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二二八章 狼烟四起(恳求月票)

    德殿是汉帝与群臣商议朝政的地方,换句通俗点的说谓的金銮宝殿。/。QВ⑤。cOm\\

  不过自汉帝刘宏驾崩之后,嘉德殿已经有一年多没有开启。

  早先何进辅政时,基本上是在大将军府内把事情商议决断,而后在嘉德殿走个过场。到了薰卓,更简单了,所有事情全部在大宅门,也就是现在的太师府内决断,连那个过场也不走。原因嘛,非常简单。当初何进上面还有个太后垂帘听政。

  而现在,汉帝刘协几乎没有靠山,年纪又小,能做什么?

  在这一点上,董卓做的没有何进灵活,不过却也符合了他那武人天生的直爽性情。

  突然到嘉德殿议事?

  对于韩馥等人的举动,董俷也很清楚。

  不过李儒早已经商定了对策,故而也不是非常着急。

  如今突然上朝议事,只怕是李儒的计划,也将要开始了吧。虽然一直避免着那所谓的历史重现。可是当历史真的重现时,董俷发现自己非但没有失望,反而很兴奋。

  十八路诸侯吗?

  薰俷心中冷笑,终于要拉开大幕了!

  吩咐武安国回家告诉蔡>=|为光禄勋,南宫守将皆属董俷麾下。今日当值的武将,是吕布手下的高顺。进入南宫的时候,薰俷忍不住停下脚步,上上下下的看了一眼这个平素里沉默寡言,几乎不说话的名将。

  高顺也看着董俷,微微躬身。再也没有举动。

  “此人。狂妄!”

  王戎忍不住轻声说道。

  薰俷朝嘉德殿走去,听到王戎地话,却笑了。“高顺虽然狂妄,地确有狂妄的资本。”

  其实,董俷也动过心思,拉拢一下高顺。

  但结果……

  呵呵,义说,阳城内在治军方面能与他比肩的人。唯有高顺一个。

  >.尊心吧。

  所以,董俷并不介意。

  王戎在青琐门外停下脚步。因为那青琐门后,就是皇城重地,绝不是普通人可以进去。

  王戎身为董俷的护军统领,地位很高。

  但是董俷平时做事却非常主意,不肯轻易的就预约的规矩。所以。只薰俷带着两头雪鬼进了青琐门,直奔嘉德殿。

  大殿之上,鸦雀无声。

  待董俷进入之后,朝廷地官员都已经聚集完整。

  汉帝刘协。坐在龙椅上,怯生生的向四处张望。这殿堂上。竟然无一人是他亲信。

  密谋鸠杀刘辨,换来的结果是,长乐宫的侍卫全部更换了一遍。

  八十多个小黄门,都是当年董皇后给刘辨留下的小黄门,被董卓杀了一个干干净净。

  如今,许久没有登上朝堂的刘协,突然得到消息说是要上朝,不免心中忐忑。

  薰俷上殿,诸多大臣向董俷行礼……

  薰卓见人都已经来齐了,笑着说:“诸位大人,今日请诸位商议朝政,所要谈论的就是那关东诸侯谋逆兴兵……李儒,把反贼的矫诏诵读一遍,让大家听一听。”

  李儒站出来,高声诵读榜文。

  刘协别看年纪小,可是文辞方面地造诣并不差。

  薰太后对这方面的管教非常严格,故而那榜文虽然用词生涩,可刘协却听懂了。

  脸色越来越苍白,小手紧握成了拳头。

  原来,这天下人并不认为我是正统,他们兴兵要杀董卓,可董卓死了,我该怎么办?

  刘辨向董卓看去,却见董卓,也看着他,脸上有一种很奇怪的笑容。

  小子,听我的,你就能稳稳地做皇上。如果再耍花招的话,只怕你这皇位就不稳了。

  “徐州刺史陶谦、渔阳太守公孙瓒、奋武将军曹操、豫州刺史孔伷、金城太守张邈、行北地太守马腾、陈留太守张扬、北海太守孔融……共二十二路诸侯,与酸枣会盟……立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纠合义兵,并赴国难。凡我同盟,齐心协力,护我汉室皇统,兴我大汉社稷,以致臣节,必无二志……主盟者广陵功曹臧洪。”

  薰俷刚开始听着,还觉得心惊肉跳。

  历史上地十八路诸侯,怎么如今却变成了二十二路诸侯?

  马腾?何时成了北地郡太守?张邈……这名字有点耳熟,可是却想不起此人的来历。

  至于其他人,董俷已经记不清楚是否和演义中的吻合。

  但大致上而言,还算是熟悉。倒是扬州刺史秦,居然没有出兵?难道他赞同董卓?

  不过听到最后,特别是那主盟者的官位,却让董俷忍不住放声大笑。

  不是刺史就是将军的一个同盟,却让一个小小的广陵郡功曹站出来主盟?董俷露出一丝冷笑:可想而知,这同盟之不牢固,怕也是和历史上的那个同盟差不多。

  “扬州刺史为何没有响应?”

  薰俷突然问道。

  满朝文武,都用奇怪的目光看着他。听到那些同盟者,这些朝臣都吓的不轻。怎么这一位非但不害怕,还觉得人少了不成?

  李儒知道董俷和秦的关系,当下一笑,“侯有所不知,年初时秦刺史剿灭震泽盗匪彭式,就一直卧病不起。想必这一次,秦刺史也是因病,才没有出现吧。”

  薰俷扫了朝堂上的朝臣一眼,轻轻点头。

  如今,二十二路诸侯起兵,也代表着关东之内,董卓所有的敌人基本上都站出来了。

  不怕他人多,就怕他躲在

  李儒抓捕了袁隗,就等待着各地诸侯的下一步行动。

  至少从目前看起来。李儒的计划还算是不错。外面地敌人都出来了。那么内部地呢?

  不过,董俷还有些心痛。

  —

  曹操终于还是站出来了……原本以为,这个当年在阳的好友。会支持自己。可没成想,他最终还是站在了自己的对立面。也许,这就是命,董、曹无法共存吧。

  刘协颤声道:“太师,如此多地反贼,该如何是好?”

  薰卓神色淡然。“区区毛贼,何足挂齿?”

  一名大臣站出来说:“太师此言差矣。诸多大人,如何又成了毛贼?如今诸侯五路兴兵,自凉州各地发兵……五十万大军虎视阳,但不知太师有何破敌之策?”

  那大臣,尚书台尚书耿纪。

  臣工之中,种拂叔侄微微蹙眉,却没有站出来说话。

  但有一人却说:“耿尚书此言差矣。诸侯兵将虽多。但是莫要忘记,关东百姓忘战日久,虽然人数众多,可是战力却极为低下。袁本初等人平日里养尊处优。清谈或许是一把好手,可是要论起行军打仗。只怕和董太师相比,就相差有天壤之别。”

  耿纪厉声道:“郑泰,莫忘记袁绍曾平定冀州黄巾……”

  “耿尚书难道认为,凉州军和那黄巾军一样,是乌合之众吗?且不说太师麾下,有侯、温侯这等绝世虎将,并州军、凉州军,也全都是天下强勇,反贼怎是对手?”

  耿纪,是第一个忍耐不住跳出来的党人!

  这一点所有人都看的很清楚。

  让董俷感到吃惊的,却是那郑泰。

  分析起来头头是道,似乎也非常有见地。而且听他的口气,很明显是站在董卓一边。

  李儒冷笑道:“来人,请耿尚书离开吧。”

  “郑泰,你这反复小人,莫忘记了当年太傅是怎么提携你的。如今国贼当道,你却助纣为虐。他日必不得好死,必不得好死……”

  郑泰神色肃然,“当今皇上在位,韩馥、袁绍等人却称圣上不为正统,才是大逆不道之徒。郑泰当年虽有太傅提点,但也知道天地君亲师,这君却排在师之前。郑泰可为圣上粉身碎骨,亦不与小人勾连。耿尚书,以泰之见,你才会不得好死。”

  耿纪破口大骂,被人拉下了金殿。

  薰俷看着郑泰,哪知他说完之后,却无声地退入了臣班。两边的大臣,有意无意的躲闪了一下。倒是让郑泰孤零零的站着,看上去要多凄凉,就有多么的凄凉。

  然则郑泰,傲然而立。

  这家伙,倒是个愚忠之辈。

  薰俷挠挠头,开口道:“郑大人刚才所说的的确有道理。逆贼看似强大,实为乌合之众。我等何需担心?当年张举谋乱,本侯初至阳。大将军问我可有破敌良策,我只说兵来将挡,水来土填。今日局势,依旧如此,敌人来了,那就把他们干掉。”

  薰卓笑逐颜开,“侯所言不差,反贼谋逆,打也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