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 262 章 262:人间的建木

    九月二十七不是上朝日,李毓祯陪父亲用过朝食,又去东暖阁写了今日的行程计划,留给太上皇,便在羽林军和千牛卫的拥卫下去了帝国科研院。

    帝国科研院和技研院被称为“理学二院”,是帝国理学的两架马车,并列驰骋,同等重要。她已经去过了帝国技研院,就必然要去帝国科研院。

    帝国科研院偏重于学科理论,帝国技研院则偏重于理论的应用。技研成果又为学科理论的研究提供更好的手段,二者是母与子的关系,却也是反哺,相互促进的关系。帝国皇帝视察二院一般都是先去技研院,再去科研院,看过技研成果再去看学科理论,不至于云山雾罩。

    李毓祯看了各个研究课目,还有只是在设想中的理论,在李毓祯看来,理学就是对事物规律的层层解析,这和西洲法师道统走的是相似的路,只是解析的手段、使用的力量不同。她从元素研究课出来,心中就有了想法。视察结束时,她留下了院正和六位资深的翰林大院士,提出了一个构想。

    院正和六位大院士送太子上车驾时,脸上还有些恍惚,回到院政公廨,就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开了:“这怎么可能?”“这不胡扯一起吗?”“鸡同鸭讲!”“牛头不对马嘴!”……几位大院士也不计较谁鸡鸭了,太子天外神来似的一笔搅得他们目睁口呆。

    院正最后一锤定音,“这是皇太子殿下的想法。”

    六位大院士互相看着,叹气点头,“好吧,总要试一试。”一位大院士嘀咕,“这也是个方向。”另一位大院士摸着花白胡须,小眼睛里灼灼发光,“说起来,我对法师们如何看世界是很有兴趣的。奈何以前……呵呵。”www.

    一位始终没说话的大院士忽地冷哼一声,“那些法师的眼睛长在头顶上,不愿意低下眼跟‘愚蠢的凡人’说真理。”

    以前,帝国理学二院的院士们也是想和法师接触的,交流对真理世界的看法,但被法师的傲慢气走了,即使有表面温和的法师,真实的眼睛也是在俯视他们,交流并不真诚。院士们也是理学界受人尊敬的大拿,在帝国皇帝面前也是受礼遇的,哪会受这等气。久而久之,理学二院的院士们都绝了和法师院交流的念头,反正是走不同的道路,各走各的呗。

    院正心中的惊愕过去,头脑已经清晰了,慢吞吞的说道:“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咱们的理论也是在发展的。放在五十年前,可能都不让人入眼,现在,就未必了。”近五十年简直是理学突飞猛进的时代,或许这就是一百三十多年积累然后井喷的缘故。

    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院士们也得承认,法道和术道对规则的认识,对理学的理论有很大的启发、促进,至少他们不用凭空去想规则,更多的是用理学的方法和认知手段,去验证这些法道术道的规则,然后转化为理学认知物质世界的原理和规律,以数字和公式去推导物质规则。这让理学少走了很多弯路,减省了探索未知真理世界的路程。

    帝国科研院的院士们对于修行道统也有相当的研究,不是研究如何修行,而是研究修行者领悟规则的方式,大唐的道统都注重心性和意象思维,侧重的是慧悟,而西洲法师道统是侧重于认知的逻辑思维,一层一层解析规则,然后构建法术模型,这与理学的思维和方式都是相通的。从心底来说,理学的院士们很愿意与西洲的法师道统交流。之前几位大院士激动的说“不可能”“胡扯一起”这些话都是缘于法师的傲慢态度,而不是反对交流这件事。

    院正眼睛半眯,捋须说道:“这可不是咱们帝国科研院的意思,而是储君殿下的意思。”

    他说着呵呵一笑,“在世俗界,这是大唐帝国的储君。在修行界,这是洞真境大圆满宗师,距离先天、云端,也就一步。”既然法师们要以修行者的高傲对待人间,那就以修行世界的等阶规则和他们说话。

    院正笑眯眯的,“法师不是讲等价交换规则嘛,相信咱们储君殿下,有让他们等价交换的条件。”

    以前是大唐皇帝不愿意扶持法师学院,允许西洲道统进入大唐发展是大唐的胸怀,但大唐有本土道统为什么要扶持外来的的?现在帝国皇室愿意给出机会了,大唐的法师学院还能不抓住?

    六位翰林大院士都是一门心思在学术上,被院正这么一说,都恍然大悟了,纷纷说:院正您好好想,法师过来咱们会好好交流的,我的课题还忙着……然后一个走得比一个快,这事谈下来肯定还有弯弯绕绕,他们不耐烦这些事。

    院正恼火的哼一声,立即叫来几位院丞主事,谈沟通合作的事还得行政人才上。

    李毓祯不知道院正公房里的讨论,但她清楚,帝国科研院会立即行动起来。需要她推动的,是长安法师学院的态度。

    她眸子冷冽,西洲法师道统想在大唐境内发展,就得向人间低下他们的头;否则,和大唐的道统去争?道院、庙学、武馆、武学,他们哪样争得过?

    ——已经争了将近两百年,法师学院的生源越来越少,大唐的几个法师学院也越来越没落,难道还不够他们反省?

    不过……合作的事,不能由帝国行政官员出面,要限定在“道统切磋”“学术交流”上,否则,西洲那两个帝国就要生出各种政治猜疑了。

    次日,李毓祯就去了皇家术研院,天近昏时才回皇宫,陪父亲用过晚膳后,李毓祯就去了仁寿宫。

    亥时之后她才回到东宫,沐浴后换了件燕居服,便去书房整理这几日的视察。

    她的整理和普通人的整理不同,虚府星海中,无数的星辰按她的意想组合,光点不断跃动,有时合,有时散,最后汇成了三棵树,三棵树又进行组合,最终合成了一棵树。

    这是李毓祯的“建木”。

    传说中沟通天地人神的桥梁,李毓祯要搭建起来。

    ——这是凡间通向星河的建木。

    ……

    李毓祯退出冥想,睁开眼睛,拿起石墨芯笔在宣纸上绘出天穹大地,一棵巨树从大地拔地直通天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