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130.两张照片,一场和解

    魏三碗八五年毕业留校至今,从教三十余年,为社会输送了无数优秀毕业生,编著各类钢琴教材十二套,发表专业论文二十于部,为蓉城乃至整个周边地区的钢琴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次在学校强制安排的采访中,记者问老魏,“魏老师,您为什么从来不担任钢琴比赛的评委工作。”

    老魏对着镜头忙摆手:“当不来当不来。”

    学者当务实。

    老魏是个纯粹的人,他这辈子只想干好一项事业,教好学生,用国家的栽培回报祖国。

    老魏年轻的时候就是个暴脾气,尤其反应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只要学生没有完成他的要求,他就会发火。

    教不严师之惰。

    老魏不怕学生背地骂他,他不在乎。

    曾经那一批批在他的高压教学下的毕业生,如今已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开花散叶。

    有的人开办了自己的钢琴教学机构,有的人成为了中小学里的音乐老师,有的人出国归来走进民办大学成为了大学老师。

    当然,有的人毕业之后就杳无音讯。

    老魏不怕学生背地骂他,更不在乎有多少人还记得他这个大学老师。

    老魏还有不到两年就退休了,他最大的心愿就是站好最后这一班岗。

    等退休之后他就可以安心的带孙子喽。

    周围的老同事都陆续搬走,不少人劝他也搬走。

    可老魏不。

    每每走在校园里,看着一张张青涩的面孔他就开心。

    老魏教了一辈子书,学生的笑脸他一辈子都看不够。

    老魏还有不到两年退休,从教三十余年,他只有一个遗憾。

    有一个孩子,他没教好。

    一个从北方边缘小城不远千里来到蓉城求学的孩子。

    打他第一眼见到这个孩子时,从对方的眼睛里他就看到了。

    这个孩子有灵性。

    接着一听,这天生就是块学钢琴的料。

    没有哪个老师不喜欢这种孩子,了解得知这孩子家庭条件很差之后,他更是动了恻隐之心。

    不但在专业上对其照顾有加,在生活上更是尽到了超出一个老师应有的责任义务之外。

    每逢节假日周末,他必定把这孩子邀至家中,炖鱼烧肉,全当家人看待,就连她亲生女儿有时都戏称,“咱家这是要多口人了。”

    大概是老魏有时候真把这孩子当半个儿看待了,所以对其要求自然更加严格。

    别的孩子练三个小时,这孩子必须得练四个小时。

    别的孩子允许节奏出现一点小问题,这孩子节奏不允许出现一点小问题。

    不然就是打骂伺候。

    孩子跟他学琴四年,在他的打骂下度过四年。

    他最后悔的就是这孩子开毕业音乐会的时候,他当时因为学校里谣传的关于这孩子生活作风上的问题,气的没有去。

    哪知一别就是三年。

    他再没有听过这个孩子的音讯。

    他不知道这个孩子这几年在哪儿,过着怎样的生活。

    他时长在反思,如果当时自己别那么严厉,后来会不会有一个不一样的结果。

    他还记得当时这个孩子第一次登门的时候,手里拎着一箱牛奶。

    就像此时此刻站在这里,叫了声“老师。”

    七年就这么一晃过去了。

    魏三碗仔细的瞧着眼前这个孩子。

    瘦了,头发短了,整个人干练了,眼里多了股从前没有的精气神,那股灵机仿佛也回来了。

    好啊。

    好啊。

    魏三碗点点头,像个年迈的老人盼回了多年未归家的孩子,“进屋进屋,别站着了。”

    贾明玉先进门,李安跟随其后。

    魏三碗这才注意到李安手里的酒,第一时间他想到的是孩子是不遇到什么难事了。

    这时,一个系着围裙满手沾着白面的身影从厨房走出。

    “师娘。”

    李安下意识脱口叫道,对比脑海记忆中那张慈祥的面庞。

    眼前的女人头发明显焗过,乌黑发亮,只是抬头纹和眼角纹比前几年又重了一些。

    瞧清来人,梁蕙兰意外中藏不住的惊喜。

    她应声,双手在围裙上抹了抹,“这孩子,来就来还拎什么东西。”说着她看向贾明玉,“两人快进屋坐会,中午咱包饺子吃。”

    “师娘我来帮你。”

    贾明玉放下包,悄悄给李安使了个眼色,接着挽起梁蕙兰进了厨房。

    李安跟在老魏身后,仔细打量着这个他曾蹭了四年饭的房子。

    一进客厅引入眼帘的书架上,泛黄的白墙边,一列列乐谱安静的竖立在那。

    如果他没记错,第一排是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的作品集。

    书架旁的那两台钢琴。

    左边那台棕色外立面、琴身陈旧颇有年代感的是一架老新海,老师的心头宝。

    右边的是一台黑色雅马哈,也差不多也有二十年了吧,是他们来老师家上课用的琴。

    一景一物,像是勾起了他沉在脑海深处的种种回忆。

    他的目光不由被钢琴上方的一排排照片所吸引。

    每两张照片为一组,一张是老师和每一届入学新生的合影,另一张毕业时的合影。

    李安几眼便找到了属于他的那一届,入学合影两男两女分站两边,老师站中间。

    而旁边的毕业合影,老师左手边少了一个男生。

    看着这张照片里魏三碗有些遗憾的笑容,这一刻李安觉得自己错了。

    是自己错了,他也不知道为什么。

    似乎一切都和他预料中的感觉都不一样。

    他在来路上打好的那些草稿,在见到魏三碗一瞬便被橡皮擦去似的。

    从进门那声兔崽子开始,他仿佛被带进了一段时光的长河。

    四年的大学生活如黑胶放映机在他眼前一幕幕闪过。

    每一帧里都有他亲自参与过的痕迹。

    “幽幽也快回国了,上周她还给我打了电话,说最近正在准备毕业音乐会,她还问你了。”

    身后忽然响起一声叹息,“这几年你们之间也没有联系吧。”

    李安重新看向属于他的毕业照,目光落到他本该出现的那个位置一旁的笑脸上。

    四年时间,那个军训期间便向他表白的蓉城本地小土妞,已经生的亭亭玉立。

    “没有。”

    李安转回身。

    “老师。”

    他看着魏三碗深深鞠下一躬。

    “对不起。”

    -

    昔之设学校,教养之法,师生问对,愤悱开发,相与曲折反复,谆谆善诱。

    厨房里贾明玉一直留意着客厅里的动静,听见师弟这声诚挚的道歉,她心中感慨万千。

    她还记得她研一李安大一的期末考试上,李安弹了舒曼第一号钢琴奏鸣曲。

    全场都觉得很棒。

    可老师下来却当着其他老师学生的面当众把李安批了一顿,原因只是因为李安弹错了两个音。

    那会她不懂,她甚至觉得老师过分了。

    如今她已是一名老师,她多少能理解老师当时的情绪。

    但或许,或许老师也应该和师弟道个歉。

    -

    魏三碗究竟后来有没有给李安道歉是后话了,当贾明玉端着热腾腾的饺子走进客厅时,只见沙发上师徒二人抽着烟,你一句我一句的像是在讨论国家大事。

    吃饭的时候梁蕙兰听完李安这三年的故事梗概,心里止不住的叹气。

    “哎,这几年就呆在蓉城,为什么就不给我们吱一声呢。”

    魏三碗刚才在客厅里知道这事儿的时候也想问这个问题,可他没问。

    为什么不吱一声。

    这李安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