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一百二十二章宅基二(375.3-76)

    75.

    19:0,斜阳河河东公园。

    晚饭后,何正果、钟婕、何文,在公园散步。

    宅基地的事儿,何正果和钟婕讨论了N次了。

    这一次的情况,何正果跟钟婕也讲清楚了。

    俩人,探讨着。

    钟婕道:“建房,看不到建房的价值;拖着,保持现状,办不到了;逼上梁山,只有物归原主了。市区的民房忒值钱了,一套平房,换两套楼房。何家卫子村,民房换楼房,还不得等到猴年马月啊?恐怕,这一篦子(辈子)凉了,再说了,现在我们也没闲钱建房,所有的库存,都被你清空了,拿钱建了房,影响你周转啊。正果,我看,宅基地交了呗。”

    何正果道:“亲爱的,你头脑清晰,分析得头头是道。这么多年,我咋就没发现你这才能啊,追悔莫及也。”

    钟婕道:“别贫了。将来,何家卫子村,民房换楼房,一套换十套,咱也别后悔了。”

    “英雄所见略同。”何正果道,“交出去?”

    钟婕道:“交出去呗。”

    何正果道:“好。”

    钟婕道:“定了吧。”

    ……

    何正果叹道:“我,好有压力呃,五一创业,七七四十九天了,才作了两单,亚历山大(压力山大)也。”

    钟婕道:“选择了,就一往无前地走下去呗。”

    何正果悲壮地道:“过了河的卒子,没有退路了,勇往直前冲呗。”

    “耶。”钟婕笑道,“欸~,何文跑哪儿了?”

    “回家了,我看见来。”何正果道,“何文六年级了,渐渐大了,别管头管脚喽。”

    “大了?”钟婕笑道,“何文就是到了八十,在我眼里,也是小孩儿。”

    何正果笑道:“呵,亲爱的,何文八十,你还健在啊?想得怪美啊。”

    钟婕笑道:“啊,我比儿子大岁,何文八十,我就是10岁的老妖怪了。哈哈哈哈……”

    钟婕,开心地笑了。

    河东公园,华灯初上。

    76

    第二天(004年6月19日,星期六),上午。

    何正果、钟婕、何文,下号楼,左转不几步顺河东路,再左转沿顺河东路人行道南行三百来米,就是朝阳菜市场,各种生熟肉食品(标准产品、非标准产品、活的、杀好了洗净的、冻的)、各种蔬菜各种水果、各种主食、各种副食、各种干货……,琳琅满目,应有尽有,钟婕买了爷、娘、何文爱吃的食品后,出菜市场东口,到了朝阳路东侧,一家人在朝阳路东侧等的士。

    这些年,何家卫子村到斜阳城的路直了平了宽了,或许不到十里了,可是,没有人丈量过。

    人们习惯了,何家卫子村到斜阳城,就是十里路。

    何正果在何家卫子村、斜阳城,生活、上学、工作了4年,对何家卫子村、斜阳城区域环境,都习以为常、漫不经心、麻木不仁了,正是:静听不闻龙山河斜阳河哗哗流水之声,昂首无睹龙山莲花山巍峨磅礴之形(借引自晋?刘伶《酒德颂》)。

    何正果和钟婕,决定交回宅基地,却又特别关注起何家卫子村的区域环境来。

    人啊,就这“贱狗材料子”:物主是自己时,对物视而不见,有木有都忘了;物被撬走时,却又难以割舍了,顿感弥足珍贵了。

    的士,来了。

    一家人上了车,何正果道:“去何家卫子村。”

    “哥,打表没法跑,回来空车。”司机道,“10块钱。”

    “行。”何正果道,“走。”

    的士,顺朝阳路北行,至府前大街右转,顺府前大街一路向东,出了斜阳城,进入龙山湖绿地广场,穿过滨湖大道(原小黑岭路)后,进入龙湖路(也叫大坝或大坝路),过龙山山庄(斜阳市第三招待所)南大门,顺龙湖路一路东去,左手龙山湖碧波万顷,右手龙山河河域郁郁青青。

    的士,顺龙湖路一路东去,过大坝东头溢洪闸,穿过龙山河东路,进了山根路,左手龙山山坡,右手大寨田(再向南何家卫子村庄),的士沿山根路一路东北行。

    一会儿,何正果道:“师傅,前方路口,右拐进土路下行。”

    “好的。”的士减速,出山根路,拐进东沟西路下行,到了何正果家的胡同口,但见,胡同里边停满了小车,何正果道:“师傅,别进了,停下来,调头返回去啵。”

    “好啵。”的士停了,何正果付了10元车费,一家人下了车。

    的士调头,返回。

    何文,前边儿跑得快,一眨眼功夫,进了家。

    钟婕诧异道:“这么多小车?”

    何正果一看就明疤瘌,道:“呃,是本家兄弟和一些侄子回家了,可能在老人家里,正唠嗑哩。”

    “噢,我说哩。”钟婕笑道。

    何正果数了数,五辆小车,本地牌两辆,外地一辆,外省两辆。

    何正果的老爷,嫡孙6个,何正果是小三十。

    何正果和钟婕,进了院子,几个小孩子在院里追逐玩耍,堂屋里传出欢声笑语。

    热热闹闹的,像过年一样。

    娘出了堂屋,迎何正果、钟婕。

    何正果、钟婕,和娘寒暄。

    但见,娘神采奕奕,何正果和钟婕甚慰。

    到堂屋门口,屋里座无虚席,跟拜年一样。

    何正果、钟婕,和在座的本家逐一寒暄,应接不暇。

    在座的,没外人,都是本家,有一个老爷的兄、嫂、弟、弟媳,也有一个老老爷的兄、嫂、弟、弟媳,也有本家的侄子、侄媳,还有一个老老爷的兄弟等等。快乐的孩子们,给老宅带来了节日一样的欢乐气氛。这些孩子们,有的喊何正果(钟婕)叔(婶儿)或大爷(大娘),有的喊何正果(钟婕)三老爷(三奶奶)。

    无一例外地,大家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宅基地”,走到一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