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十七章——跨越式发展

    就在李恪因为军、政两方面的全面劣势,搞得闷闷不乐,心里不快的时候。李承乾则待在东宫,开始为绥州和孙达这两件事情的就此告一段落后,准备重新向李世民提出,在粮通天下取得大成的有利形势下,在全国全面推行汇通天下的策略。

    因为之前已经总结过,李恪在近三年时间里推行粮通天下时所取得的经验和教训,李承乾这一次提出重提汇通天下的时候,理由可谓是更加充实,实施计划和方案也更加详实和周密。

    而同样从琐乱朝政中解脱出来的李世民,也开始逐步的将施政目光,投射向更加长远的未来。

    所以,李承乾在这个时候重提汇通天下,可谓是“天时、地理、人和”都让他占全了,李世民那边自然是很快就批准了李承乾的所奏所请。

    只不过,和上一次粮通天下时的任命略有不同的是。这一次在全国推行汇通天下,李世民并没有让自己的那儿子来主持,而是把这个事情交给了兼管着户部的长孙无忌。李承乾只不过是捞着一个协办的头衔。

    好在,已经是当朝太子的李承乾,对于这些个虚名并不看重。给自己的亲舅舅打下手,也没有让他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而且,不用全权负责这汇通天下的事情,也给了李承乾更多的空闲时间,让他可以去抓紧时间,在还没有把后世所学的科学技术全部忘掉之前,尽可能的捣鼓出更多的,有价值的东西来。

    就这样,在一边给长孙无忌出谋划策的同时,李承乾也开始大肆招募具有各专业特长的工匠来。

    按照李承乾的初步设想和规划,为了配合汇通天下在全国范围内的推行,他首先需要做的是尽快大规模提升大唐的造纸工艺,以及制造成本。因为只有这样,姚兴华才有可能在汇通天下取得成功后,进一步推行他设想中的中央银行制度,以及随后的纸币替代金属币。

    除了在忙着和工匠们一起研究造纸工艺外,李承乾这段时间还时常会往工部跑。因为科技相对落后,这个时期的大唐帝国在矿产资源勘探和开采领域,并没有取得什么喜人的成果。

    所以,为了尽可能节省现有矿产资源,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达到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收益,李承乾先后向工部、户部提出了十数条对现有工艺、技术的改进建议。就这样,在李承乾的推动下,许多在明清时代才开始出现和使用的技术,提前了近千年在出现在唐初时期。

    同时在经济领域,李承乾也借着帮着长孙无忌推行汇通天下的机会,主动出面与各大商户联系,大力推销现代先进商业思路,期望能够推动手工业者和工商业主之间现有经营结构的变革,以便资本主义的萌芽能够提前出现在大唐初期。

    如此巨大的技术进步和商业变革,也为贞观初期大唐帝国国力的快速提升,民生的提高和进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当然,就现阶段来说,所有的一切都还处于摸索和探索的阶段。这完全是因为李承乾在后世上学的时候,实在是有太过顽皮,很多东西都被他忘得差不多了,现在只能大概的提出一个方向或者设想,剩下的就只能靠哪些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自己摸索求证了。

    自家人知自家事,李承乾在这边为了科技和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焦头烂额。可在别人看来,他这个太子完全就是不学无术,整日里与工匠贩夫走卒厮混在一起,就连每日的学课都放弃了。

    太子这样的状况,那些自诩为大唐帝国的忠臣,以敢言天下事为己任的言官们,自然是无法容忍国家储君如此的自甘堕落。所以一封封言辞激烈抨击太子的谏书,很快就在李世民的案头堆成了一座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