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2章 母子

    竹臻将林可领到那位老先生家门口,往之前放信封的地望去,那早没了信封的身影。

    是已经收进去了,还是风吹跑了,或是被不知实情的人顺手捡走了,不得而知。

    林可不顾许多,站在门口就拍门喊着:“老先生,您家闺女下个月就要临盆了,请你到时候过去喝喜酒呢!您可千万别忘了啊。”

    “老先生,您能听到我说话吗?您外孙就要出生了,可别忘了喝喜酒的事啊!”

    “老先生,您在里面吗?听到了给我吱个声啊!”

    “老先生……”

    ……

    就这么在门口拍了两个时辰的门,里面丝毫动静都没有,肚子里却饿翻了天。

    路过的人见着这样的情形,走远了都要多看两眼,问村里人是否知道这家老先生的去处,都避得远远的。

    只有一位大婶,来回走了两趟都看见她在拍门,便提醒道:“姑娘,你可别费劲了。这家父女俩可见不得面,上次见他家闺女,还是三两年前呢。都这么久了,也没见这家先生提起过闺女。这啊,就算断了关系了。这断了关系的人,那还能算是亲人吗?我看啊,别说是他外孙了,就是他亲闺女出了事,也不见他眼皮跳一下的。”

    看样子,这家父女关系恶劣是人尽皆知了。

    可这信不知有没有送到手,林可心里还是不踏实。

    又拍了一会儿门,仍是没有动静,两人便回铺子里去了。

    没想到,铺子里倒是有等他们等得焦急的客人。

    “姑娘,你之前说的拜学帖还能写不?咱家凑了几天的钱,才凑够三十五文,这就赶来请你帮忙写写了。”

    一位晒得黝黑的妇人扯着身旁的壮汉。

    两人一个急躁不耐烦,一个满是拜托的神情,似乎在这里为的不是同一件事。可他们同样洗的发旧发白的农家打扮,一样因长期在太阳底下晒而深沉的肤色,林可一眼就看出来一定是一家人。

    男子一脸心不甘情不愿地从兜里掏钱,一面往外数着,一面说着:“读什么书,家里就这么点钱,都供他一个了,自己不活了?我就没见过谁家孩子不上学活不了了的!”

    在两人身旁站着的,是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分明听着父亲骂他的话语,神色却毫无异样。

    林可见了这孩子,才想起来当初这位母亲和孩子是来过铺子的。当初报了个价,他们不大能接受,便不了了之了。

    过去的这段时间,怕是一直在想办法筹钱吧。

    庄稼人,没什么值钱的,这些日子,怕是把地里能卖的都卖了,才凑了三十五文钱。

    也难怪妇人憔悴疲累了许多,脸都晒黑了许多,竟是一时没认出来。

    男子还骂着“赔钱货”,手里数的三十五枚铜板不愿交出来,女子扯着他让他少说两句,又似夺一般从他手里把钱抢过来,放在书信铺旧木桌上。

    “那是确定要写拜学帖了?”林可还是犹疑。

    女子忙点头,让她快写了好拿去给书塾里的先生。

    林可笔墨纸砚准备完毕,临了一转念,将原先的纸放了回去,另抽了一张出来,道:“若是拜学帖,也不必用太好的纸张。换张略瑕的纸,不影响先生读,还能给你们少算五文钱。”

    女子听说还能省下些钱,自然没有二话。

    林可又问了些孩子读书的事项,如读过什么书,可曾上过学,识得几个字,等等。

    一听要了解这些,女子便有说不完的话了。

    说孩子三五岁时,就想着要拿书看,咿咿呀呀,自己学着读。六七岁,跟着隔壁家念书的孩子学会了千字文,连教书的见了,都夸他有读书的天分。后来陆陆续续读过几天书,只是家里穷,供不大起。可孩子就是有颗求学的心,隔壁孩子书塾里念了什么书,自己也要买了书来念。自己学的竟比隔壁那孩子还好些。

    孩子说了,一定要去书塾念书,他自己学的都那么好,学过了一定还要更好。以后书读好了,考中了进士,能当官,挣好多钱,家里人以后就不用一直干活了。

    多有志气的孩子,好不容易家里出了个书读得好的,做父母的不能杀了孩子的念头。

    这不,书塾又要开学了,这回再赶不上趟,明年过了年纪,书塾就不收了。于是才想着按规矩写份拜学帖,让先生能收了孩子去读书。

    母亲说话,眼里都是藏不住的自豪与骄傲,这孩子是她的命,是她的心肝,是她能一直这么干下去的动力。孩子要做的,自己就要尽全力去满足他。

    可一旁的父亲却满脸写着不服气,对着娘子说的话嗤之以鼻。

    你看看,这还是庄稼人的孩子吗?像他这个年纪的,谁家不去地里干活帮忙。偏他说要念什么狗屁书,一个手指头都不动,活生生养得跟大家公子一样。念书搭进去那么多钱,一分力不出,还多养了张嘴。就他这样的,以后能挣回来钱孝敬人才有鬼了!

    男子说话难听,却不正面与他娘子起冲突,也算是不敢阻拦娘子的做法。只是对这件事的态度,他一定是十分否定的。

    既然是娘子的话说了算,林可还担心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