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跪得久了,都忘了站起来

      有的人,你想和他讲道理,结果他非得跟你耍流氓,而等到你豁出去要耍流氓的时候,他又要讲道理了。

  对待这种人,萧飞一向是最为反感的。

  所以,萧飞准备先讲道理,再耍流氓,两样全都占了,让那帮跳梁小丑,遭受双重打击。

  道理我都讲清楚了,接下来我要骂街,你们也得给我耐心听着。

  “反中医大会,有两位跳的最高,闹的最凶,一位是以打假著称的海归博士方子洲,另一位是大有来头的何作麻,前者名头很响,是个流量博主,后者江湖地位颇高,是某领域专家,这两位一个搞生物的,一个搞物理的,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反中医。”

  “方子洲说,他是赞成让中医成为文化遗产的,像古董一样送进博物馆供人参观、研究的,不要以科学的名义骗人、害人就行。”

  “另一位何先生则讲得比较具体,声称反对的就是中医阴阳五行的这套理论,并将其称作伪科学,还说,如果打分的话,西医可得90分,中医只有10分。”

  “你说你一个搞物理的,本不是杏林中人,为何要掺和其中,在自己擅长的那个领域受人敬仰不挺好的吗?如此跨界去评论其他领域,真的能保证客观吗?”

  这两个人算是反中医联盟当中最有影响力的,虽然说的都是屁话,但他俩的出现,对中医理论造成的冲击却是实实在在的。

  “这种人,就是时下网络比较流行的公知,所谓公知就是,在某个领域颇有建树,然后在其他领域指手画脚,神奇的事,居然还能有人愿意相信。”

  萧飞直接将矛头对准这两个人,就是因为他们的影响力大,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也最大,因为普通民众可不会管他是不是搞物理的,听说这人是专家,基本上就会立刻将他当成百科全书。

  “还有人号召中医退出国家医疗体制,甚至喊出了‘彻底废除中医,科学怎能向愚昧低头’的口号,当真可笑,这是对历史的无知,否定历史,才是违背科学,像这一类人,他们干的是摒弃我中华数千年文化精粹,所作所为不过是数典忘祖的闹剧。”

  “这一类人其实并非现在才出现,很早以前就有过,今天,我就来试着挖一挖这类人的祖坟,最早提出废除中医的人,是清末国学大师俞樾,他可不像某位何姓专家是跨界,本身对中医有所研究,还能给人看病开药。”

  “此人对先秦时期的各种史籍进行考证,编纂了一部《废医论》,其中得出结论,《神农本草经》不是神农写的,呵呵!傻子也知道,那本来就不是神农写的。”

  噗嗤!

  这次佟筱娅没忍住,直接笑喷了。

  想到萧飞还在录像,赶紧绷起了脸,要说就好好说,别冷不丁的就翻包袱。

  “同时认为中医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是用来算命的,还从中找到一句‘古无医也,巫而已矣’,于是,便得出结论巫可废而医亦可废。”

  “由于俞樾国学大师的身份,又整了一堆旧书古籍,所以即使观点偏激,也引来不少人围观,使其成为废除中医的鼻祖。”

  “当然,俞樾在那个年代之所以对中医恨之入骨是有原因的,他19岁结婚,育有二男二女,本是好好之家,可不曾想祸从天降。”

  这是要讲故事啊!

  单口?

  “据史料记载,从1860年开始,接连的病痛直接摧毁了这个家庭。先是大女婿病故,随后次子也染上重病。1872年,大儿子俞林又病死,到了1879年四月,连他的夫人姚氏也因病离他而去。”

  “这经历都快赶上《活着》里面的福贵了,但他没有富贵的悟性,把这一切归结为中医无用,所以拿起笔做了反中医的急先锋。”

  “如果说俞樾反中医还仅仅是因为自身经历,那么甲午战争之后,在中华大地掀起对中医的大批判,则是源于国人的自卑。”

  这咋又说上甲午战争了?

  “甲午战败后,中国精英阶层便形成了共识,要引进新知识,靠科学救国,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引进西医,你愿意引进就引进呗,干嘛非要拿中医来垫背?”

  “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的康广仁创办的《知新报》,开辟专栏,专门介绍西方医学知识。维新派梁、严等人也纷纷积极倡导西医,抨击中医,强调西医科学才是强国保种的根本。”

  “再加上当时的社会环境,老百姓生存环境恶劣,卫生条件差,社会上到处都是各种流行性疾病。”

  “这些病中医治疗见效慢,需要时间长,而西医却时常立竿见影,尤其是抗生素的引入,对好些中医老大难问题都有奇效,更加剧了人们对中医的偏见。”

  “所以,从精英界到民间,医学救国成为最时髦的话,反对中医成了变革的代表,有点像现在人们常说的的人工智能。”

  “尤其各种运动之后,科学在国内受到最高礼遇,科学等于进步、科学等于理性、科学等于现代,而与科学论证系统不相兼容的中医理论,自然成为不科学的标靶,整个社会精英阶层都在叫嚷着要废除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