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二百九十三章 御笔亲题

    来自皇宫大内的太监宣读圣旨完毕,会馆内外众人拜到与地齐呼万岁恭迎。

    位于队列最前面的张籍恭声口称“谢主隆恩。”

    拜谢之后,张籍从传旨太监手中接过圣旨。

    这时身后的仪仗队伍队伍中,走出四名锦衣卫小校,分两人抬着一块披着红绸大花的匾额,前行几步小心翼翼的将之放在会馆大堂正北面的桌上。

    众人但见那匾额上金光闪闪的大字,不禁发出一阵羡慕的惊叹声。

    “有劳公公,快请入内喝茶,歇息片刻。”传旨完毕后,张籍奉上一封银子,相请道。

    “这就不必了,咱家还要回宫复命。”这传旨太监不着痕迹的将那封会票收入袖中,笑得更加灿烂了,只听他又说道:“探花郎,今次这匾额可是陛下亲手所书,天恩浩荡,你可要勿负皇恩呀!”言语提点之中这传旨太监也露出羡慕之色。

    什么,这匾额竟是万历皇帝亲笔所书?张籍心下也是大喜。

    一般而言状元、榜眼、探花三鼎甲的匾额都是由礼部衙门定制,字体以宝大圆光为特点,其余进士匾额除二甲第一是传胪二字外,剩下的都是进士二字,由各地布政使司衙门发放。

    万历皇帝是个喜好书法之人,写得大字颇有功底,曾得不少大臣的赞赏,他也喜欢赐字给亲信大臣或是身边太监。不过张居正曾认为书法之道人君浅尝辄止即可,不宜沉迷,免得如宋徽宗一般,当时十几岁的万历皇帝虽心中不愿但也从善如流不再练字。

    如今张居正正派先生的形象早已在万历心中崩塌,故而闲暇时他又开始练起了大字。

    无论这个匾额是万历皇帝有意为之,还是心血来潮随兴所做,都是天子所书。放在大明地方上简直就相当于皇帝化身,只要挂在大门口,那可真的是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任你是一身民政主官布政使还是军队主官见了匾额都得行礼,这是可作为传家宝的物件。

    一旁的众人也将这话听得真切,又是一阵赞叹的惊呼,这真是圣眷在身啊!

    “不知公公如何称呼?”

    “咱家姓陈单名一个增字,探花郎得陛下看中,今后说不得还要前来,今次就不多待了。”

    言罢,传旨太监陈增一挥手中拂尘,传旨队伍随即转身离开。

    陈增,这个名字好生熟悉啊?是从哪里看到来着?看着传旨队伍离开的背影,张籍一时想不起来了。

    李主事看着堂中的两块匾额,又让人收拾了两张香案,小心的将其放置在了一入会馆大门就能看到地方,那卷黄绫圣旨也放在香案上供了起来。

    这天子所赐之物不仅是张籍一个人的荣耀,也是临清会馆的荣耀。

    之后临清会馆冠盖云集,喜气洋洋,门鼓一遍一遍响,来看御笔匾额和探花郎的贺客一拨一拨到,清音“堂名”吹吹打打,接连不断。张籍三人头昏眼花,只知道一个接一个地作揖,却很少知道贺客姓甚名谁,只是大略知道乃是同乡。

    探花乃吾乡人,凡是乡党,无不同沾殊荣,自然要来分享这一番热闹兴奋的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