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二十一章 线索

      春日多雨,城角下支着一个大红伞。

  知府在府衙与城外两处跑,既要管理府衙内事,也要管城外的流民。

  大伞下,知府刚歇一会儿,抿了一口茶水,就远看见了十几人磨磨蹭蹭地想要靠近。

  文昌和文建胆怯的来到宣宁府知府大人的桌前,脑子一蒙,扑腾一下跪了下去。

  在旁人看来定是受了冤屈,来找知府大人喊冤。

  实际上,是他二人从未见过知府大人,对知府大人毕恭毕敬,突然一见,又要办理落户,是以有些开心得过了头。

  受了如此大礼,知府一捋胡子,放下茶盅,“来者何人,落户还是喊冤?”

  “小的,小的,”文昌结结巴巴,支支吾吾的,眸子一亮,跪在那里抬首挺胸,“回大人,小的前几日被逐族,想来此重立家门!”

  逐族,那便不是流民,知府追问,“哦!为何呀?”

  文昌看了三弟,又回头看了不远处的十九,下了决心,欺上瞒下不妥,不如坦白从宽,当下将前因后果细细向知府大人坦白。

  知府睨了他二人一眼,又顺着他二人的目光看去,见得那几人围着板车,将一个老太太扶起来,边上还有几个嗷嗷待哺的孩子,最小的那个还是襁褓里的婴儿,想到此人口中那句火符,知府沉重的颔首。

  “安家落户需花费不少银两,让人带你们前去村子里挑选地基,采办些许田地与种粮,快到播种季节,安家安家,就得先有良田,这一人十两,官府不会克扣一分,定这高价,是避免有那些宵小进入村子里扰乱治安,散播是非,本知府这么解释,尔等可能知晓一二?”

  文昌兄弟二人抬首,重重的点头,朝那知府行了大礼,异口同声道:“小的知晓。”

  知府微微颔首,叫那名叫文昌的男子上前一步。

  文昌提着心去,在知府跟前低首,“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