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三百一十八章 路途(三)

    方何以这样说,还是有些依据的。

    根据王氏家族的大长老的意思,王子鸣是在得到王秀英与将跟着方何以到南疆的确切消息以后,才往南方去的。

    虽说不知道为何不在随州多待些时日,等候他们过来再一起往南去,不过既然他得了消息还往南去,想必心里还是有与王秀英相见的想法的。

    只不过作为游学的学子,想必这一路上的速度也不会快到哪里。

    探望过王秀景,王秀英在随州的私事也就完成了,大部队的补给采买的工作也如期结束。

    因随州与南州之间多山道,他们这一队多马车,于是浩浩荡荡的一行人从随州码头登船改陆路为水道。

    坐半个月左右的船,将从惠州重新登岸,然后一路陆路大约走个七八日即能到达沈氏的老家南州,再往南走三五日即可到达南疆。

    没想到一路摇摇晃晃的马车不晕的王秀英,上船不到一个时辰整个人就萎,她居然晕船!

    晕船的人还不仅仅王秀英一人,除了王秀英,桔儿和落秋,还有袁嬷嬷的男人,分别都出现了晕船的迹象。

    这可将方何以急坏了,拉着随行的军医在人家给王秀英开药,而且还要立竿见影。

    王秀英虽说晕得快找不到北了,却也知道晕船这种事哪里有什么立竿见影的药呢,这不是为难人吗?

    知道情况的人,自然明白方何以这是心疼王秀英,不知道的还以为王秀英恃宠而骄,故意给人家军医出难题呢!

    好在王秀英晕得并不算厉害,而且她自个儿还懂些对付晕船晕车的办法,也做了一些必要的准备。

    在随州的时候特地让人采购了一些新鲜的生姜,这会儿生姜就有了用武之地。

    让没有一丝晕船反应的袁嬷嬷将生姜切成不厚不薄的小片,分发给晕船的人,分别贴于脐眼和内关穴。

    虽然不能立竿见影,却大大缓解了晕船反应。

    “我道为何二少奶奶要让人采购些新鲜生姜,原来生姜还有这么些用处!”见大家伙晕船的反应都缓解了些,袁嬷嬷长舒了口气,总算明白王秀英为何要让她在随州采购生姜了。

    “生姜可是好东西,用处大着呢!”王秀英嘴角微翘。

    “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姜能治晕船,连军医都不得知,方何以就觉得有些奇怪了,王秀英是怎么知道这个方子的呢?

    “看书啊。平日里无事,我喜欢看些杂书。”王秀英有些羞赧地说道。

    其实上并非如此,这是她在现代那一世网络上看到的小偏方。

    王秀英又从随身的荷包里拿出个小瓶子,打开嗅了嗅道:“这也是个好东西,只可惜得之不易。”

    那是她从王秀颖那里求来的特制薄荷精油,只宫中特制,因这个时代全是手工工艺,的确得之不易,却是缓解晕船的一剂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