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二卷 纵横决荡定乾坤 第一百二十七章 与诸君共富贵

    大越历宣武二十七年六月初八,长乐山前大元帅弟子李无忧接帅印,在常山郡誓师,四十万大军南下勤王。

    六月中旬,在大河盟船队进入京师的第二天,四国联军前哨进入京师外围,国战爆发。

    因为宗师战力受到李无忧敕令的约束,战争规模只是以试探为主。

    但四国联军不断到来,军力大大压制京师守军。再加上京师磐龙军已是建制残缺,临时补充的兵丁素质有限,战阵威力难以展开,京师,岌岌可危。

    东宫,此时聚集了京师能战的绝大多高层。太子一系的亲信老太傅洪泰等人,原本朝中大臣,宁国公等勋贵,还有刚到京中的陈子浩等人赫然在列。

    原本有人提议,让太子直接继位,可是太子以先帝还未寻到,而且大越此时战火纷飞、飘摇不定为由,只是暂代国政。

    好在太子冒险入京师,让群臣看到了他的勇气与担当,此时城中士气尚佳。加上外有四十万大军即将到来,李无忧一道敕令震慑天下宗师,大河盟将城中所需物资送到等等有利因素影响,一时间竟是牢牢将京师守住,并且军心民心可用。

    “宁国公,你看磐龙军还能坚守多久?”太子虽回京师,但这京师防卫,依然是掌握在大越保皇一派的宁国公手上。

    “回殿下,若是一直这般强度的攻击,当还能守住三五日,但要是敌军再有增兵,”宁国公有些犹豫,咬牙道:“太子殿下,若是战事不测,还请殿下以自身安危为重,先行撤退。”

    宁国公这话一出口,其他大臣都是连声称是,纷纷建言。

    在大臣们想来,千金之子不坐垂堂,太子已是证明了自己的担当,此时离开,乃是保存有用之躯,待与大军汇合,那便多了很多缓阖的余地。

    “殿下,若是撤退,我大河盟有密道可出京师。”陈子浩出列抱拳道。

    这半年以来,陈子浩在大越可谓是家喻户晓,虽说大河盟属于江湖势力,但它官方的身份却更鲜明一些。

    上首的老太傅洪泰看着面前侃侃而

    谈的陈子浩,心中百味纷呈。太子也不过刚刚而立,在大营时,苏河郡王荀烨等青年勋贵子弟,一个个出谋划策,智计百出。而且最终凭着谋略与英勇,竟是真的将数十万大军分散带出。更有那宁国公四子,独守大营,谈笑风生。

    这一刻,老太傅感觉自己似乎真的是老了。

    “太傅,你说孤,该不该走?”

    太子似笑非笑的看着洪泰。

    老太傅呵呵一笑道:“若依战情分析,那太子当然是该走的。”说到这里,老太傅看着大殿中的众臣,淡淡道:“可是太子既然孤身来到京师,便是存了与京师,京师百姓,以及诸位,同生共死的决心。”

    此言一出,太子长身而起,哈哈大笑:“知我者,太傅是也!”

    “太子殿下”宁国公还要再劝,太子一摆手,上前几步,拉住他的手臂,面色诚恳:“宁国公,当日我们数十万大军困顿地方,难以脱身。后来商量出化整为零的计策,但是大营之中却依然需要一位无论智谋还是地位都能稳住之人最后镇守。”太子语气有些哽咽,被他握住的宁国公身体不自觉的颤抖起来。他知道太子想说什么。

    “我们都知道镇守大营之人需要直面四国宗师的怒火,所以苏河郡王荀烨说不如抽签决定。便在此时,”太子双目泛红,看向群臣:“宁国公四子徐谦自言:‘上有君父,下有兄弟,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徐谦文不成武不就,做一守城卒足矣。’”

    大殿之上落针可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