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5章 第五章


    这样过了一夜,第二日一早他就赶忙去找江炽商量,现在重要的是在朝堂上安插可信任的自己人。早上酒楼的生意不怎么好,还是那件屋子,萧渊宁坐在长桌的最尽头,问:“众卿家中可否有年少的公子愿意入朝为官?”。

    这些大臣都不年轻,萧渊宁和江炽给了他们住处免受流放之苦,他们很懂感恩忠心耿耿。最后能进入科举不被察觉的只有四人,加上言大人还差的很多,武将这边很难混进去,因为有邰阙。

    “……冯州县处在闹饥荒,更加严重了”一个中年男人低声说。

    “鸣帝预备怎么做?”萧渊宁语气干脆,有点不屑提鸣帝二字。

    冯州县偏僻,干旱已久,那里的人民没有吃的皇帝却有心思设宴,萧渊宁真想骂死他。

    “您心怀天下也不看看怀的是谁的天下”一个老臣看不下去了,以前为这些事烦恼是天经地义,现在呢?萧渊宁脸上表情僵硬,答道:“天下万民,姓氏万千,兴与亡匹夫有责”。

    要想得天下首先顺民心,吸取上次教训:爱民不近民只会让黎民觉得他们的陛下高不可攀,从而疏远失了民心。这次他打算亲自前往冯州县救济,不过……怎么去?

    刚出酒楼就遇见一个身材瘦小穿着破烂的少年,称是冯州县逃荒来投奔亲戚的,被亲戚赶了出来。果真已经严重到了这种地步,萧渊宁让少年吃了顿饭换了干净的衣服,决定收留他,正好了解冯州县的事。

    带少年回了将军府,萧渊宁问他名字,少年答无名。想了想说:“冯州县人士,那便姓冯,名调顺。寓意冯州县一带风调雨顺,如何?”。

    少年点了点头,姓名都是由父母取,萧渊宁救了他就是他的再生父母。冯调顺带着跪下磕了个响头,带着哭腔用虚弱的声音乞求:“求公子救救我冯州县草民”。

    也因为冯调顺的事让当今皇帝知道了冯州县饥荒,立刻带着皇后萧槐逸和几个皇子去祭天求雨。

    带着冯调顺去找询问邰阙皇帝的处理,邰阙正在擦剑,发现萧渊宁来了欣喜的放下手上东西请他坐下。萧渊宁一脸郑重,“冯州县一事你们皇帝打算怎么办?”。

    “你管这个做什么?”。

    萧渊宁看了身后瘦小的少年,“他想知道”

    “陛下亲自求雨,全国寻找能人降雨,想必会感动上苍”邰阙不太自信的说。

    听到这些萧渊宁简直起的想打人,皇帝是穷怕了吗?开仓放粮那是只字不提,实在没忍住骂了句他娘的,“赈灾粮银是摆设吗?冯州县的地方官是死人吗为什么不早进言?那个皇帝是傻逼你们这些当臣子也没脑子?”萧渊宁骂的句句在理,义正言辞“求神求雨有屁用!看百姓死的死病的病你们坐视不管?”。

    “别骂了”骂声越来越大,邰阙怕被人听了去在惹出什么乱子来“我会进言开仓放粮”。

    从亡国到现在萧渊宁从来没感觉这么充实过,蹙眉盯着邰阙“那你去啊”从他的表情可以看出无尽的着急和担忧。他又转头看了一眼冯调顺,“你跟他一起去见皇帝”。

    “啊?”冯调顺只是一介草民,他怀疑是不是自己听错了,见了皇帝还不得吓的腿软。

    “是朝廷失职在先,你怕什么?”萧渊宁道。

    几人来到皇帝祈雨的安龙庙,邰阙带着冯调顺去见了皇帝,萧渊宁本不想下马车去见那个皇帝但处于担心选择了适处观望——

    邰阙漫不经心的行了礼,直入主题:“臣想请求陛下为冯州县百姓开仓放粮”冯调顺很配合的双膝跪地磕了三个头,吞吞吐吐的说:“草……草民求陛下救救草民家乡……救救草民家乡”。

    皇帝想了一会,邰阙是开国功臣就算他是皇帝也得给三分薄面,拱手上了三炷香,道:“朕也想放粮,可是冯州县路途遥远又无人护送”。

    “臣愿前往”此事做成了不一定有赏,做坏了还要被罚,所以没有人敢站出来。邰阙为了让萧渊宁安心,也为了梦想的大鸣盛世甘愿冒这个险。

    后宫不得干政,两边的皇后和贵妃只好一言不发。皇帝答应回宫就拟一道圣旨开仓放粮,由开国大将军邰阙护送至冯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