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六十七章:怎么又来个姓王的?

    白鹿塬的祁县侯府灯火通明,草头神高举的火把照亮了前院。

“侯爷,等下有话要讲,大家都静静。”

王兆彦自发地维持着秩序,让大家稍安勿躁。

“侯爷不会是给我们,炼制了一大缸的丹药吧?”

“想什么呢!今天我刚才去药田吸食完仙气,根本没有。”

“那侯爷把我们召集起来,肯定是要发月俸了!”

火光下人影憧憧,好奇和八卦的眼神,在夜色里相互交错。

“不是!”

带着暮色走来的王素,示意身后的红薯代为转述。

“郎君,召集大家。”

“是为了科举。”

红薯脆生生地替众人解惑。

“科举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人群低沉的议论声,道出了众人的心声。

他们是山中精怪,天生地养的鬼魅,这世俗王朝的官职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科举。”

“我们身为大唐子民都可以参加。”

“而且还有不少好处?”

好处!

谈这个,草头神们来了精神,谁不贪图凡间享乐。

“更能给郎君,贡献一份力。”

“免得整天呆在庄园没事干。”

“有谁想要报名武举。”

红薯从身后取出了,五份大唐各县的户籍。

“我!”

“还有我!”

王兆彦、王潜岭和王百川当仁不让地走向前,这武举一听就是为他们准备的。

“呜!”

夜色里旺财隐在黑暗处,朝着人群的方向吼叫了声。

王素能看到,粘在毛发的血色,“腿打骨折后,照例,通知万年县令。”

自从秦琼康复后,白鹿塬来了不少蟊贼,想要潜入祁县侯府一探究竟。

还好这是旺财发现了他。

如果是草头神。

王素则不会看见有人来报信。

五份户籍,是狼多肉少。

人群后方还有不少人意动,就被瓜分干净了。

科举。

成为长安内最劲爆的话题。

大唐十道三百多州,近万各地县城的学子,融入了长安各坊。

除此之外,还有加办的武举,大部分人选来自于关中各地。

各地的学子,操着不同的口音聚集在一起,大部分在讨论同一件事。

大唐新贵,祁县侯家的女学子。

跟着土豆和红薯,青史留名的王玫。

只可惜...

不少人摇头叹气,是无法在科考场,见到这位女学子了。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站在皇城的李二,感慨地望着不远处,弘文馆鱼贯而入的学子们。

这句话。

好像有点耳熟。

身后的魏征挠了头。

陛下在没遇到王素之前,好像非常得意的说过一回。

“祁县侯府,那边怎么样?”

“礼部司员外郎,已经派人送去明经科的试题,六部都有人在。”

魏征的回答,李二很满意。

王素的条件,他已经各方面,都展开了满足。

有六部的官吏在,无论结果怎样,也能让王素和天下人信服。

礼部的官员,手持没有开封的密卷。

王玫看着往日教导孩子们的教室,曾在这里进行了无数次答卷。

而今天,轮到她了。

仔细磨墨的王玫,心神在此刻凝结。

她要证明自己。

即使自幼生长在掖庭宫,罪人后裔的宫女,也能通过科举证明自己。

而不是倚靠郎君的福泽。

相比较科举。

武举这边则热闹了多了。

甚至李二亲自到场,坐在秦琼身边,一同检测来自各地的考生。

“叔宝,等武举过后,朕要重用你。”

“我大唐西南边陲,和辽东之地,都需要你。”

“陛下,现在是武举时刻!”

“朕知道。”

李二有些难以自已,有了叔宝,大唐军中就等于有了一个定海神针。

校场内战马奔腾的狼烟,牵动着围观群众视线。

相比较文静的比试,热火朝天的武举,更能吸引大唐百姓的好奇。

“十环!”

带着红色羽毛的箭矢,箭身轻微晃动,笔挺地插在了移动的靶子。

“再来!”

“又是十环!”

多次接近十环的分数,让藏在沟壕下的记分小吏,高举着写有分数的木牌。

不用多想,李二就知道。

这种画圈的靶子,肯定是王素的想法。

“此人是谁!”

“骑射竟然如此娴熟!”

官宦急忙向下,走向王素所在的位置,得到了具体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