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52章 颐和园一日游

    程毅最近一段时间主要精力就是陪父母和姥姥他们四处逛逛,彭菲茗也作为导游全程陪同。他们今天的安排就是游颐和园,这不一大早程毅就起来准备了。

    吃完早饭,一行人就来到了颐和园。颐和园是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15公里,占地约290公顷(2.9平方千米),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旅游景点。

    下了车步行500米来到颐和园东宫门。东宫门现在是颐和园的正门。大门中间檐下挂着的九龙金字大匾上的“颐和园”三个大字,是光绪皇帝御笔亲题。

    门前御道丹陛上的二龙戏珠云龙石雕,好像与故宫所见到的没有两样,它是皇帝尊严的象征。还有,门前那一对铜狮子制作的精美绝伦,栩栩如生。皇家园林的作品,水平就是不一般。当年,东宫大门是只供清朝帝后出入的。即使是王公大臣进宫,也只能走两边的侧门。现在平民百姓也可以从此过了。

    进入东宫门,第二重门是仁寿门。东宫门与仁寿门之间广场上那粗大挺拔的桧柏向人们昭示着岁月的久远。一群老年人在树下悠然自得的跳着广场舞,看来,这都是公园年票拥有者。程毅不禁感叹:北京老年人真幸福啊。

    进入仁寿门,迎面是一座‘寿星石’。据铭牌上介绍,这座‘寿星石’是光绪十二年重建颐和园时从北大校园内移来的。色青而润,造型奇异,状如‘寿’字,故称‘寿星石’。对于老年人来说,健康就是幸福,因此,这里是游客们留影的最佳位置,特别适合老年朋友。程毅自然给父母还有姥姥他们都拍照留念了。

    寿星石的后面就是仁寿殿。仁寿殿原名勤政殿,是乾隆十五年所建,后来,被英法联军毁坏。光绪十二年重建,取《论语》‘仁者寿’之意,改名为‘仁寿殿’。这里是慈禧和光绪驻园期间临朝理政,接受恭贺和接见外国使节的地方。

    在北京看了不少中国皇家园林的建筑,都叫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毁坏了。这些毁坏的园林建筑好多都是光绪复建的。程毅私下以为,光绪在保护皇家园林建筑方面功不可没。

    仁寿殿殿前所陈设的铜龙、铜凤、铜鼎等,雕制极其精美。一名导游向游客们津津有味的介绍着为何铜龙的龙爪没有握住‘乾坤’,原来这都是慈禧的阴谋,意思是说,你光绪当皇帝但掌握不了乾坤。是也?非也?无从考证。但扼杀戊戌变法,把建北洋水师的银子挪建颐和园,这都是不争的事实。

    仁寿殿北边,是‘延年井’遗址。延年井开凿于1903年,是帝后茶膳的专用水源。清亡以后废弃不用。现在看到的是1984年按原样修复过的。关于‘延年井’,坊间有些传说。有人

    说,有一年慈禧中暑,长久不愈。一天睡午觉时梦到了一口井,便派人来挖,果然挖出这口井。慈禧取水喝了一碗,暑气顿消,神清气爽,便封其为延年井。其实,大暑天饮一口刚取出的井水,凉爽可想而知。既然井的封号也有了,以后经常饮用也就顺理成章了。据此,有人编了一句顺口溜,单说这延年经的妙处:“延年井水沏杯茶,气得大夫满街爬”。其实,按中医的观点,井水治中暑毫无道理。据说,1900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慈禧太后逃亡前还不忘赶来喝了一碗延年井水。由此可见,慈禧对这口井是情有独钟。

    仁寿殿向北,紧邻延年井是德和园。德和园原为清乾隆时怡春堂旧址,光绪时改建。其主要建筑为大戏楼、颐乐殿和庆善堂,是光绪为慈禧60岁生日修建,专供慈禧看戏的。大戏楼与承德避暑山庄里的清音阁、紫禁城内的畅音阁,合称清代三大戏台。大戏楼高21米,在颐和园中仅次于最高的佛香阁。它的绝妙之处是顶板上设有七个"天井",地板中则有"地井"。演神鬼戏时,演员可从顶板的"天井"中从天而降,亦可从"地井"中乘地而出。更为美妙的是,还可以引水上台。铭牌上介绍,当时,‘著名京剧艺术表演家杨小楼、谭鑫培等都曾在此为慈禧太后献过艺’。即使是名角,恐怕也要精益求精,丝毫不能出现半点差错,否则,你叫老佛爷一时不高兴,你可要一辈子难过了。这无形中在客观上促进了京剧艺术的发展。有人说德和园是‘京剧的摇篮’,程毅深以为然。

    在仁寿殿西南,紧临昆明湖畔,是玉澜堂。正殿玉澜堂坐北朝南,东配殿是霞芬室,西配殿是藕香榭。从东配殿可到仁寿殿,西配殿可到湖畔码头。正殿玉澜堂是当年光绪皇帝批阅奏章,处理政务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