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 115 章 115:战场上的云端

    “都帅!”

    邓王入帐行了军礼,坐下后也不啰嗦,直言说道:“听说尚仁嘉措正在纳加征召部族兵,逻些征调的南部、西部援军也正往纳加急行军。我军在嘎木黎已休整三日,战斗力全部恢复,如果赶在吐蕃援军到来之前攻打纳加,必能夺下。不知都帅战略如何筹谋?何时攻打纳加?”

    “不着急,再等等。等纳加聚集的吐蕃援军越多越好。”

    李毓祯语速不紧不慢,却薄凉锋锐。

    “大唐攻伐吐蕃,不是打败,也不是击溃,而是要一举歼灭!吐蕃高原广袤,草原荒漠无边,雪山高地崎岖,河谷林深茂密,如果不聚歼他们,这些领主军躲到高地山脉或茂林河谷中,和我们打游击战,大唐要投入多少兵力,需要多久才能歼灭他们?吐蕃高原寒季漫长,适合作战的也就四五个月,错过这一年,就是下一年。高原上打耗子,耗时耗人力,还未必扫得干净。以后就是隐患。大唐要打的不是胜仗,是要彻底消灭吐蕃,让它成为大唐安定疆域。现在慢几日,以后就能省几月乃至好几年功夫。

    “此外,一举安定后方,大军就无后患,便可迅速扫荡西蕃辽阔的象同高原,西进喀剌昆仑山,阻止大食和西突厥对休密、健陀罗、剡宾、拉达喀这几个雪山高原邻属国的侵入。”

    “喏!”邓王神色肃然,起身利落行了军礼,下去后将晋阳公主的意思一传达,众将都道心服。

    军中年资颇深的西宁道行军总管杨朔,乃帝国甲姓弘农杨氏的当代家主,对帐内亲信将官感喟道:“当初以为公主年少锐进,尚有几分担忧。如今看来,竟是难得沉稳,深谋远虑,有国之高度。”

    帐下将官纷纷言是。

    左右神策军和左龙武军的众位将军也定心了,晋阳公主的答复让他们很满意。

    枢密阁的军部大将和北衙禁军的将军们选择晋阳公主,是因为期望大唐有一位锐意进取又深谙军略的继承人,大唐才能继续开疆拓土,军部和军队的重要地位也才能保持下去,但是,锐进不是激进,之前晋阳公主的闪电战虽然大获成功,但也让禁军将领们忧虑这位年轻的公主急于求进,推举邓王出来催问何时进攻纳加就是一种试探,而晋阳公主的答复让禁军将领都放了心。

    大唐军中期待的帝国继承人正应该是果决魄力,锐意进取,但又必须冷静明智,眼光深远,该进时果断进,该缓时也必须缓。

    吐蕃之战,是帝国的战争,也是这位年轻的公主殿下登向雪峰之巅的道路。他们北衙禁军,将付出忠诚和热血,为公主登凌雪山踏平道路。当然,前提就是公主符合他们的期待。

    至少到目前,这位公主殿下没有让他们失望。

    ……

    吐蕃地域广阔,那位伟大的松赞汗统一雪域高原后,就将吐蕃划为五蕃,以王都逻些为中心,周围十部领就是中蕃;南蕃也有十部领,北四部已经被逻些征召兵力护卫王都,而此时急行军赶向纳加的是南蕃中四部;最广阔的西蕃有十五部领,但听从逻些王令的只有雍错湖以东的四部领,驰往纳加的援军也就是这四部领的兵员。

    大唐军队的斥候营很优秀,最精锐的却又在北衙禁军,两路蕃军援军的动向一直在斥候的眼目中。斥候营里有擅长隐遁术的流鬼族和扶桑族斥候,前者是血统天赋,后者是专修道门五行隐遁术,有这两种斥候,唐军侦察敌情的能力极强。

    五日后,左神策军斥候营禀报:南蕃四部领援军已抵达纳加,计战斗兵员七万骑,后勤牧队三千五百人缀行后面,预计一日后抵达纳加……

    李毓祯仍然说不急,再等等。

    三日后,左龙武军斥候营禀报:西蕃雍错湖牧区四部领援军共计五万骑,已经抵达纳加,后勤牧队计二千五百人一日后到。

    斥候营报上的兵员仅仅是浅要,最重要是的行军观察,探报写得相当详细,李毓祯看过之后,对两蕃援军八部领十二个万夫营的行军风格和统驭能力就有了至少六分的了解,而哪些部族有矛盾,哪些万夫长之间有嫌隙,经验丰富的斥候也从队伍的行军和宿营位置这些细节做了推测,未开战前已知彼。

    这时李毓祯这才下令,全军开拔,目标:纳加!

    ……

    纳加军镇西面、南面的旷野上已经是营寨军帐,加上援军一共聚拢了二十四万骑兵,从兵员上已经超过唐军。

    斥候又探得了“唐军因为高原病严重在嘎木黎休整,并且向剑南道撤回了四万多兵员”的消息,让聚集在纳加军镇的四位吐蕃统帅都松了口气,只要唐人不适应高原,那就好办,他们这仗就能打。

    但唐军威名远扬,与吐蕃军的作战中,一向是以少胜多。即使吐蕃打败唐军的最大一次胜仗,两百多年前的嘎木黎之战兵败大唐名将薛守礼,那也是以二十万军队胜了唐军的五万,这种兵员的悬殊对比完全没法让吐蕃人骄傲起来。现在他们的兵员只比唐军多出六、七万,至多八万,尚仁嘉措四位统帅真没有打败唐军的必胜信心。

    “请逻些再调些兵吧,至少得十……万吧?”南蕃四部领推出的统帅赤德索朗语气有些不确定,其实还想多要一点,最好凑足四十万兵力,他才觉得稳妥些。

    纳加军镇各部族军的统帅韦热巴愁眉苦脸补了句,“十五万吧。”

    “……我还想二十万呢。”尚仁嘉措没好气道。

    他从逻些带走了十万兵,后续逻些又追加一万兵员补充他一路征北的损失,此时留守王都的只有五部万夫营,肯定一兵都不会挪;南蕃北四部必定征调去逻些了,藏布江南岸的南三部必定征调去喀错军镇阻击南路唐军;西蕃东四部和南蕃中四部的兵力都在这里了,王廷还能从哪里调出十几二十万兵?

    象同高原三区十一部领?下象同倒是距离雍错湖近,如果急行军前锋五日后就能到纳加。

    但象同上中下三区都是古老部族,古象同王国比吐蕃王朝的建立还要早,而且象同距离逻些太远了,王令很难管束,当吐蕃有雄主时象同会臣服,但如今哪来雄主?高原铁鹰赤德松赞已薨,凭现在的两个王子能调动象同?尚仁嘉措心里叹气。

    想到这里,他又暗骂格桑达玛,如果不是争赞普之位闹内战,折损那么多兵员,也不至于现在为兵力发愁。

    “那就二十万!”赤德索朗大手一挥道,旋开硬唐笔的笔帽,刷刷写军函。

    尚仁嘉措和韦热巴互瞅了一眼,都不吭声了。他们可不敢这么狮子大开口,有这位王族开口当然是最好,怎么着也能多要几万骑吧。

    逻些这边还没接到信,纳加已经打起来了。

    ……

    再说青唐这边,尚仁嘉措撤军后,青唐军还没歇口气,就遭到了河西军的进攻。

    这次河西军是玩真的了。

    与逻些军相比,河西军拥有攻城利器,机臂定向抛石车、攻城巢车弩车一字儿排开,后面是持盾着轻甲的步兵,最前方是负责攻城射箭的重骑兵,两翼还有铺展开去的轻骑兵以及陌刀军阵,看着就让人寒森森。

    河西唐军是在西边二十里外渡过那曲河,再东进那曲城,与驻守城外的部族骑兵一路交战,推进到那曲河北岸,唐军临河扎营,再往南推只攻北城,城墙的豁口都还没来得及补上,根本禁不起唐军器械的攻城。

    而且唐军这几日都休息好,吃得好,睡得好,个个精神充足,反观青唐军,连续数日和逻些军战斗,身体和精神都处在疲惫中,阵营一对比,士气就大不一样。

    格桑达玛只能调集骑兵冲锋城外,从西面和东面攻打唐军的两翼,虽然他还能调集出七万骑兵,看起来兵员还占优势,却全都是疲军,估计从两翼攻破唐军之前,北城已经先破了,只得急请德贡大上师出动僧门高手守城。

    在与钵教的对战中吐蕃僧门也损失惨重,金刚法师死了一半,上师陨落十一人、重伤七人,连大上师也重伤一人,可以说实力已折损三分之一。

    但青唐不能不保,失去了青唐王和青唐部族,僧门的信众就失了大半,如何斗得过有逻些支持的钵教?

    德贡大上师很快有了决断,派出两位大上师率两位洞真境大圆满的护法上师、三位洞真境后期的护寺上师,这是十分强大的武力,他的目的就是引出唐军中的强者,让潜在的强者露出头来,他心中才有底。

    僧门七师才出现在内城楼下,眉毛就耸了起来,抬目望向高蓝的天空上两朵悬浮的白云。

    蓦然从云中传出两道声音,一道清脆如玉磬,一道浑厚如钟磬:

    “福生无量天尊!”

    “无量寿佛!”

    无论是城下的唐军还是城上的青唐军乃至整个城中的青唐部民都不由得望向天空。

    ……白云说话了?

    不,是白云上面有人说话?

    虽然武道之风盛行,但宗师之上的存在并非人人都知道,在普通人心中,那是传说中的神佛,城内一些青唐部民已经跪了下来,更多人却是一脸敬畏又惊疑不定。

    唐军都是激动之色,这一定是传说中的云端,他们大唐的云端!

    两位伏藏大上师嘴唇翕动。

    高蓝的天空中又飘浮过来两朵白云,云中传出“嗡嘛呢叭咪吽!”

    唐军听得一脸莫名:翁麻你杯妹轰?

    城头和城内正瞪大眼惊疑不定的青唐人却猛地激动起来,哗啦啦跪下虔诚念诵:嗡嘛呢叭咪吽!

    攻城唐军一脸恍然,明白了,这是吐蕃人念佛呀。

    然后又稀奇了,也有敬畏,这是吐蕃人的云端?

    之前两朵白云中又传出清脆如玉磬和浑厚如钟磬的声音:

    “大唐道门三清宫道阳子!”

    “大唐佛门梵音寺度嗔!”

    “拜会吐蕃大昭寺两位伏藏大上师。”

    伏藏是密宗“意会不可言传”的灌顶大.法之称,吐蕃僧门宗师都是密宗传承,故道阳子和度嗔以伏藏大上师称呼。

    北城上下一片寂静,就连两翼正在交战的两军骑兵听见云端声音后都缓了冲锋,互相警惕看着,然后都慢慢退开去,重整阵形。

    曲昭寺内德贡大上师霍然抬眉。

    竟是度嗔和道阳子!

    两位伏藏大上师和五位上师也神色凝重。

    梵音寺!三清宫!

    大唐佛道二宗竟然都到了!

    而度嗔和道阳子,是梵音寺和三清宫极有名的两位先天。

    两位伏藏大师互看一眼,为首的伏藏大师嘴唇翕动,声音就从高空的云中传出,“远方客人既至,大昭寺自当好好招待。请到西南狼石坡一战。”

    说完两位大上师倏然消失,跟着出现在那曲城西南三百里外的狼石坡上。

    道阳子和度嗔大师也出现在狼石坡下。

    四方气机牵动,天空雷鸣电闪。

    ……

    北城外,唐军攻城阵营前,又出现了一位高髻长裙的女子和四位紫服上将军,那女子貌似三旬,气质高华,目注城楼,声音柔雅有礼:

    “大唐天策中将赵国大长公主李,偕四位武骑上将军,诚邀五位大昭寺上师于东城百里外一战,以免吾等顾之不及,真气激荡伤了双方军士性命。不知五位上师意下如何?”

    唐军阵营里猛地轻嘶声如风。

    ……是大长公主啊!

    骑兵阵列中萧琰也有些惊讶,天策中将就是天策书院的洞真境宗师,其中名列在前的就有赵国大长公主李涵虚,圣人的亲姑母,洞真境后期大圆满宗师!

    城楼下五位上师微微皱眉,并没有在乎大长公主这个身份,只是暗叹唐人不分男女都狡诈。

    他们能意下如何?难道还能拒绝这位大唐公主的提议,然后让城楼上的守城军士恨他们?

    ——他们原打算就在这北城下动手。

    而对方已有准备这计划是行不通了。

    五位上师也干脆,应答一声,“东外一百里恭候!”便消失在城楼下,城外的赵国大长公主和四位武骑上将军也跟着消失,去到东城百里之外,捉对厮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