    何书淑见小师弟撒娇,怕小师弟反应过来害羞,连忙轻轻的走出去了,她那里知道,谢继宁就是当着应文应武两个小辈的面都会撒娇,弄得老成的应文现在都会耍赖了。

    最后静安还是敌不过谢继宁的撒娇大法,笑着同意了谢继宁出去,连忙叫了好几个老成的仆人,由侍卫刘七带队,送谢继宁去河道上。

    谢继宁道河道上的时候,刘方杰正和赵知县查看工地,许多的劳力正在干河,天寒地冻的,很多人都直冒汗,将沙土挖起来,然后挑到堤坝外面。

    还是应文先注意到了谢继宁,连忙喊道:“小师叔,”

    刘方杰转头来看,只见身穿蓝色羽绒服的谢继宁远远看去,就像一团蓝布一样,衣服太膨,谢继宁个子又不高,刘方杰问道:“你来做什么,天冷。”

    “见过大人,回师父的话,我来看看。”

    “你自己走稳,这地方坑坑洼洼的,不整齐。”刘方杰叮嘱一句就去忙自己的了,对这个徒弟,他还是比较放心的。

    谢继宁到处看,这个河道的工地建设得非常简陋,是茅草屋,应该说称不上是屋子,就只是棚子而已,只有简单的功能分区,住的和吃的是一个地方,这个时候已经过了午饭时候,所以谢继宁也不知道他们吃的什么,就直接问应文:“你知道大家吃什么吗?”

    应文叹了口气,说道:“一个菜一个饭,都不好吃,我看到后面的人都吃的是冷的。但是他们说,这已经是今年大人的仁慈了,至少能吃饱,小师叔,大家都太难了。”

    应文从小生活富足,虽然刘方杰带他并不娇惯,但是这样的苦楚,他也见得少,之前他以为小师叔谢继宁家以前的日子就是不好的了,但是这次跟着自己爷爷刘方杰到处跑,才知道服徭役原来这么苦,怪不得爷爷说,服徭役是对人的伤害。

    “他们工钱是多少,”

    “服衙役没有工钱啊!”应文直白是说道。

    就是这直白让谢继宁震惊,他一开始认为基建拉动经济,是有实际例子的,合理的基建是大家都受益的事情,这个时候的政府不存在什么服务型政府,所以衙门捞点钱是在他理解范围,但是没想到这些来做工的人吃吃不好,还没有钱,他读书多,史书也读,但是都没注意,都是陷入了上辈子的思维误区。

    谢继宁有些愤慨直接说道:“县衙之后可以依靠这些河道赚钱的啊!不只是税收,关卡过路费,可以光明正大的收的,只要价格合理,这之后的水道维修,码头治安管理都需要钱的,单凭这些费用就不少,更不要说商税,实在不必克扣这些劳工。”

    “哦!怎么赚钱,你说说。”赵知县饶有兴致的问道,两人抬头,就见到赵知县刘方杰站在后面,谢继宁只见自己师父刘方杰面色漆黑的看着自己,知道自己轻狂了,光天化日,大庭广众说话不注意,这真的是自己的失误。

    “回大人的话,晚生自幼家贫,吃了上顿没有下顿,所以颇为理解这些服衙役的人,同情他们的处境。”

    赵知县见谢继宁紧张,就开解道:“不要害怕,你说说这河道建好的后续的事情,”

    谢继宁抬头悄悄的看了师父一眼,接着牙一咬,直白的说道:“大人,请恕小生无礼,我说一句实在话,遍地绮罗户,不是养蚕人。(1)对于这些来服徭役的人来说,他们大多数的人不是这运输的直接获利者,顶多是间接的好处,大多数人没有人教导,没有人教的话,都只是老老实实的种地,根本想不到赚钱,这水运是可以赚钱的,但是这钱和他们无关。”

    谢继宁还没有说的话就是这是一种剥削,还是剥削穷人,来满足富人,只是这些理念,在这个时代,一旦说出来,就是众矢之的了,自己今天说这些,就已经是很挑战了,因为其实师父还有知县代表的是一个阶级。

    赵知县震撼,谢继宁这话发人深省,服徭役的是穷苦人他知道的,因为有钱的直接用钱抵了,或者花钱让人来服,这些都是长久以来的潜规则。

    结果谢继宁的这一番话揭开一些黑暗,这些来服徭役的都是贫困老百姓,这路修了,之后他们该交的税一样交,该服徭役还是一样的服,并不能给生活带来什么改变,就是赚钱也一下子轮不到他们,这些好处和他们有什么关系。

    谢继宁的这话颠覆了大家一贯的认知,这些想法之前就有文人谈论过,其实像刘方杰赵怀瑜也是知道这个道理的,只是没有谢继宁这样直白的说出来。

    谢继宁接着说道:“其实我是知道的,这样的工程是花费极大,但是为了提高劳动积极性,加快速度,是可以给他们发一点点工钱,这样也好过年。”

    赵知县沉默,谢继宁这只是一句话,但是事实是如果发钱,确实要花费不少。

    “大人,从目前来看,给工钱,的确要花费不少,但是这些钱到了他们的手里,肯定会用出去,用出去,这钱才活起来,流动起来。这才是真的大家都富裕。”

    “至于这路修好之后,县衙收税不说,还可以在这些主要的码头、交通枢纽交界处设点,建仓库,建设铺子等等,这些都是直接的,还有其他的很多好处的。”

    刘方杰见自己徒弟越说越紧张,连一贯的条理都没有了,开口解围道:“你才多大,张口就说,这些都牵扯过大,需要赵大人们仔细的思考,你看这些问题,只是从自己的角度看,赵大人是要考虑全方面的。”

    “子和兄所言极是,这件事情牵扯太大,需要仔细考量。”赵知县心里思绪万千,不便表露,索性随口说道。

    回家路上,刘方杰不顾孙子还有管家等都在,直接教上了徒弟。

    谢继宁心虚,这个时代有一些思想可以想,但是不能说,尤其是在那种场合,虽然自己没有说得很直白,但是大家都是聪明人,也是文人,自己不经意间表露的东西还不能让人知道的。

    “宁哥儿,你素来聪慧,今日怎么这么冲动,我一直都知道,你有一些平等的思想,但是在你还没有实力的时候,这些思想有害无益。”

    “师父,徒儿明白,只是,徒儿出生农户,如果不是我家里刚好免除了这次徭役,那外出做工的人就有我父亲叔叔,将心比心,我不能因为自己家躲过了,就忘记这些人在受苦,我不能做什么,只能说几句话罢了。”

    刘方杰看着还是赤子之心的徒弟,一声轻叹:“宁哥儿,你如此心性,将来,只怕路难走啊!”

    “师父,这有什么,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的一些东西,但是我力所能及的,就要去努力。”

    谢继宁心里还有没有说出的话:‘我既然来到这个世界,还记得这么多的东西,那总要努力去做一些事情,去帮助一些人。’

    “为师希望,将来,你能够一路坦途,得偿所愿。”刘方杰摸着徒弟的头,轻轻的说道。

    回到刘府,静安看着一身泥泞的三人,连忙催促洗漱,又对谢继宁说道:“你回家了,这一季的衣服已经做好了的,本来想给你送去,但是我想着你应该会上来,就放着等你来了。”

    张妈妈将衣服抱来,一大堆,静安一件一件的拿着给谢继宁试:“这些都特地做大了的,都是上好的皮毛,你可不能穿着下地,像你师父一样,上好的羽绒服就穿着去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