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正文 第十一章 王守堃泪别宣化府

    宣化知府王守堃被调任为直隶保定府的知府了。

    彤云密布的天空中飘舞着的雪花纷纷扬扬,知府衙门前已然是一片雪白。替王守堃送行的成和、谭庆霖及道府镇县的大小官员正步出府衙门口。

    成和动情的说:“我与王大人同治口北、共事多年,相交融洽,一朝分手还是真有些恋恋不舍呀。”

    王守堃谦恭的说:“这些年来承蒙朝廷的恩典、成大人您的抬爱,守堃在宣府知府职位上倏忽已将近十年,我也是难舍您和诸位同僚下属呀。”

    谭庆霖很爽快的说:“王大人在任期间勤政爱民、深孚众望,我是个粗人不会说话,真巴不得硬把你留下来,我们跟着老百姓再多沾沾你的光呀!”

    成和说:“此言差矣,虽说宣化府和保定府都是直隶省的同级知府,但到底保定府是在总督衙门跟前作地方官,俗话说宰相门前三品官,在直隶总督的面前做府官那分量和前程总是不一样呢!”

    谭庆霖说:“那我们就更要沾王大人的光了,平时您还得多多在总督大人跟前替我们说说好话。我们到总督府去述职晋见,还要到你的府邸去讨一碗水酒喝呢!”

    王守堃客气的地说着应酬的话。但表情上却流露出一丝淡淡的悲戚。

    走出衙门口时,众人才发现风雪里门外正聚集着的许多等待着送别王大人的下级官吏和土绅,王守堃慌忙拱手,高声地对大家说:“诸位同僚、诸位乡亲,你们这不是要折杀我吗?我王守堃何德何能,怎么敢劳动大家冒风顶雪地跑来为我送行?让我扪心自问、于心何安呀?”

    众人也都拱起手,七嘴八舌地讲说些感恩戴德的话,有说治河修水利的,有说赈灾救护百姓的,有说官清如水厘清冤狱的,都是依依难舍诚心挽留的意思。

    王守堃只是笑而不语,不时地摇头或点头。过了一阵儿,看众人情绪已经抒散得差不多了,这才说:”都请大家回去吧。我也不过尽了一点儿为官之道,为大家做了一些本该做的小事情,守堃对朝廷的任免不敢轻慢,虽然在宣府为官已近十年,我与诸公已然亲如家人,但终归是官在任上如客在栈中,这也是身不由己的事情。守堃当把宣府作为自己的再生之所、桑梓之地,一朝离去也终将魂牵梦绕,我总会常常思念诸公待我的好处的。”

    就有随从的人凑过去,督促王知府和几位大人上轿,上轿后也好让大家都赶快散去。王知府于是连忙返身上轿,几顶轿子挤过人流拥出街口折转向南。众人并不散去,依旧紧随在轿子的后面簇拥前行。轿子走得也就很难快起来。

    走到牌楼北街口的牌楼下,早看见路上已经黑鸦鸦地站满了一片人,他们都是这条南北大街上各家商户的大小掌柜和众多的伙计。一见轿子过来,人们齐刷刷地跪下了,一张张横在道路中间的香案上都摆着的香炉,香炉之上还焚着炷香。轿子只好又停了下来,王守堃慌忙地从轿中走下来,赶紧弯腰去搀扶领头跪着的几位商户掌柜。一边搀扶还一边说:”这可不敢当呀,我王守堃不过是朝廷的一个小小命官,受朝廷差遣、受朝廷任用,自己吃的朝廷的俸禄,何敢有劳大家如此厚待?这不是活活地折杀我吗?都请起,请起吧!”

    刚站起来朝阳楼的掌柜冯占先就说:“大人在宣府十年官清如水、明察如镜,让宣化府当真成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太平城’,我们才能安居乐业尽享太平,您的恩德我们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天兴恒的武掌柜说:“我们是决舍不得大人您走的,这是我们商户百姓们联名写得‘万民折’,请你务必转呈给朝廷。”说着就双手呈上来一个密密麻麻写满商户姓名的“万民折”。

    王守堃赶忙接了,又有天聚泰和全福永的两家掌柜抬上来一块匾,上书“爱民如子”四个大字。王守堃忙让师爷和随从接了过去。接着是两家商号送上来两把“万民伞”。

    王守堃迎接不暇心里也着实受了感动。再看商户们拦住路还是不肯放行,王守堃只得拱着手连声道谢,弃了轿舆步行从人群当中穿行过去,才发现整个繁华的南大街上各家各户的买卖都关门歇了业。商户们当然没人敢拦住王府台,于是这些商户们又和先前的那些官员士绅们一起簇拥着步行继续往南行。

    穿过了城南昌平门的券洞,又见瓮城里也早跪满了一大片人,这些人尽是些推车挑担、打铁磨面、务工种田的平常百姓,也看不出是谁带的头,反正只见扶老携幼连男带女的一大片,都一声不响只管跪拜磕头。王守堃猛然站住,面色也越发凝重起来,他躬下身去拉了这个又扶那个,嘴里竟然连话都说不出了。

    一位耄耋老人颤巍巍地用手里的酒壶斟满了一杯酒,嘴里连连说着:“好人呀,好人呀”.恳请王府台一定要饮了他的这杯酒。王守堃接过酒杯一饮而尽。接着又有人把酒斟满高举过头顶敬给他喝,他都是一一接过仰头喝下。就这样边走边敬边走边喝,好不容易才走出了城去。王守堃此时也早已经是泪流满面了。

    王守堃要坐京张铁路的火车离宣赴京再转往保定。家眷连带着行李包裹早几天就已经走了。上火车时人们才看见有书童挑了一对书箱,师爷和两名随从光举着那块匾和两把“万民伞”就把手占满了。看着这当了十年知府的王守堃轻装简从默然离去,送行的官员百姓们也早已经是哭泣声一片了。

    刘柏年一直看着东去的火车走远了,这才定住神长出了一口气,仿佛腿软得都有些站立不住了。扭头看看身旁站着的刘松年汪笠庵,也是一副怅然若失的样子。刘柏年说:“咱们回去吧,该走的总是要走,该来的总是要来,该在的咱们还得在啊。”

    汪笠庵说:“铁铸的衙门飘浮的官,在一个地方为官十年,为百姓感激拥戴,王府台已经实属不易了。”

    刘松年感伤的说:“在这多事之秋,天下纷忧新旧抗争,宣化府能够在乱世之中力保太平,这多半都是仰仗王府台了。想想中学堂草创之初,人们还一心向往科举,家长们还是把孩子困在家学私塾里。王府台开设了劝学所,让我们到学生家中登门劝学。学生进来了还怕留不住,从官费里拨款要管学生的一天三顿饭,还配发了统一的学生制服。为解决办学经费不足,王府台卖了家乡的祖业,慷慨解囊捐助了两千块龙洋。还责令本府下辖的各州各县总共筹资了一万三千多元,还在商都县购置五百多倾荒地,招佃开垦、以为校资。每当思及这些过程我还是历历在目呀!”

    汪笠庵说:“你们就别再说这些空话了,与其这么空说,不如替王府台在宣化立个功德碑,也让这样的一位好官能够名垂青史,激励我们宣化的后人们勤勉励志建功立业。”刘松年和刘柏年都说好,于是商定了由刘松年撰文书丹,由刘柏年商同社会各界人士筹资兴建,并议定了这碑最终要立在宣化城东土关的“八腊庙”里。

    坐在回家的马车里,刘松年对刘柏年说:“王大人这一走,我就像失去了主心骨。过去办学有王大人这棵大树好乘凉,凡事有个差池过失,他自会从中调理通融。以后就很难说了。我还是那句话,你就不要再跟着驼行商队到库伦去了,就留在家里有事也好相互照应。”

    刘柏年说:“清平世界朗朗乾坤,别人潜心做官,你尽心办教育,各扫门前之雪,各尽份内之责。有什么可担心的?倒是我如果现在不抓住京张铁路通车的机会,把买卖做好做大。恐怕以后就再没有这样的好机会了。”

    刘松年又说:“你要赶潮流、走时兴,买汽车拉货跑运输这也就罢了。还要搞什么开矿山,以后也许你心血来潮又要炼起钢铁来,没准你还也以为那是在南门口开个铁匠炉呢,再找几把锤子安个风箱呼哒呼哒也就开炉了。”

    刘柏年说:“开矿现在也花不了多少钱,矿石运到天津也好卖。炼铁我现在也想过了,以后保不齐会真干起来呢!不过你把孝光送到日本留学,他现在不就是学的是探矿和炼铁吗?你看孝光他学了炼铁,偏偏我又在北门外发现了品位达到了六七成的铁矿石,你说这是不是时运?是不是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