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65章 第 65 章

    待到走廊外已无旁的声响,沈如意才轻轻松了口气。

    裴少卿凑过来,看着一脸严肃的堂妹,问:“怎么了团团?”

    沈如意看了看他,又看了看母亲,这才道:“刚才外面有个声音,是团团原来认识的婶婶,团团有点点想她。”

    裴少卿倒是有些意外:“你居然认识靖王府的女眷?”

    沈如意一愣,看向裴少卿:“大哥哥认识他们家?”

    裴少卿把笔一扔,让彩云把自己的“大作”收好,然后便给自己倒了一杯桂花酿,一饮而尽。

    “靖王家的故事,可精彩了,来来来,大哥哥给你讲讲。”

    沈怜雪也坐到女儿身边,安静听裴少卿讲靖王赵衸家的故事。

    裴少卿道:“靖王赵衸原是排行第六的皇子,她的母亲是辽族女奴,出身卑贱,不被先帝喜欢,因母亲生他时便过世,因此他在宫中颇为艰难,从小到大都被人欺凌。”

    裴少卿看母女俩听得认真,便道:“听闻他以前便性格乖张暴戾,宫里但凡有人敢欺辱于他,他一定十倍奉还,因此待他略年长一些,宫人便不敢再惹他,倒是少受欺凌,只不过他那性子已经落定,改也改不了。”

    沈如意适时开口:“难怪看着那么吓人,这个王爷好坏,跟贤王伯伯不一样。”

    裴少卿又挑了挑眉。

    “哦呦小团团,厉害啊我的妹妹,怎么京里这么几个特殊的王爷你都认识?”

    沈如意有些疑惑:“贤王伯伯很正常啊,哪里特殊?”

    裴少卿斟酌片刻,看了看沈怜雪,见他冲自己点头,才对沈如意实话实说:“他出身比较特别,别看他同靖王一般承袭的是亲王爵位,也跟官家同辈,但他并非官家的亲弟弟。”

    沈如意听得特别认真。

    “贤王是早年开国皇帝之嫡系,一脉相承之王位,延续到官家这一代,刚好是贤王赵祈。”

    大宋早年开国之事,坊间百姓无所不知,即便是年少的沈如意也多少有些耳闻,更何况她曾被师父教导,对这一段历史是很清楚的。

    早年开国皇帝重新收复中原,但盛年早亡,膝下皇子年少,便由弟弟太宗皇帝继承大统。

    虽说开国皇帝之血脉皆在太宗朝时夭亡,但最后还是有嫡系留存,太宗皇帝不可能赶尽杀绝,便给这一脉封为贤王,世袭罔替,嫡长承爵。1

    这一代的贤王,恰好也是官家的同辈兄弟,官家又最是悲天怜人的性子,因此同这位贤王关系也极为亲近,让他也在朝中担当重任。

    裴少卿在京中多年,他还是半个宗室,对这些弯弯绕绕最是熟悉。

    裴少卿最后道:“贤王爷倒是个好脾气人,听闻整日里笑眯眯的,官家也很喜欢他。”

    沈怜雪点头道:“确实是,之前在裴大人府上见过这位贤王殿下,很是平易近人。”

    沈如意立即跟上:“贤王家的小哥哥也很有意思,很会吃哦,长得也好看。”

    裴少卿微微眯起眼睛。

    他哦了一声,立即把话题带了回来:“咱们说回靖王,靖王原在朝中其实也不太行,他那人厌狗憎的脾气,朝臣都是风骨文人,谁会喜欢他?”

    裴少卿摸了摸额头,一脸迷惑:“不过也可能是因为官家对他态度和善,带了些慈悲心肠,也让他掌管军务,如此靖王身边倒也有不少人。”

    “虽然我不懂,二叔也不懂,但这就是现实。”

    裴少卿如此说着,倒是没有特别厌恶,只是不解而已。

    沈如意乖巧点头:“是哦,确实好奇怪的。”

    大堂哥不知道为何,沈如意大概能猜到,只是因为他们都在一本书里,而赵衸是书中的男主角而已,所以他无论做什么,都不会死,也不会失败,还会有很多人喜欢他,支持他。

    即便知道这些,但沈如意却不曾气馁,对于沈如意来说,母亲的命救了回来,她们日子越过越好,简直可以称得上是蒸蒸日上,如今又寻到了父亲奶奶,多了许多亲人,无论是她的命运、母亲的命运都已经变了。

    亦或者,所有人的命运都变了。

    现在的世界,或许已经不是那本奇奇怪怪的书,而是真实的属于沈如意的人生。

    真实的人生,是不能被外人随意操控的。

    沈如意如此想着,脸上缓缓露出笑容:“大哥哥,然后呢?”

    裴少卿就继续道:“然后因其长相英俊,所以身边的窈窕佳人很多,什么红……哦这个不要管,比如早年国子监祭酒家的小姐,尚书府的千金等,都对他一见钟情。”

    “不过他出身实在不好看,因此许多人家都不肯把女儿嫁给他,最后给他选的王妃,也只是一个四品京官的嫡长女。”

    “自打靖王大婚之后,靖王府就热闹起来,他陆续娶了两名侧妃并数名侍妾,在靖王府里唱起了大戏。”

    “说起来,官家宫中都没那么多妃嫔,靖王可比官家还厉害。”

    裴少卿藏了不少话,官家宫中没那么多嫔妃,不是因为官家不好美色,实在是因为身体孱弱,常年缠绵病榻,心有余而力不足。

    他捏了捏大腿,努力告诫自己莫要胡说八道,若是有什么说的不对叫小堂妹学给二叔听,那他屁股一定遭殃。

    裴少卿轻咳一声,斟酌片刻,才道:“其实,人人都知道靖王殿下有个很喜欢的女子,听闻是个平凡的商户女,早年曾经救过王爷,王爷为了报答她的恩情,便把她纳入府中成为侍妾,恩宠有加。”

    沈如意一下子就想起书中剧情,明白他说的是兰婶婶。

    但是……沈如意皱起眉头,她不解地问:“要报答恩情,难道不应该只喜欢兰婶婶一个人?只娶兰婶婶一人,怎么还会有那么多坏人欺负兰婶婶?既然喜欢,就要保护她啊,让她每天开心才行。”

    孩子天真而质朴的话语,让裴少卿一下子有些语塞,他伸出手,在堂妹的小脸上捏了一下。

    “小祖宗,你真的比你爹还厉害。”

    裴少卿这一次没有敷衍,也没有含糊其辞,他略微想了想,便道:“团团,人与人是不同的,有的人比如二叔,他可以秉承君子风骨,做事要求无愧于心,因此他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好人。但对于靖王来说,他就是肆意而为,只要痛快一时,不求长久一世,所以对于你来说,他就是坏人。”

    裴少卿顿了顿:“对于很多人来说,他都是坏人。”

    沈如意听懂了。

    她道:“可是兰婶婶怎么办?”

    裴少卿这才注意到她一直叫兰婶婶,便看向沈怜雪:“雪婶,兰婶婶是谁?”

    沈怜雪简单给他讲了其中故事,裴少卿这才恍然大悟:“若这位兰婶婶就是靖王府的那位宠妾,难怪她要逃跑。”

    裴少卿道:“明明当年善心相救,如今却换来这么一个结果,听闻因为她受宠,整个靖王府的女人们都盯着她一个欺负,早年似乎还落过胎,身体也不太硬朗。”

    沈如意的小圆脸一下子便沉下来。

    “恩将仇报,自私自利,不配为人。”

    沈如意从来都不说这么重的话,也难为她居然知道这几个字,甚至对靖王的形容精准无比。

    这一刻,裴少卿甚至在沈如意的脸上,看到了名为怨憎的情绪。

    但那情绪转身即逝,沈如意很快便笑起来:“不要紧的,兰婶婶会回来。”

    她如此说着,仰头看向裴少卿:“故事讲完了,大哥哥,我们出去玩吧?”

    裴少卿略微松了口气,刚刚沈如意沉着脸的样子,跟他二叔要发脾气时别无二致,实在是让他小腿发颤。

    沈怜雪道:“外面那许多人,别出去乱跑,不如就在楼上瞧戏。”

    沈如意委委屈屈:“好吧。”

    她领着母亲和哥哥,三个人坐在窗边,隔着纱窗往外面看去。

    一眼,尽是繁华盛世。

    就在他们眼前,似乎是一整个大宋的繁荣。

    原本空旷的御街上,现如今挤满了看戏的百姓和耍戏的艺人,有道是奇术异能,歌舞百戏,叫好声络绎不绝。

    各家摊位鳞次栉比,皆排列在御街两侧,做着一年中最热闹的一次生意。

    近处屋檐下,有击丸、蹴鞠以及上竿表演,再远一些,似乎是个叫赵野人的艺人,在表演柔术,只看他在狭小的箱子里辗转腾挪,不多时就扭了十来种姿态,四周百姓看得目不转睛,高呼厉害。

    除此之外,还有瓦舍里的常客。

    吞铁剑,碎大石,傀儡戏、吐五色水、演各种杂戏。

    热闹之后,又有寂静高雅。

    有人演奏奚琴、有人吹走箫管,有人言说五代史,有人戏百虫,鼓乐欢声,声飘十里。2

    这么多表演,让人看得目不转睛。

    沈如意边看边欢呼:“哇,娘,好厉害啊。”

    沈怜雪脸上也洋溢出欢喜之色,她眉目舒展,面带微笑,跟女儿一起看着这热闹佳节。

    “你看那边,”沈怜雪往前指了指,“灯山快做好了。”

    正午时分,巨大的灯山只有最外围的彩灯被点亮,即便如此,依旧锦绣斑斓,璀璨招摇。

    在灯山最高处有木柜,木柜应时而开,瀑布飞流直下,流畅出一片缥缈水汽。

    沈如意只来的及哇了一声,就听到楼下百姓热情高呼。

    在宣德楼上的重重黄缘帘中,一道绛色身影出现在御座之前。

    城楼之下,百姓皆高声欢呼。

    “圣上万安。”

    然而,重重幕帘之后的圣上,却只面色惨白地靠坐在御座之上。

    他早已病入膏肓,哪里又有什么万安?

    ————

    随着官家的出现,整个御街气氛热烈至极点。

    灯山上的千百盏灯陆续点亮,仙人灯随风飞舞,走马灯幽幽暗暗,还有无数琉璃灯璀璨如同天上金乌,照耀了每个人的面容。

    沈如意趴在窗台上,看得目不转睛。

    “娘,那边还有仙人,哇,他们都会动。”

    沈怜雪顺着沈如意的手指往前看去,便看到在灯山与宣德楼之间的空地上,摆满了荆棘,荆棘两侧立有数十丈高的竹竿,竹竿之上,是衣带飘飘的纸做百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