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三百零二章 上门闹事

    京城历来有东富西贵南贱北贫之说,但并不意味着南北就真的是贫贱了。只是官宦权贵之家多居西城,而巨商大贾殷实之家多住东城。南城多为普通百姓和民间匠人手艺人等手操贱籍之人,故为南贱:而北城,因道路交通不便,妨碍了商业发展繁荣,故为北贫。

    当然,这些说法并不是绝对的,也有例外的说,比如永兴坊,一个以美食闻名的坊间,就位于北城,但确实是很繁荣的。

    这得益于当初规划它的人是奠国公荀晋,它是北城街道最宽敞排水最好房屋最有特色的坊间了,没有之一。

    永兴坊真的汇聚了全京城的特色美食,这里甚至不乏达官贵人来消遣。

    而京城的老百姓们也爱时不时来这溜达,品尝上一二美食,这样的仪式感,能给皇城根下老百姓带来一些小自豪,进而提升幸福指数。

    周氏也渐渐成为这些人中的一员,每天一早来永兴坊买上几个面包馒头或者几根油条或者几杯豆汁儿,钱虽不多,但会让她感觉自已一家子融入了其中。从家里到永兴坊,再从永兴坊回到家这段路,会让她感觉很满足。这一段路让她区别于曾经那个老家的中年妇女形象,似乎曾经老家的生活如浮光掠影,只存在于梦中,而他们一家子成为了地地道道的北京人。

    这日早晨,周氏一如既往地来到永兴坊的王记豆花铺子。

    王记豆花如往日一般生意兴隆,两支队伍排得长长的。

    周氏常来,也和大伙混了个脸熟,和她打过招呼后,那些人又唠开了。

    “你说我昨天在码头看见啥人了?”

    “谁啊?”

    “王大公子啊!”

    “啊?”

    “哎呀,就是大理寺卿王直王大人的大儿子王聿王大公子啊!”

    “哦哦,四大公子这一啊。”

    “听说他不是去汝阴给人打官司去了吗?好像帮的人就是小医仙的原型喱。”

    “回来了,当时他身边还陪着一个姑娘,大概那位就是他救出来的姑娘吧。”

    “对了,还有一位公公模样的,看来你刚才说的那人必是那个研制出了安宫牛黄丸救了太后的那位姑娘了。”

    “这小医仙的原型好像是个名叫葛如沫的姑娘。”

    周氏听到这些话,颇有些心神不宁的。

    “周家妹子,你夫家也姓葛,你们一家子也是从汝阴迁过来的吧?认不认识那个叫葛如沫的姑娘啊。”

    “不,不认识。”周氏有些不自然地否认。

    “咦,你家大女儿就叫如玉,名字很像啊。”葛如玉经常出来走动,买买菜什么的,和这些大娘大婶们都打过照面,所以这些人对周家的几个女儿最熟络的便是葛如玉了。

    “真没关系吗?”有人疑惑,名字那么相似,又是来自汝阴的,说没关系,真的不像啊。

    旁边的人扯了扯刚才那人的衣角,然后说道,“肯定没关系啊,要是有关系,之前那叫葛如沫的姑娘入狱,周大姐一家子不得急上火了啊,哪能一个人都不回去老家看看啊。”

    “听你们说得挺有趣的。”周氏勉强地笑笑,“不知道那位姑娘跟着来京城做什么?”其实他们知道葛如沫入狱的事,之前和葛七斤说的话时候,他直接说不用管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