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十九章——币制的思考

    本书已全部重新写,内容改动之大,完全等同于另开了一本新书,还希望各位兄弟朋友能够从头再看一次!

    ===============================================

    VIP章节将在明后天陆续解禁免费,所以,为了保护您的财产,本人不建议订阅VIP章节。

    ==========================================

    再把李世民的态度,以及自己的担心完完整整的告诉李承乾后。长孙无忌便直截了当,明白无误的要李承乾告诉他,他最近这段时间到底是在干什么?他又对币制有着怎样的想法。俨然是一副,今天不把事情弄个清清楚楚,绝不会像上次那样轻易离开的架势。

    其实,打从一开始李承乾就没有想过要对这件事情进行保密。只不过是他觉得,想要和这帮土老帽解释清楚自己这个现代人的想法,可能会是一个相当艰巨的任务。与其把时间都浪费在这个上面,还不如自己先干着,反正这些个东西这些政治家们也帮不上什么忙。

    不过,既然局势已经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李承乾也觉得是时候把自己的想法给说出来了。

    既然要说,那么光说给长孙无忌一个人听自然是没什么大用。所以李承乾干脆直接拉着长孙无忌一道,找到了李世民,准备当面向他陈述自己的观点。

    “父皇,自武德四年,皇爷爷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以来,我大唐一直实行的都是“钱帛兼行”的货币制度,自我大唐开国以来,确实为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然近些年来,随着我大唐商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货币形态的过多,多币种间的比价问题严重扰乱了货币的正常流通,而且,绢帛作为货币体大物重、不便分割、难于运输储藏等缺点,使得民间并不愿意接受这种货币,百姓在交易中更愿意使用铜钱而非绢帛,已是难以更改的事实。”

    在进呈给李世民的奏折中,关于多元化的货币制度的弊端,有着更加详细的陈述,李承乾现在口述的只不过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而已。

    “既然你认为“钱帛兼行”的货币制度有诸多的弊端,不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那么你又有什么好的建议呢?”

    李世民确实堪称是一位雄才伟略的政治家,可是人无完人,至少在经济这个领域,李世民绝对可以说的上是一个门外汉。虽说李承乾也谈不上是什么经济学家,可是曾经作为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的公民,对于经济的了解,又确实是李世民所无法比拟的。

    所以,当李承乾在奏折中,引用了诸多后世大家,尤其是马克思先生关于货币多元化的结论后。就算是李世民也不得开始正视,“钱帛兼行”的货币制度似乎确实存在着诸多的弊端。

    “父皇,儿臣以为“钱帛兼行”的货币制度推行初衷,还是值得推崇的,“钱帛兼行”使得我大唐在商品交易时,既有单位价值较小的铜钱,从而较好地适应了小额商品交易的需要,又有单位价值较大的绢帛,为大额交易提供了便利,只不过这绢帛的种类太过庞杂,居然包括锦、绣、绫、罗、绢、絁、绮、缣、紬等丝织品,造成比价混乱,反而引发交易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