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四章 出版


    “一个单词算一个字的话,加上汉字,应该……有将近六万字。”

    姜瑞嘶了一声,倒吸一口凉气。

    “去年刚涨的稿酬,著作稿千字三到十块。你这书,就按千字三块算吧,将近六万字,那就是一百八十块。……你小子,写那么多字干嘛!”

    “一百八?”

    这是照着最低一档千字三块算的价格,好像也没毛病,能出版就很给面子了。

    徐柠心里却不满意,又问道:“还有吗?”χιè

    “还有印数稿酬,印刷两万册以下,每万册按基本稿酬的百分之五算。两万册以上,印数稿酬比例递减,印刷一百万册应达到基本稿酬百分之七十。多少钱你自己算吧!”

    印数稿酬,顾名思义是按照印刷数量额外给钱;而基本稿酬,就是指最初的稿酬。比如徐柠这本,基本稿酬就是一百八。

    也就是说,就算印刷达到百万册的畅销书,他能拿到的印数稿酬也就一百多点。加上基本稿酬,顶多三百块,这就是整本书的收益。

    至于版权版税什么的,这会压根没那概念。

    当然,钱少的原因除了字数太少,更重要的是稿酬标准太低了。像出版社别人的投稿,很多都是顶格,千字十块算的,他的是千字三块,这就差了好几倍呢。

    在徐柠这个见过大钱的人眼里,这点钱显然有些不够看,但拍着良心说,在这个平均工资只有二十几块的年代,这稿酬已经不是一般的高了。

    据说,后来某位笔名“不说”的著名作家,发表的第一篇短篇小说拿到了七十多块稿酬,那篇小说五千字,而他当时月工资不到二十块。

    为什么八十年代会文青泛滥,出了那么多的诗人作家?因为做这个真的很赚钱啊。

    这种一夜暴富式的激励下,写作热情自然极高,出几个水平高的作家再正常不过了。反倒是几十年后,当稿酬变成千字不到一百,再去追问为什么传统文学没落,就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了。

    “小柠,这事咱公事公办,钱不会多,但也不会少你的。你要愿意出版,我这就让人排版了?”姜瑞说道。

    徐柠搓了搓手,却有些犹豫,他还是觉得有点少了。

    “叔,要不这样,出版之后,你把书按批发价卖给我一批?我自己拿着去卖?”

    徐柠觉得自己这书应该是很有市场的。毕竟,英语跟数理化不一样,这会懂英语的人很少,懂英语的老师也不多,更别说教辅书了。

    既然稿酬赚的少,又有市场,那他干脆自己当二道贩子,自己去卖书。

    “你自己……卖书?”

    姜瑞有些闹不清这小子的思路,这可是一百多,巨款,很多人半年工资也就这个数了。

    花钱买书再去卖,这不是吃饱了撑的嘛?但转念一想,又觉得猜到了这小子的心思,他该不会是担心书卖不出去,想自己出份力推销吧?

    “您觉得怎么样?”徐柠问道。

    “那可是一百多块。不跟你爸妈商量?”

    “不用商量。”

    “再说吧,……等印刷出成品再说。”姜瑞依然是摆手。

    还是那句话,公事公办,没道理让徐柠承担这份风险。

    稿子定了,接下来就是排版。

    不过,姜瑞他们看不懂英文,排版的时候还得徐柠帮着。

    忙活了两天,接着把书稿送到印刷厂。

    因为是英语教辅书,印刷厂那边也得准备,这就比其他书又多等了几天,等拿到成品已经是七月下旬了。

    书拿在手里,不到一百页,纸质一般,印刷质量也一般,封面顶部是装饰的几条蓝白道道,下边是书名:英语知识点速成大全。

    再下边是几行小字:内容包括英语语法、基础知识,重难点,有习题解析。

    最下边,还有几个更小的字:徐柠*著。

    这三个字,真是赏心悦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