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十一章 扩大业务

    徐柠对此相当重视,但他一个人又没空送过去,干脆让人家来自提,报销路费。

    一听报销路费,还能顺便逛逛省城,李正平倒没二话,第二天一早就来了。

    徐柠自己提着书去车站门口等着。他没敢让人去出版社,毕竟,这是赚私活,当然得低调!

    一手交钱一手拿书,这就六十多块到账了。

    一本书赚五毛钱,毛利三十六。扣除送的三本书,再扣除路费,净赚二十五块。

    其中最大的额外成本竟然是路费,车票两块,光李正平这趟来回路费就是四块。

    重点是,这钱花的也太亏了,以后要送货的地方多了,总不能每次都要白花这么多钱吧?

    徐柠突然想到,八九十年代是有货运大巴来着,也不知道这会有没有。

    第二天一早,他再去汽车站,果真就去找司机问了问,结果人家根本不搭理他。一个小年轻,又没单位,人家凭啥搭理你?

    推销很快有了效果,陆续的有电话打到出版社订书,少的二十本,多的有六十本、八十本,反正二十本一个基数。

    徐柠头疼了,这要是再报销路费,那可不是几块钱的事。

    没辙,他只好请姜瑞帮忙,出面弄了个出版社的介绍信,盖了章,又拿着去汽车站。

    徐柠自称是帮出版社寄书,信一拿出来,汽车站的人态度一百八十度转弯,没二话就答应下来。

    约定好了,书就堆在司机座位旁边,只要不超过两百本,运费就是一块。

    只这一下,徐柠就省了好大一笔钱。

    四五天过去,徐柠跑遍了省城下辖的几个县城,总共拿下了两百多本订单,这就是一百多块入账了。而且,名声打出去了,以后的生意细水长流,还有呢。

    附近的县城走了一遍,接着就只能走的更远些了。

    徐柠一琢磨,还是不成啊,他一个人哪忙得过来,干脆停了,弄了几张招聘启事贴在街上,写好下午一点在百货公司对面见面。

    早上八点贴出去的,徐柠下午一点过去,远远的就看到那站了七八个人。

    他自己都吓了一跳。

    细想想又不奇怪,这两年城里很多待业青年,招聘那真是一贴百应。

    徐柠过去说了大概情况,闭口不谈自己的身份,只说让他们去各地推销书,按订单量给钱。

    一本书提成两分钱,十本就是两毛,一千本那就是二十块!一万本……算了,估计希望不大。

    总而言之,徐柠要让他们明白,干的好了这事挺赚钱的。

    所有人的路费报销、一天五毛钱餐补,业绩不达标的话立刻走人。

    撒网似的,徐柠第二天就把这些人派了出去,每人都分不同地方。

    他自己就坐在出版社,只负责接电话,然后发货。

    冷不丁的,徐柠心里一跳,这摊子铺的有点大啊,这都雇几个人了?

    低调,还得低调啊。

    ……

    出版社这边,众人心思终于安稳下来。

    约稿,看稿,出差跑业务,各忙各的。

    听说张枝江已经跟一位大学老师谈好了约稿的事,千字十五,打算编一本数学教材。徐柠不忘了提醒一句,千万得看着高考考纲写啊,别弄一堆高等数学的知识点,那就闹笑话了。

    徐柠的那本书销量再创新高,已经突破了两万册。最最重要的是,出版社还开启了省外业务。就前几天,姜瑞派人去了趟江省,联系了当地出版社跟书店,已经接到订单了。

    这可是出版社业务出省第一步,意义重大。

    徐柠看的那叫一个眼馋啊,心里当即决定,出版社的羊毛还得继续薅,心安理得的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