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三章——送范兴

    就在李承乾整日里呆在东宫,开始觉得烦闷无聊的时候,一道从承庆殿发出的诏书,由宫内侍卫送到了东宫。

    诏书上写着的倒不是什么紧要的事情。只不过是李世民打算亲自去送,即日就要起程赶赴绥州赴任的绥州刺史范兴。为了显得自己及朝廷对范兴本人的重视,也可能是考虑到范兴乃是太子的长史出身,便派人来叫他跟着一起去。

    说道这个范兴,李承乾前世唯一还剩下能用的历史知识中,到还是有那么一点印象。

    当年颉利带着20万草原铁骥直逼长安的时候,要不是范兴献计倾国库所有钱财物帛全部交与颉利,并与颉利签下城下之盟,今天李承乾是否还能做上这皇太子的位置,恐怕还要两说呢。

    颉利退兵后,李世民为表彰范兴所作的贡献,打算擢升其为兵部侍郎。可范兴却已“世上人人都认为是臣蛊惑皇上买退颉利,如果皇上擢升臣,那么忠贞之士便会对朝廷失望,宵小之人则会误以为奴媚就可以求荣,长此以往将民心散尽。”这样的理由坚辞不受。

    现在的李承乾,虽说并没有亲自经历过颉利兵锋直指长安,长安城危在旦夕的险境,但对于像范兴这样忠臣、名将,心底里还是非常敬佩的。

    所以,当他接到承庆殿的诏书后,便立即着人更衣备马,自升为皇太子之后,同时也是从后世的公元二零零九年,穿越到大唐贞观年间后年第一次踏出东宫的大门,来到了外面的花花,或者应该说是残败的世界。

    绥州刺史在大唐来说,并不是一个什么了不得的大官。所以随同范兴赴绥州上任仅仅只有一辆马车和几个随从,外加七八名骑兵随行护卫。

    因为发生过献计退兵颉利这件事,范兴在朝堂上的名声也并不怎么好,要不是李世民执意要亲自来送一送,这位帮他保住大唐江山社稷的范兴。今天能来送上范兴一程的,恐怕就只剩下一直都十分看好范兴才干的吏部尚书长孙无忌了。

    不过,就算今天有李世民亲来,随同皇帝陛下的官员也只有寥寥三两人。由此可见,范兴的臭名声在朝堂上已经能够达到使人望而却步的程度。

    虽然人数不是很多,可太宗李世民、皇太子李承乾加吏部尚书长孙无忌的送行阵容,也称得上是强大,能够对得起范兴为了朝廷所做出的牺牲了。

    在记忆中,范兴曾经做过中山郡王的长史,和太子殿下自然是绝对的熟人,只不过现在的李承乾早已不是当初那个人。所以,这一路上李承乾一直都在盯着范兴这个人看,因为在他的印象里,今日与范兴一别恐怕就是永别了。所以这一路上因为李世民在,

    “范兴阿,你得官位虽然只是一个绥州刺史,但在朕的心中你却是大唐的兵部侍郎。”

    出于惜材的角度,以及原本记忆中就对长史范兴的信任感,李承乾是有打算上前提醒几句的,只是无奈一路上李世民始终不离范兴的左右,嘘寒问暖,问长问短的表示着一个君王对臣下的爱戴,李承乾实在是找不到一个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