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 149 章 149:承道是各种承

    “这边的承道者,都是商道的英才。”

    萧郗已经带着她从这一道走到了另一道。

    “能赚钱会赚钱这不算得什么,难得的是,懂得什么是财富,这里面的学问才是道。立道为魂,以商行道,此为商道。为什么是‘商道堂’而不是商学堂或计然学堂?就是这个道理。学只是表,道才是里。

    “只懂得赚钱,只知道赚钱的,那是商人,逐利者尔。吾辈士人鄙薄商人,不是鄙薄商人逐利,世家也逐利,但鄙薄的是唯知利尔,以利为本,以钱为上。钱,它就是个工具,成不了道。

    “所谓道心,有心才可为道。没心的死物,能成什么道?商者的心眼里全堵了这等死物,看不见人间看不见天空,又能行什么道?故曰阿堵物阿堵物,就是钱物堵了心就要啊啊惨也。”

    萧琰噗的一笑,跟着肃然叉手于胸,诚恳神色,“夫子您说的是。”族叔看着庄重方严,其实也挺风趣呀。心想自己在书院里接受教导的这些夫子都挺会教学,说道理都不是一本正经的枯燥。不过也可能是四堂叔祖给她安排的引导夫子都是这般会教人的夫子。

    “这个你可以看看。”萧郗说完恰好停步在一只书匣立柱前。

    “是。”萧琰启开那只书匣,将里面的书轻轻取出。然后立柱内就有轻微的咔声,下方又顶上一本新的。

    “这位承道先辈是萧氏四海快递行业的创建者,其中商战的激烈、开拓大洋商路的艰险以及付出的牺牲此且不提,这位先辈立身的道意才是最宝贵的,改变了我们萧氏的一些规则。这些个人立身的道,又反哺了我们萧氏的道。

    “子弟既是承道者,也是萧氏之道的开创、拓展者。世界浩浩汤汤,所有道理都要经历时间的检验,萧氏的道理也一样。只有吐故纳新,家族的道才会和活水一样,源源不绝,生生不息。”

    萧琰先是点了点头,然后又惊讶疑惑,她知道萧氏的道对利益看得透彻,逐利却不被利益所执,该让的时候让,该退的时候退,该出的时候出,很有进退分寸;但她没想到,萧氏的道对道本身也不是固执的。

    “世间没有不易之道”的道理说起来觉得是道理,但真正做到是很难的。一个家族的道形成后,就很难打破。道不是规矩,规矩是形式,可以打破,但道是理念,这很难变动,意味会被新的理念去取代。如果理念这么容易取代,各家学说和修行道统就不会分出这么多流派,此即理念分歧之故。

    萧琰眸光惊讶又不确定,“夫子你说的是道?变更?”

    萧郗严肃神情中似有分赞许,很多子弟听到“吐故纳新;陈水出,活水进入,才不会陈腐”这些话就觉得很对,因为这就是“易”的道理,世间没有不变的道理,但他们没有注意到,他说的是“萧氏的道”。

    “道,是精神,它是不变的。变动的道,是看待人间和事物的理念,以及由这些理念生出的规则。”萧郗严肃回答她道。

    萧琰微微拢眉,似有所理解又似疑惑。

    萧郗给她举了一个现实的例子:一个世人都认为的“天经地义的道”是如何被打破的。

    “当年明宗皇帝为帝,世家最后都接受了;到高宗皇帝为帝,就更平静了。世家在时势面前很懂得能屈能伸的道理,可以在现实面前屈身,但这只是身体的屈从而不是精神。北朝被鲜卑人统治两百年,北方大士族倾身以就,但哪家大士族是甘心伏拜坐在上面的皇帝呢?屈身是为了家族的存续,但心里,士族是奉‘文明高于野蛮’这个道,不会因为武力强势而改变这个道。也因为这个道的存在,北方士族始终埋着光复衣冠文明的信念。北魏的分裂、北朝的更替这都不是偶然,是士族在里面伸手搅动。

    “但是,明宗皇帝为帝后,很多世家是真心伏拜的;到高宗皇帝为帝,翻手覆灭太原王氏后,就没有哪个世家不是甘心伏拜的了。如果世家心中存着‘男尊女卑’这个道,无论现实如何心中都不会顺服:尊者拜卑者,谁会服呢?也会如对北朝皇帝一样,明面屈身伏拜,实则心里仍认为自己是尊。

    “之所以有这种不同,是因为明宗皇帝和高宗皇帝让世家明白了——或者说一直都明白,只是不愿意明白——‘男尊女卑非道’。因为天地规则中没有这样一个天道,说男尊女卑。人间的规则道理都是根据天地规则而定并衍生。天地创造万物是阴阳之道,阴阳共生又互相转化,这就是天道。

    “但阴阳是平等的两种气,没有阳气尊、阴气卑这个天道,只有阳强阴弱或阴弱阳强这种存在的不同态势,而这正是阴阳是流动的可以转化的天道的表现。

    “人间说天为阳,地为阴,说天在上,地在下,于是就代换成了阳在上,阴在下。但是,人间内心真正敬畏的,是天比地更广、更遥远,神秘不可探索,所以天在上,因为人间更敬畏这样的天,本质上遵从的是强者为上这个道,于是‘阳在上,阴在下’就成了人们表述这个道的一个形式。

    “世间最遵循天地自然之道的就是道门了,但可曾听说过道门说阳在上阴在下,阳为尊阴为卑?没有。剥开这一切表象看内在,都只是人间在遵从一个冷酷的天道:强者为尊。这在动物界是最赤.裸裸的道理,虎吃狼,狼吃羊;人是万物的一种,当然也在这个天道之下。但人比动物会粉饰,不能明晃晃说出遵从这种道,于是衍化出各种表述。上古男女权力之争的最后,强者为尊也就洐化成了男为尊女为卑。

    “男人强,乃尊;女人弱,乃卑。如果女人为强,那她就是尊。世家甘愿拜下的,是强者。但能让世家拜服的强,不是野蛮人的武力强刀兵强,而是同样的文明下比他们更有学识、更有智慧,比他们更狡猾,更有权术智谋,玩文明手段人家更强,这才让世家敬畏拜服。世家拜的从来是‘强者为帝’而不是‘男帝’或‘女帝’。

    “太原王氏就是没有清楚这一点,或者说,正是明宗皇帝比太原王氏更智慧,才让他们始终没有看清这一点。弱者败于强者手下,一点都不冤。”

    萧琰听到这完全明白了,这个例子举得现实又贴切。

    “所以,夫子您说的萧氏的道,可以被后代拓展的,其实是萧氏定的理念,规则。而这些理念规则,是对待人间和事物的看法;因为是人制定的,就不会像天道一样,正确或永远正确。而萧氏不变的道,是传承‘经道以远’的这种精神和意志,包括对道的革新,都是这种精神,因为其根本的目的,还是为了让家族更好,生生不息。”她眼眸更加明亮,“所以,兰陵萧氏的道的核心,也就是您说的‘精神,是不变的’,这就是,生生不息!”

    萧氏做的一切,制定的理念和规则,都是为了生生不息。凡是不利于生生不息的,那就必须改变。这就是吐故纳新。而“生生不息”就是那根始终贯穿不变的精神索。

    “不错。这就是萧氏的精神。”

    萧郗严肃的脸露出笑意,只是他气度庄严仪容整肃,即使是笑也让人觉得“齐严之色”。

    他炯炯有神的目光变得和蔼欣慰,对于传道的夫子来说,没有什么比学生彻悟更让人高兴的。

    但他的声音却变得严峻。

    “世人都说:世家的规矩永远是最大的。这句话就是个狗屁。但总有一些世家子弟被这个狗屁绕进去,以各种繁琐的礼仪和各种讲究规矩而傲然以为这就是世家的高贵。还有一些书香望族,以为要脱离寒门,就要向世家学规矩,越有规矩,才越是大家族。这是学了形而忘了神。世家的精神才是世家的道。所以没有什么世家的规矩是不可以打破的。只有精神不可破。生生不息的精神,就是咱们萧氏的道魂。

    “你要记住:人间诸道为规则,统道之魂为精神。有了这个精神,一切道理、做法都可打破,无论面临多么复杂的形势,甚至两难的选择,你最终都能做出无悔的决断。”

    “是。”

    萧琰认真应下,此刻她是从心底认同萧郗说的,然而此后她真的面对这种必须选择的形势,才明白这段话浸透了鲜血和人命的道理。

    “这里,都是在各业做出成就的技匠。”

    萧郗带着她缓步行在一片区域里。

    “有智之言曰:技精,近乎道。什么是技精?如庖丁解牛这般的,就是。如何做到庖丁这般?不但要有技,还得有心。否则天下屠夫那么多,专业杀猪三十年,也没出个‘屠丁解猪’。”

    萧琰心里噗的一声笑。

    “所以,只是技艺精湛不算得什么,也进不了这里的承道之殿,关键得有心,有匠心,才可近乎道。什么心才是匠心?技不按古,匠心独妙,这是创造的匠心,鲁班为什么是匠圣,因为他能造前人之所未有;惟精惟一,完美臻至,这是专注极致的匠心,也是庖丁解牛持有的匠心。家族中的子弟做事,若是都有这样的匠心,什么事做不成?”

    “是。”

    这和武道修行是一样的,得有灵动的心才有悟性,也得有坚持不变的专注精进心。

    大道可通,很多时候说的是这种心境。

    ……

    才走完小半个殿堂,时间已经去了一个多时辰。

    萧琰见夫子说了这么话,便请夫子喝盏茶歇一下,她自个先在大殿内看着。

    待萧郗用完一盏茶回来,她已经走完了整个大殿,看完了所有供奉的书,准确的说,是用神识将所有书的内容都“印”到了识海中,等过后有时间了,再一本一本细读。这里所有的人都让她尊敬,他们的人生未必都是精彩的,但他们的生命,都是纯质的真金,耀亮而沉实。

    真正的生命是光亮又沉实的,她想起四哥说的这句话。

    四哥不喜欢说生命要有价值,萧琰也觉得,价值用在承道堂里,不合适。真金不需要人间去评断,它们自然的光亮、沉甸。

    萧郗仪容严整的走过去,萧琰已经迎上来,手里端着书躬身行了一礼。萧郗带她往大殿中心走,声音严肃又沉稳,“你可知这些书为何不叫《萧氏英杰录》?”

    萧琰想着承道堂的名字,回答说:“因为他们不仅仅是英杰,更是承道者?”顿了下又说道,“若以才能或成就评断,他们中有的可能不是英杰,但他们做的人,做的事,是承了萧氏的道。”

    “正是如此。”

    萧郗颔首,“这些子弟,都是承载萧氏的道。他们中的有些人,不是世人眼中的英杰,但都是,萧氏的英杰。

    “一个家涌现出英杰不算什么,大浪起伏,潮起潮落,每个时代都会因时势造出无数英杰。但一个家族有道,这英杰就不会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看运气,靠时势,而是必然会出英杰。这就是传承。传承培养出来的英杰,烙上了萧氏的精神理念、做人做事的道理方法,又往后代传承,子孙又出英杰,如此代代都必然培养出英杰,家族自然生生不息。

    “这种传承,就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