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十二

    上回说到高文化打开话匣子说出关于五行与阴阳的关系,这不是江湖术士都很清楚的事吗?他又会提出什么新意呢?

    只听高文化说道,我想就五行的阴阳归属问题做一个探究。“阴阳立性,五行著行”,任何事物都有阴阳,连阴阳本身都不例外,比如阴阳合二为一为太极,阴可分为老阴和少阳,阳可分为老阳和少阴,那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又该怎样划分阴阳呢?如果用相生相克来解释,会非常矛盾。比如:若从“金克木”论,那么金属阳,木属阴;若从“木克土”论,则木又属阳,土属阴;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木到底该属阳还是该属阴?如此一来,五行中的阴阳归属都存在这样一个不确定性,原因就是相克循环,难以有定论。若用相生讨论也是如此,循环往复,没有个定论。也正是五行内部有既相生又相克这种复杂关系,才让五行难以分成截然不同的阴阳两大类。八卦尚且分阴卦和阳卦,五行为什么就分不出阴阳呢?

    孔子插话道,网上查一下看有没有相关内容?

    高文化说,网上说的也是一塌糊涂,莫衷一是。

    这就对了吗,看来普天之下研究《易经》的没有像你这么钻牛角尖的,你是蟹子尾巴——独(毒)一份呀!周公乐呵呵地说。看来周公还是很欣赏高文化这独一份的。

    孔子也在思量,这高文化为什么要把五行也分出阴阳呢?以前我可没这么想过,我只是把学说往下延伸、发挥,没敢往上推。大胆呀,年青人!孔子不无感慨。

    高文化继续说道,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有人说,阴阳五行学说最早始于夏。如果始于夏,那为什么这么重要的理论《周易》里未曾有过只言片语呢?现在最流行的说法是阴阳五行学说是盛行于战国末期到汉初的一种哲学流派,也出自《周易》。那我就想知道《周易》里产生阴阳五行学说的基因又在哪里呢?

    你是想把先秦诸子百家产生的机理搞清楚吗?周公不失时机地问道。

    搞清搞不清是一回事,想不想搞是另一回事。都说《周易》是原典,是群经之首。但据我看,《周易》只是儒学原典,是儒学的群经之首。周公和孔子相视,孔子一脸的惊讶,周公则有点莫名其妙。

    高文化又道,假设《周易》之前没有其它思想,那么我们就以《周易》为唯一思想源泉,问题会变得更简单,我们有必要搞清楚先秦诸子思想在《周易》里的根根脉脉。搞不清楚就说先秦诸子思想来自《周易》未免过于武断。如果除了《周易》还有其他思想理论,也就是说还有与《周易》平行的理论学说,或者比周易还要早的学述理论,那我们就更应该分析这些学说与周易的关系。比如:为什么《周易》里没有关于阴阳五行的只言片语?老子的道家理论有多少和《周易》相通?老子,特别是庄子,崇尚自由,杨朱更是自我思想的急先锋,其实这就是中国独立思想的活水源头,但因为儒家卖主求荣,所以就没有被发展起来。我说儒家卖主求荣是有根据的,汉代刘向校书时《三易》,也就是《连山》、《归藏》和《周易》都有,汉后《连山》、《归藏》就下落不明了,这是为什么?不言而喻吧?

    孔子瞪大了眼睛。

    五行阴阳学说打破尊卑观念,容易产生天下大同的思想,这是周公不愿意看到的。能把奴隶解放出来,周公已经够大胆了,让周朝统治者做出的牺牲也够多了,所以受时代的局限,周公把阴阳五行看成是异端邪说也很正常,排挤甚至打击阴阳五行学说符合中国传统观念。若不是后来借助道家的“无为”思想重出江湖,说不定阴阳五行永无出头之日了。看来异己遭打击古亦有之、周亦有之呀。我的思想偏向于阴阳五行学说或于《周易》同期,或更早于《周易》。

    高文化一气呵成,真可谓洋洋洒洒,痛快淋漓。周公的脸却阵阵发烧,小子真大胆呀。但他更喜欢这个高文化了,如此犀利的思想,敏锐的观察角度,真不愧对“双度先生”的称号。他非常欣赏高文化的思路,对这个问题他实在有点不好回答。孔子听了也很震惊,心想,我对《周易》顶礼膜拜,这年青青的双度先生却对《周易》提出质疑,让老祖宗也很难堪。也难怪人家敢叫双度先生,我顶多也就是一个孔老夫子。孔子对自己开始有点不太满意了。

    两人各怀心思的时候,高文化停顿了一下,不好意思地说,我有一个想法不知道正确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