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正文 第三章 文化崇尚经典

    一般书写

    “三才”存生道理的典籍,才能称作

    “经”。那么何为

    “经”呢?

    “经”所揭示的知识,应该是恒久存在的道理,也是无法磨灭的规律。古圣先哲取法天地变化,用鬼神与之校验,依万物兴衰与之修合,以人伦枯荣与之呼应。

    所以,唯有洞悉世道变迁的精灵微妙之所在,才能穷极通达文章中智慧思想的骨髓。

    神话皇天后土时期的《三坟》,传说帝王轮替年代的《五典》,再加上诠释远古记载的《八索》《九邱》,伴随时光荏苒,他们已经鱼龙混杂,而良莠不齐了。

    待到孔夫子删编古典文籍,去伪存真,璞玉成宝。于是,

    “十翼”彰显《易》理,

    “七观”剖析《书》旨,

    “四始”界定《诗经》类别,

    “五伦”确立《礼记》情节,

    “五例”规范《春秋》体格。像这样一些经典义律,既融合了天道人情,又突出了文化精髓。

    所以才能启迪百姓智慧,在人间弘扬浩然正气。然而,天经地义,惟妙惟肖。

    经论律义,高深莫测。书山学海,冷暖自知,像万钧洪钟,细声难觅。

    《易经》从来只用于谈天论道,是圣人神仙最为崇尚的道德工具。《易传.系辞》评说易理,文旨通达,言论执中,而功用隐晦。

    孔夫子韦编三绝,尤见

    “易”为明道言德之渊源。《尚书》虽属实录载言,但字词古奥难解,唯通晓《尔雅》,才能够明白释然。

    因此,子夏感叹《尚书》

    “昭昭若日月之明、离离如星辰之行”之语,真是昭然若揭,亦是入木三分啊!

    《诗经》的主题就是

    “言志”,其考据或训诂等同《尚书》,无论

    “风雅颂”还是

    “赋比兴”,一概辞藻婉转而朗朗上口,故而最适合倾诉衷肠。《礼经》旨在定格制律,因器就范,中规中矩,显而易见;其中的只言片语,如同章程规则,均可视为宝训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