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二十章:工业力量

    澳门并不大,只有一条交叉入口为城区的核心。两侧商铺林立,既有东方式格局建筑,又有西班牙风味的伊比利亚小楼,从街道上可以看到沿街的窗户都关着百叶窗。杂乱而又繁华,充满了殖民风味。

    街道上徘徊着各种肤色的人,中国人、黑人、混血人、葡萄牙人应有尽有,巡捕显然比往常要多的多,他们拿着藤条、棍棒,将闲杂的酒鬼水手、衣衫褴褛的码头劳工尽皆驱开,以维持街道的次序。

    此时的澳门已经迎来了大发展时期,第一次*战争之后,清廷总算见识到了西洋人的厉害,于是一改自大的嘴脸,开始在各方面对洋人采取让步妥协的政策。那个时候的澳门处于中葡共管时期,葡萄牙人虽然有一定的自治权利,却大多由明清两代汉官治理。

    几百年来汉官曾多次约束在澳葡人,禁止贩卖人口,不得收买华人子女,按指定地点停泊船只听候检查,不准私建房屋等。

    可是随着*战争的结束,汉官的地位已经下降,清廷的怯弱使得澳门的主权逐渐落入葡国人手中,葡国人获得自主权之后,开始大规模的贩卖黑奴、南亚土人至澳门,随后又减低了关税,以此对澳门进行大开发,而如今,葡国人正式得到了澳门主权,已雄心勃勃的制定出一整套的规划,打算将这里缔造为最灿烂的远东明珠。

    马车径直进入了一座宾馆,将众人安置之后,几个代表便领着德贞走了,只留下陈玉成与两个‘随员’在宾馆中安顿。

    随陈玉成来的两个少年一个叫张胶,一个叫王正,两个人都是近卫连抽调出来的好手,张胶甚是不满的道:“洋鬼子把洋和尚叫走了,这些买卖乃是学生军的,为什么要让这个洋和尚为我们做主?”

    陈玉成笑了笑:“让他出面最好不过,我们尽量不要暴露自己的身份这是最好。”

    王正不无忧虑的道:“这洋和尚会不会揭穿我们的来历?”

    陈玉成徐徐摇头:“我看不会,看得出来,他对这笔买卖也很热衷,至于这人什么居心,倒是令人看不透。不过就算他拆穿了也不打紧,葡国人不会管买家是什么人,只要给他们好处,他们和谁做这笔买卖都是一样。”

    解除了二人的担忧,陈玉成在旅馆中小酣了几个钟头,德贞便回来了。

    请德贞落座之后,陈玉成问:“与葡国人的交涉如何了?”

    德贞红光满面的道:“一切顺利,葡国人很有诚意,对这次交易也十分热心。”他拿出一沓账簿道:“这是葡国人的军资清单,请您看看。”

    陈玉成接过清单,认真细看起来。

    前装滑膛枪一千二百三十一柄,后膛火炮二十七门,弹药六百四十三箱,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炮弹以及军用物资。

    这个时代正处于前膛枪与后膛枪交替的时代,此时的普鲁士陆军已经逐渐列装后膛步枪,只不过后膛枪在此刻并未成为主流,因此,这些前膛步枪倒是并不落后,仍处在世界的先进水平。

    德贞在旁插话道:“军火没有问题,*也已准备好了,只不过他们的价钱开的有些高。”

    “多少银子?”

    “三十万两白银,若是墨西哥鹰洋可以给予一些折扣,将军,您怎么看?是否和他们再谈谈?”

    陈玉成摇摇头:“我们耗不起,直接给他们一口价,二十五万吧,就是新式的军火,想必这个价钱也已经足够了,装备的保养怎么样,有时间该去看看货。”

    德贞道:“明天官也总督将邀请我去参观他们的军舰,我想他们会安排的。明天您也去吗?”

    陈玉成道:“当然要去,还是那个规矩,我和我的同伴做你的扈从。”

    德贞颇有些不好意思的道:“这让我觉得冒犯了您。”

    陈玉成一双眸子盯住德贞,一路上他与德贞确实有过不少的接触,有一点他可以确认,这个德贞并不简单。

    “冒犯?这些话从何说起?说起来这一路上若没有你,或许不会如此顺利。你是一名传教士?是新教还是天主教?”

    德贞道:“天主教。”

    陈玉成笑了笑:“英国的天主教传教士?”

    “英国人也不全是反对教徒。”

    新教俗称反对教或者更正教,当然,一般情况之下天主教都喊他们反对教徒,而新教教徒则自称更正教。英国为了摆脱欧洲宗教的控制,将新教定为国教之后,天主教已逐渐在英国绝迹,也正因如此,德贞这样的天主教士才让陈玉成觉得奇怪。

    陈玉成决定不再纠缠这个问题:“德贞先生,其实你完全没有必要为我们奔波的,你心里清楚,我们不会杀死你,是不是?”

    “我这样做当然不完全因为受你们的胁迫,当然,将军也没有胁迫我。”德贞顿了顿道:“之所以这样做,是希望您能够引见我去见你们的上帝之子,怎么样?将军。”

    陈玉成苦笑一声,上帝之子从这洋和尚口里说出来,只怕多了一分嘲讽的意味,洪秀全为了传教,自称自己是上帝次子,拜耶稣为兄,这些故事想必足以吓阻那些试图与之亲近的西方传教士。

    “怎么?德贞先生对我们拜上帝教有兴趣?”

    “不。”德贞连忙辩解:“这不是基于宗教的原因,我只是对中国人的历史感兴趣。”

    “历史?”

    “是的,历史,我阅读过很多东方史记,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东西。”

    “请你说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