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七百四十六章 还人情

      德芸社的成功,可以说为全中国说相声的指明了一条路,让市井文化重回市井,重新回到那片最适合它生存的土壤。

  不过要说郭德强从一开始就认准了这条路能救相声,那是纯熟扯淡。

  当时但凡能有一个专业团体接受郭德强的投诚,估计他也就如自己说的那样,心甘情愿的给人家当狗了。

  可没有人搭理他,人人都踩呼他,让他实在是没有了别的活路,只能尝试着在小剧场扎根儿。

  既然大雅之堂你们不带着我去,那么我就自甘堕落好了。

  大概其连郭德强自己都没想到,这步棋居然真的能成,只不过这个积淀的过程实在是太长了。

  从96年一直到04年,将近10年的时间,要不是意外遇到了康大鹏的话,说不定这个时间还要更久。

  指望着在小园子里,每天对着百十来号的观众说,说到哪辈子才能走出宣武区啊?

  不过,不管怎么说,德芸社火了,哪怕是意外火的,终究渐渐打响了名头,也点燃了许多未能挤进主流圈子的相声演员的新希望。

  谁都想复制德芸社的这条成功之路。

  苗濮就是其中之一。

  他早先不过是个乡镇车站的电工,机缘巧合之下,认识了郑小山先生,开始学习相声,但是,当时相声的大环境实在不怎么样,专业演员都捞不到演出的机会呢,更别说他这种半路出家的。

  哪怕是后来被招收进了专业团体,可也是个人嫌狗厌的,蹉跎数年,始终郁郁不得志。

  在得知德芸社火了之后,便不禁动了心思,当时,陕西已经有了一些小的相声班社,最开始,苗濮跟着人家搭班演出,可是每天辛辛苦苦的在台上说,却连自己都养不起。

  再加上那些相声班社好像也没多大的志向,始终得过且过的,照这么下去,苗濮一辈子也就是个民间闲散艺人了。

  可他不认命,有野心,07年的时候,便撺掇着几个认识的同行,一起成立了青年曲艺社。

  刚开始有多困难,基本上郭德强曾经经历过的,他通通都经历了一遍。

  只不过,苗濮的运气好,当他带着相声走进小剧场的时候,德芸社已经将相声重新带入了全国老百姓的视野,让人们开始重新接受这门传统艺术。

  基础有了,而且有成功案例就在眼前,苗濮也不用摸着石头过河,只要能抄好德芸社这份全优的作业就可以,连要走的弯路都给省了。

  “将来咱们也能进大剧场办商演,不光要在西安办,咱们还要去京城!”

  越是看德芸社成功,苗濮就感觉心里那团火烧的越盛。

  王生听着,他都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京城?

  现在的青年曲艺社连西安的市场还没拿下来呢,每个月还在赔钱,这就开始惦记起京城了。

  “行!咱们去,不光去京城,咱们还得去国外说相声呢!”

  “对!国外。”

  苗濮咬着牙,丝毫不顾周围人诧异的目光。

  “相声这面大旗,将来还不一定是谁扛着呢,他德芸社能行,咱们就一定能行!”

  “能行,能行!”

  王生搭着话,心里想的却是,待会儿怎么把苗濮弄回家。

  还有就是……

  “老苗,今天这顿,谁请啊?”

  咣当!

  王生的话音刚落,就见苗濮一脑袋扎在了桌子上,不省人事。

  嘿!

  这醉的也太及时了吧!

  视线重新回到保利剧场,演出还在继续,时间临近十点半,节目已经进行到了攒底,萧飞和闫贺翔的《我是大明星》。

  第一次办商演,萧飞怎么着也得拿出来几个新段子,才算是对得起花钱买票进来捧他的观众。

  底包袱翻出来,观众笑声一片,两人鞠躬下台,走到台口的时候,孟贺堂上来一拦,随后开始返场。

  在西安可不同于在天津,第一站在天津的演出,他们可以随便说,演过十二点也没有人拦着。

  但是在这里可就不行了,之前跟剧场方面沟通过后,人家才勉强同意他们最多可以演到十一点,要是超时的话,他们就算是认缴罚款都不行。

  连着返了两个小段,观众还是不停的在喊着“再来一个”,萧飞和闫贺翔又一次走回到了舞台中央。

  刚刚下台的时候,孟贺堂已经在提醒了。

  “师哥!人家说了,让咱们注意时间!”

  “第二次来西安了,上回是跟着郭老师一起来的,这次过来,大家还是这么热情,实在是没别的手艺,就会说相声,大家喜欢听,我们就多说一点儿!”

  “观众们都喜欢您!”

  “别这么说,咱们哥俩演的是一场,掌声也是给咱们哥俩的!”

  “您这回怎么这么客气啊!”

  “实话实讲嘛!再给您诸位介绍一下,我旁边的这位呢,是我的师弟,名字叫闫贺翔,郭老师的徒弟!”

  “诶,是我!”

  “相声说的好。”

  “不敢当!”

  “早先也不是说相声的。”

  “对,以前是干别的工作!”

  “其实我们俩打小就认识,可以这么说,他是我看着长起来的!”

  闫贺翔赶紧拦了一句:“您先等会儿吧,您比我还小好几岁呢,我是您看着长起来的?这都不像话!”

  “我的意思是说,你小时候的事,我都知道,你们老爷子都跟我说过!”

  “这倒是有可能!”

  “您各位可能不知道,我这位师弟他们家老爷子是个非常有意思的人。”

  “怎么个有意思呢?”

  “干出来的事,您诸位一听就得乐!”

  “您给说说。”

  “之前听他们老爷子说过,闫贺翔刚出生的时候,就闹过一回笑话。”

  “我出生能闹什么笑话啊?”

  “现在闫贺翔家里生活条件好了,过去可不行,住的大杂院,他母亲怀着他,要生的时候,都没钱去医院,生他的时候,正好赶上大雪天,眼瞅着那边要生了,他爸爸慌了,哎呀这可怎么办啊?”

  “还怎么办?不去医院,赶紧去找接生婆啊!”

  “对!他爸爸赶紧出去了,可这大雪天的,路也不好走,正好他们家旁边就是兽医站!”

  “兽医站?”

  “他爸爸看屋里亮着灯,赶紧就进去了,医生正给驴接生呢,他爸爸到了,大夫,您快点儿救命吧,我媳妇儿要生了。”

  “病急乱投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