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正文 第八章 乡试


    虎子看着天空,白色的云层挡不住阳光的普照,虎子信心十足的说:“我知道,但是就像毓哥儿不愿意回到渔桥村,我也有不愿意回到渔桥村的理由。”

    “那你要加油啊!”

    “你也是!”

    因为宋毓和虎子都见过周夫子,所以就没有再去拜会周夫子,两人便去寻找自己的考棚,宋毓和虎子的考棚分别在东西两侧,两人只好分开寻找。

    东贡院东西两侧的考棚上万,好在有外帘官负责指引,寻找起来也不麻烦,宋毓来到自己的考棚前,眼前的考棚真的就是一个棚,用木板和苇席建成,勉强能够遮雨,至于能不能挡风就不得而知了。

    幸好带了被褥,否则昼夜温差变化大,铁定是要感冒的,那样肯定坚持不过乡试。

    考棚也是有细微差别,有的在树下,算是不错的地方,有的在茅厕边,这种考棚被考生称为“臭号”。

    当然考棚分配中的门道是不用多说,兴许是宋毓救了东贡院,因此宋毓分到的考棚不好也不差。对此,宋毓还是很开心的,没有谁愿意分到“臭号”。

    宋毓走进考棚内,棚内陈设简单,一桌一椅一床一蜡烛一碳盆一夜壶,宋毓把被褥铺好。

    时值午时四刻,宋毓随便吃了些干粮,想着今日有些累了,便没有再去找虎子,乡试第一天是不考试的,宋毓便打算睡个觉,养好精神。

    宋毓走到门边,准备关门,反而看到一个熟人。

    石头站在宋毓的考棚旁边,来回踱步,脸上的表情满是愧疚,最后像是下定决心一样向宋毓的考棚内走去,可是刚要进去又收回脚步。宋毓正巧走到门口,看到了石头,宋毓的表情有些诧异,石头的表情也是如此。

    石头反应过来,头逐渐垂下来,“对不起,我没有站出来,我怕死。”

    若是石头来解释一大堆,宋毓反而不喜,然而石头诚恳的态度,这也是出乎了宋毓的意料。其实宋毓不怪石头没有像虎子一样站出来,这不是石头的义务,就连虎子也是一样的。

    当下宋毓就说道:“你没有错,咱们还是朋友,我还欠你一个救命之恩呢!”

    石头眼神黯然,像是银河中陨落的行星失去光彩,整个人就像被抽空的气球一般,勉强笑道:“那算什么救命之恩,那都是你自己醒过来,我没有做什么,好了,你今天也累到了,我就不打扰你了。”

    石头慢慢地走了,宋毓想要喊着石头,可是嘴就像被木条封上一般,他摇了摇头,伸手关上房门,门轴转动发出“吱吱”的声音,即使深处嘈杂的考场也如听的清晰。

    第二天,天色微亮,众考生都被叫到中门外的空地上,周夫子将会带着主持乡试的官员和考生祭拜孔子。然后便可正式开考,同时外帘官将会搜查考棚内是否有违考物品。

    鞭炮声声炸起,考生进入考棚,发下试卷,期间考生不得出考棚。

    最后就是封门,但是封门也只是象征性的在门上挂把锁,并没有锁上,这样做是有原因的。

    自古以来贡院着火的事经常发生,至于着火的原因,可能是把火盆碰翻了,导致木棚子着火造成的,若不能及时扑灭,考棚挨着考棚,火势蔓延开来,想要扑救都来不及。

    神皇三年,云罗乡举办乡试,考棚着火了,这次火着得特别大,锁在考棚里的考生被烧死大半,唐神皇给死者每人一口棺材,埋葬在云罗乡外的空地,并立碑“天下英才之墓”,人们称为“书生冢”。

    此后各乡都吸取教训,大多不会锁上考棚,只是做做样子,这样着火也能跑出来,不至于造成那么大的损失。

    宋毓坐在考棚内,看着桌上的考卷,并没有急于答卷,乡试共分三场,第一场《五经》里头任选一经,答全四题,要写三百字以上的八股文。

    宋毓最终选择了《周易》,这是宋毓深思熟虑的结果。

    《周易》是一部古哲学书籍,亦称易经,简称“易”。

    周易以高度抽象的六十四卦的形式表征普遍存在的双边关系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各样的变化,并附以卦爻辞作简要说明。

    周易内容玄奥晦涩,许多考生都不会选择周易,然而宋毓却认为周易最为简单,因为他每次读到《周易》都会有一种莫名的亲近感。

    “呼!”

    宋毓笔若游龙,一气呵成,仅仅四个小时就完成四篇八股文,尽管八股文的局限很多,但是宋毓写的很痛快,很舒服。

    午时二刻,外帘官前来收卷,并发下第二场的考卷,第一场的卷子都会送到中门给主持乡试的官员评阅,每名官员承担一部分,最后周夫子会把所有卷子都看一道,这个是苦力活,也是脑力活。

    第二场,作文,题目:圣人博闻多见,蓄德以待物,以此作八股文三千字,宋毓见到题目就苦了脸,这完全就是给了观点的模式作文,写不是写不出来,而是要凑足三千字的废话是很废脑子的,但是又不能乱写。

    直到天色渐晚,宋毓方才写完。

    宋毓透过考棚的缝隙,依稀可见到其他考棚的烛光,想来还有不少比自己还苦恼的家伙,三千字真的不是那么好凑的。

    宋毓觉得脑袋昏昏沉沉,应该是用脑过度,于是随便吃些东西后,躺在床上就睡着了。

    第三天,乡试最后一天,第三场是经史时务策论,比较注重实时性和理论性,而这一次要论的就是东海之战,倭人得胜,大唐官兵战败。

    “这个题目似乎太出格了,不过我正好有很多话要说,太好了。”

    宋毓点头,随之闭目,直到下午才动笔,写的也不快,字却方正有力,奇秀俊美,单个看平淡无奇,整体看来恍若神笔,妙哉,妙哉。

    东贡院中门内,周夫子的案前放着宋毓前两场考试的卷子。

    周夫子把第二场的卷子放到一边,拿起第一场的卷子,说道:“负责乡试的官员都看不懂的卷子,应该会很有意思,我且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