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68章

    考棚里升起了一股淡淡的馊味,监考官都忍不住捏住了鼻子。

    但很快,一阵酸酸甜甜的清冽果香飘了过来,是橘子!一剥皮能溅出满手橘子香味的油,新鲜得不得了!

    咕噜~

    有考生的肚子叫了。

    紧接着所有人都开始流口水,橘子太香了,酸酸又甜甜……

    萧清朗吃了一个橘子,又拿出一条肉干与一块饼子,饼子与肉干把水分烤干了,没坏,酱菜也没坏。

    他细嚼慢咽地吃了起来。

    肉香混着酱菜的酱香弥漫了整个考场,所有考生都崩溃了。

    白天那么难的考题、那么恶劣的天气已经够折磨人了,为什么还要在考场里吃这么香的东西?

    你们真是来考试的吗?

    有谁考试会带这么丰盛的吃的?

    若不是考场内禁止交头接耳,考生们都想大喊一句:“兄台,分我一口吃的,以后你上哪儿,我罩了!”

    祸不单行,如此炎热的天气,夜里怎么会少了蚊子?

    萧清朗三人涂上风油精,舒舒服服地睡了个整觉。打了一夜蚊子的考生们走出考场时,黑眼圈都快挂不住了。

    万幸是出考场这日省城下了一场大雨,天气总算转凉了。

    十一这一日,考生们再度进入考场。

    第二场考的是五经一道,是议论文,每一篇的字数要求并不高,不少于三百字即可。往年多以议论民生与仕途为主,譬如天下工商、水利农桑、六部职责划分等等。

    今年却一上来便是一道《论削藩之利弊》,直接把考生们给炸晕了。

    如此尖锐又敏感的题,究竟是哪个不怕死的考官出的?

    在昭国,每年乡试的考题是由内阁制定,然后交由皇帝审阅,皇帝首肯了才会装匣封腊送往各大省城。

    由朝廷统一发放的考题都是一致的,只是不排除某些人为或者意外的状况,譬如泄题、毁题等事故,因此朝廷往往都会准备八套题。

    考试时由正主考官当众随机抽题,抽到哪套是哪套,目前为止还没出现过所有省城都抽到同一套题的先例。

    而不巧,今年本省城的正主考官抽中了最难的一套题。

    这群考生中有像萧清朗这种初次乡试的,也有考了大半辈子头发都白了还在考的。

    但凡考过多次的都能看出今年的题不简单,不按套路来呀……

    历年的阅卷官都有自己的喜好,考生们在做题时都会尽可能去迎合考官的喜好,这也是为何每年都会有人花重金打听考官们的来历以及生平事迹。

    可问题是,削藩一事并不是普通的民生问题,它不能由考官的喜好去决定,这主要是看朝廷的态度。

    如果朝廷主张削藩,那么考官绝不可能给一篇反对削藩的考卷高分,不然考官岂不是在公然叫嚣朝廷、叫嚣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