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十六章 试唱,试镜。

      大佬就是大佬。

  现在估计已经五十岁出头的霍铭,已经半只脚迈进“老艺术家”的门槛了,又在影视配乐这个圈子里从业多年,经验、人脉、调度能力,是真的很强。

  他本就对彭向明写的三首歌赞赏有加,可见是超级喜欢这个路子的,现在又对彭向明给出来的编曲一眼相中,那接下来的事情,几乎是毫无疑难。

  对他来说,这是可以平趟的一桩小事。

  “老石的洞箫很有水平,这个找他!”

  “老管的筝是一绝,倪雪也可以……”

  对着编曲指指点点一番,他随后就抄起手机来。

  “喂,老宋,嗳,是我,那个,最近得去你那里录个音,要二号棚!好!”

  “嗳,老石,有个活儿,回头谱子发给你,就一小段。”

  “……”

  一通电话打完,他想想,居然还要听一下彭向明的意见,“你这里头还是要用到一点交响乐的,东方交响乐团行不行?”

  彭向明早都懵了,只剩下点头。

  于是事情就这么定下来。

  他又继续打电话。

  甚至连三首歌的试唱名单,他都给列出来,每首歌列了三五个不等,分别跟彭向明介绍一下他们的根脚和特点。

  毫无疑问,老艺术家,听一耳朵就明白彭向明的想法,他选的人,都是贴着小样的路子去找的,见彭向明点头,没有要反对的意思,就又开始打电话,挨个儿的叫人,叫到谁,都是秒秒钟应下。

  彭向明前后两辈子都没有一丁点这方面的经验,本来还有些茫然,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结果到了霍铭这里,前后二十多通电话,事情已经全部安排好了。

  也就不到半个小时的工夫。

  尽管有点不大好意思,但等他打完了电话,彭向明犹豫一下,还是开口说:“霍教授,我能不能……也找两个人来试唱下?”

  “哦?有人选?”

  “不是,就是那个……我去录小样的时候,感觉有两个唱的还不错,我就寻思能不能再给他们一个机会,当然,最后也不一定会用,我就是觉得……”

  没等听完,霍铭嘿嘿地笑了两声,露出一个心领神会的眼神,“我明白!叫上吧,一点车马费,这很正常的!”

  于是彭向明就也打了两通电话,把赵明芳和付强也塞进去了。

  虽然彭向明心里比谁都明白,叫上他们,的确就是为了让他们赚这笔车马费。

  但最少也有三千呢,对在校学生来说,也不算小钱了。

  跑一趟而已。

  打开这边的电脑,霍铭简单地教了一下软件该怎么用,彭向明很快就学会了,认真地把三首歌的曲谱和编曲,都抄上去,然后一份份打印出来。

  电子格式则被霍铭直接邮件发给了一拨老熟人。

  第二天,试唱的人就来了。

  …………

  “这是钱伟,试《滚滚长江东逝水》的。这是彭向明,词曲一肩挑,编曲也是他做的,这首歌也是他负责录,我就是帮个忙。”

  “钱老师您好,我是听着您的歌长大的!”

  “……”

  “刘建业,熟吧?这是彭向明,这首歌是他的,我就帮个忙。”

  “刘老师您好,我是听着您的歌长大的!”

  “……”

  全是前辈,全是老师,彭向明的姿态放得相当的低。

  当然,也有例外。

  “哦,这是……”

  “霍教授您好,我是13级的,您给我们上过大课,我叫付强,我来试试《滚滚长江东逝水》。”

  “哦哦,你好你好,进吧进吧!”

  没必要像彭向明此前录小样那样那么赶,这次是谱子全部邮件发过去,电话里约定好时间,大家就陆续登门,基本上一个人有两个小时的试唱时间。

  来之前歌已经半生不熟,所以试唱的这段时间,主要是彭向明听,然后跟老师们磨合,说出自己的需要,让老师们再试试,找彭向明要的那个感觉。

  第一天试了《滚滚长江东逝水》,结合霍铭的意见,彭向明再三斟酌,最后基本定下华夏歌剧团的一位男中音歌唱家,叫苏成。

  三十多不到四十,大高个,声音雄浑有力,说话时又很有亲和力,很和善的样子,但彭向明要求他的声音必须更稳一些,不要那么激昂,要再厚一些。

  第二天试了《这一拜》,四位,最终也没确定好选哪个。

  但这个还好,最头大的是《历史的天空》,三个人都听过了,赵明芳也又试了试,彭向明心里却都不是太满意。

  声音太偏民族肯定不行,但来了两个通俗圈子里的实力派,彭向明又觉得她们的声音还是太薄,也太儿女情长,没有那股子大气范儿。

  于是接着试,反正又不用自己掏车马费。

  后来麻友杜凯杰还过来试了试《这一拜》,显然不合适,但他给推荐了一个人选,叫周宇杰——一听这个名字,彭向明顿时觉得眼前一亮。

  这位挺红的,而且红了能有差不多十年了,唱了不少的电视剧主题歌,还出过几张专辑,是属于那种销量不一定有多高,但大家都认可他是实力派的。

  印象中,他好像还上过一次春晚。

  真的算是个不小的腕儿了。

  他的嗓音特点就是高亢,透亮,有激情。

  应该比较适合《这一拜》的路子。

  结果电话打过去,人在外地呢,杜凯杰把想找他试唱一下的事情一说,人家有点不大想回来,直到说这是已经定下的《三国》第一季的插曲,用在桃园三结义的,才忽然心动,答应了明天的飞机往回赶,让先把谱子发过去。

  他既然答应了,彭向明心里就一下子有谱了。

  剩下的疑难问题就只剩下《历史的天空》了。

  民族的几位试过了,都不太符合彭向明的要求,当下唱通俗的圈子里,又似乎只剩下一帮子唱情歌的了,要不就卖甜,要不就卖萌,要不就卖惨卖伤感,总之,市面上实在是稀缺那种既有知名度能让彭向明想起来、声音又合适的大女嗓。

  想来想去,把手机里的几个音乐软件扒拉了一遍,也想不到什么太合适的人选,霍铭就建议,要不行就找几个老一辈的歌手来试试吧!

  也只好如此。

  毕竟老一辈那一代,还是很有些家国情怀的歌曲的,也真的有几个好嗓子。

  只是大多都半退休了,人不是太好请。

  这种事情,只能还是让霍铭出马,他多少还是有点面子的。

  正听霍铭在那里打电话呢,彭向明的手机倒是响起来,居然是柳米打来的。

  彭向明跑远点,推开麻将室的门进去,才把电话接通了。

  这回就有点不够硬气,毕竟上次晃了人家一把,心里多多少少有点愧疚,说出话来,就多少带了点软乎气儿,“喂,不生气啦?”

  “少来这套!有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