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五章 我本怜卿(下)

    以孙茹今天的资产当然不会把五百万港币看的很重,但是令易青恍然的是孙茹的这份心气儿。

    这位集万千荣宠于一身的中国电影业第一公主,在八年前的那场专业考试中,被一个楞头小子的慷慨陈辞所折服, 从此把自己的整个生命交付给了他。可以说,孙茹心甘情愿的把自己的爱情、理想、事业全部拴在了易青这辆战车 上。

    但是,她可不是那种藤蔓一样的女子,甘心一辈子攀附在易青这棵大树上。作为一个才华横溢、思想前卫的精英女 性,她从来都有自己独立的意志和想法。

    她可不愿意将来大家提到她是。说她是华星或者业内“仅次于”

    易青的导演。或者称她为“易青导演的忠实伙伴和红颜知己”。

    她希望自己是“孙茹导演”。一个不让须眉的电影家,与易青平起平坐!

    但是她自己也非常请楚。在专业上。

    易青的才华、他的博闻强识,他宏大的思维格局。不是自己能够递越的。

    孙茹的优势在于女性对社会人文方面的那份特珠的敏感和柔软的悲悯:更重要的是、易青犯自己放在了一个电影行业改革领头羊的位置上。以此为终身理想,决定了他不可能去做一些小范围的题材或者小模的投资。

    有这两点,够了。孙茹得出的结论促使她决定了自己今后在电影事业上地发展方向――如果易青终持成为华语商业电影的一代大亨,那她孙茹就争取做一个在艺术电影和人文关怀题材方面的一代大师!

    这就是孙茹的野心。

    孙茹在华星的第一个电影。是关于娱乐圈潜规则的,对她来说算是一个练手。从票房上来说。虽然只是在保本基础上略赚了一点点。但是却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应。在国内有不俗的口碑。

    尤其是在大学生和城市白领观众群中,她和当年大名鼎鼎地才女导演徐晶蕾被并称为电影学院都后两代美女导演。

    徐晶蕾当年是学表演系的,当导演算是半路出家、这一点孙茹已经比她强了许多:再加上她显赫的家世出身、尤胜徐晶蕾的美丽容貌身材、亿万身家和华星第二号人物的地位――在国内早已属于传奇中的人物。

    这就为她下一步的发展打下了社会基础。这一次她要触及的。恐怕又是一个具有鲜明特色和现实意义的人文关怀题材。

    易青这样猜想着,不禁露出一个欣然地微笑,孙茹的才华是他激赏的:她的成功,易青比她自己还要乐见其成。

    “你自己拍也好。”易青笑道:“宇幕上打上“孙茹作品”的字样。好象当年第六代的那些作家电影!”

    孙茹意味深长的者了易青一眼,眼波流转间尽是得遇知音的喜悦。

    她笑着道:“所以我说嘛。这个片子就不用在我们会上讨论了。总之我自己个年内打算把它拍出来。到时候我会向易总请假要档期的。在这里提前告诉大家一声。很抱歉。个年的计划中。我不能替各位大导演的剧组打工了。”

    易青点了点头道:“既然这样。那咱们就散会吧。”

    “不行不行!”小云急得拍了桌子。冲易青嚷道:“你倒是不心急。反正她的事断没有瞒着你的道理。你早晚会知道。可我们呢?孙大姐。你要么别说。要说别说一半啊。把人家好奇心勾起来了。这么就走了算什么?”

    杨娴儿也笑着道:“小茹你就说拾我们听听吧!就当是已经散会了。想先走的同事可以先走。剩下的当时朋友们聊聊天好了!

    这个提议立刻得到大家的鼓掌赞成。孙茹环硕了一下全场,只有几个拿起手机或者手表看时间地,一个起身挪窝的都没有。大家都好奇地看着自己。仿佛对这位华星的二当家要拍什么惊世骇俗地作品这件事非常感兴趣。

    “我这个片子名字土的很。暂定为《爸爸再爱我一次》……”孙茹不好意思的说道。

    “啊?”

    “哈哈哈”

    话音刚落。房间里就有了笑了起来。开了一天会。笑笑挺解乏的。

    几十年以都、大概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时候。有部台湾电影叫《妈妈再爱我一次》。是歌颂母爱的。当时轰动全东南亚。造成《《》》狂潮。

    当然,这跟当年国内缺少电影作品,群众缺少基本的文化生话有关。但是电影本身的催泪弹效应也不可忽视。

    后来内地业界就把这类电影称之为“水龙头戏”,归于纯靠煽情感动观众赚眼泪一类此时听孙茹说出这个片名,大家不约而同的想起那部电影来。

    依依抿嘴笑道:“小茹。你不是希望持来大家都叫你,水龙头演,吧?

    孙茹骄傲的歪了歪脑袋。道:“我这个戏。观众沫不沫眼泪不知道。可是演员表演过程中一滴眼泪不掉!”

    大家见孙茹说的这么有把握,都下意识的坐直了身体。

    孙茹微笑道:“大家如果有关心新闻,想必都知道最近最大的社会新闻是什么?人大代表再次将解决网瘾少年和黑网吧的问题搬上人民大会堂。要求限制游戏业和网吧行业的发展,甚至有代表提议设立戒除网瘾的少年管教所,强制青少年减少上网的时间。”

    大家听了之后,纷纷点头。前不久北京爆出新闻,去年一年。全国各地因在网吧长期上网熬夜过度造成未成年人死亡的个案,竞然上升到三百多起:上网过度寻致肾衰竭、脑病、肺部感染等疾病地,各地平均都有几千起:至于说在网吧里发生和未成年人有关的打架斗殴、敲诈偷窃、枪劫伤人、黑社会行为等等有治安隐患的事件更是多如牛毛。

    网瘾少年问题早在2000年时就被程上人大的议事日程,屡屡“遭到解决”。结果可想而知。是屡屡解决不了――又是一桩“中国国情”吧!

    当年第一位自称要解决这个问题的人大代表。出得嫂主意就是遏制刚刚起步的小型游戏企业,限制已经遏制不了的大型企业;限制的办法就是在这些公司的游戏里。限定玩家连续游戏不超过两小时,超过两小时部分经验值和游戏收益全部为零。

    这个听起来有点高明的解决方法导致的结果有二――

    第一是中国游戏业大范围萎缩、畸形发展,中小型企业纷纷破产,国内出现了几个大型游戏公司垄断的恶性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