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一百一十一章 武昌,种田开始(求订阅!)

    三月初五,楚王殿下的船队,来到武昌城外的江面上。

    此时各艘船上已升起红色龙旗,缓缓朝汉阳门外的码头驶去。

    此时朱桢正立在船头,拿着望远镜朝东边看去。

    武昌城汉阳门外,已经是人山人海。

    朱桢的镜头越过汉阳门往东,只见一座雄伟的城市,映入眼帘。

    城市的中央,还有一处巨大的工地正在忙碌着。

    那就是正牌的楚王府,自洪武初年便开始建造了,现在已经进入尾声。

    镜头越过武昌城,落在城东一连串的山峰上。

    朱桢点点头,那里应该盛产石灰石,大明水泥事业,要在武昌打响第一炮了。

    “殿下,该下船了!”戴朝指着前头的栈桥,上面已经站满了前来迎接的人。

    “好,”朱桢放下望远镜,大手一挥道:“下船!”

    坐船渐渐靠岸,自有水手们完成靠帮和铺设栈道。

    等朱桢穿着红色团龙袍,踩着地毯走到栈道上时,以江夏侯周德兴为首的文武官员,纷纷向楚王行礼。

    按洪武皇帝定制的礼仪,大小官员见亲王得行跪拜礼。

    不过如今是在码头上,到处湿哒哒的,楚王殿下体恤众人,只让官员们向自己行了三揖,就当是跪拜过了。

    “殿下真是宅心仁厚!”周德兴一脸激动道:“湖广万民得遇殿下,如大旱逢甘霖也!”

    江夏侯五十多岁的样子,身材算不上多魁梧,却依旧是一副孔武有力的样子。

    在他身后,湖广行省、武昌府、江夏县以及各卫指挥使等官员,无不跟着逢迎拍马起来。

    “就是就是,殿下年少有为,文武全才,前来湖广就藩,乃是我湖广万民的福气!”

    “是极是极,我湖广万民,定能在殿下羽翼下,安居乐业,乐不思蜀!”

    在欢快的气氛中,朱桢被迎入城中。

    由于目前楚王府还未竣工,他便暂住县馆之中。

    按例,今日武昌诸文武官员,要为楚王殿下举行盛大的接风宴。

    不过朱桢以舟车劳顿为由给拒了,他对这些官场上的套路不太感冒,暂时还是想把精力花在有用的地方。

    县馆一处花厅中,朱桢正与提前达到的刘伯温茶叙。

    “殿下,这是老朽命人绘制的武昌城地图和武昌城附近图。”

    刘伯温命人将折好的两张大宣纸展开,给朱桢看。

    朱桢站起来,在地图前浏览片刻,扭头道:“先生,我们基地的建设,已经完成了没?”

    “完成了,完成了!”刘伯温指着地图上,武昌城东的一个山谷道:

    “基地就建在这里,往西五里的那座山头,全是石灰石,十分方便生产水泥。”

    “至于煤炭,遵照殿下的意思,老朽已经派人去荆门县那边去寻了,若是真有大煤矿,到时候只需建一条路通到汉水边,再沿汉水而下,就可达武昌。”

    说着,刘伯温又指着武昌东南处的兴国州道:“刘琏已经带人去大冶那边找铁矿了,想必不日便有好消息传来。”

    “不错不错!”朱桢重重点头,刘老头父子办事很利索,自己的计划推行的很快。

    刘伯温又指着地图上大江以西道:“这里有众多田地荒芜,老朽提前派人粗略量过,约有十来万亩。”

    “是嘛?”朱桢神情一振道:“这里不是汉阳地界么?原来种田的人呢?”

    “唉,”刘伯温叹息一声,拢须道:“元末大战,十室九空,很多人背井离乡逃亡去了,荒废的田地早就没了主人。”

    “嗯,”朱桢点点头,目光深邃道:

    “小王出京时,已经禀明父皇,要用湖广荒地来安置云南来的俘虏和屯兵种粮,既然是无主之地,过几日先生便派人去接受了,等俘虏们北上,让他们自己平整,看看能不能赶上种夏粮。”

    “傅大将军那边已经来信了,”刘伯温又道:“第一批两万人的俘虏,已经由年前出发,想必很快就到了。”

    “小王离开云南时,曾和傅大将军有过约定,为了不让俘虏们半路折损的过多,允许他们行的慢些。”

    朱桢扭头看着身后的戴朝,吩咐道:“你速派一队斥候南下,看看俘虏们到哪里了?”

    “是,殿下!”

    刘伯温又指着武昌城内的楚王府道:

    “殿下,王府工程大约端午节后便可收工,前番江夏侯来询问,完工后,他手下的十卫士兵,该如何处置?”

    “这些兵战斗力有限,不过都是壮年,可以留下来屯田。”朱桢神色凝重道:

    “云南那边过来的俘虏,怕有十万人,咱们这边兵力少了,肯定要弄出乱子的!”

    “此事陛下那边已经说过了么?”刘伯温指了指东边。

    朱桢再度点头道:“说过了,父皇还准小王自行募兵,武昌附近兵力,以二十卫为上限,以十卫为下限。”

    刘伯温闻言,不再说话。

    朱桢知道,他人刚到武昌,事情肯定是千头万绪。

    他不慌不忙,只抓住两点。

    一为公事,一为私事。

    公事既是军队建设,屯田,教育和兴修水利。

    私事就是建立大明版的汉冶萍煤钢联营体系,外加大力制造水泥,辅助武昌城内外的基础建设。

    有了这两个抓手,安顿好之后,楚王身边的各种事情,便已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

    三天后,南下斥候来报,云南俘虏已到鄱阳湖边,正在组织船运,沿江而下很快就到武昌。

    而此时的朱桢,已经在汉阳西边的屯一农场视察了。

    这是他划定的第一个屯田农场,范围约有近十万亩。乃是汉江下游的泛滥区,由广阔的芦苇荡和荒地组成。

    朱桢站在一处芦苇荡旁,对身后的杨士奇道:

    “先生,要好好耕种这里,必须要把上游的汉江管住,不能任由它泛滥,不然下面就算是平整成水田,早晚也得被淹。”

    杨士奇点头道:“殿下既然决定在这里屯田,肯定已经有了办法吧?”

    “小王计划趁着汛期来之前,在汉江南岸建一条石头坝,坝上再建几个水闸。”朱桢指着手中简略的地图道:

    “平时开闸放水,汛期时,便关上水闸,可保下游无虞!”

    “若是之前殿下这样说,草民是一万个不信的!”杨士奇面带钦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