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300章 无法改变


    老曹好色是好色点,又爱人妻,可这等堪比帝王级别的人杰,这一点从来都不是评判好坏的标准。

    罗贯中老实回道:“武侯乃是我辈文人楷模,自然是要大书的;本来因为历朝杂记多有记载关羽好色,为人又傲慢的事情。”

    “我本欲将关羽写的坏一点,但是就在写作中,有一天晚上,我睡得正熟,忽然梦到了关羽,关羽求我把他写的好些,并且我惊醒之后感觉脑后发凉,心下害怕,所以将关羽写的好了。”

    朱标故意露出惊讶状:“竟然还有这种事情。”

    罗贯中又继续道:“既然武侯和关羽都是好人了,那自然他们跟随的刘备也得是好人了;写作话本,总要有正邪对立,那只能屈尊曹魏武了。”

    朱标对此是理解的,因为诸葛亮是刘备三顾茅庐请去的,所以历代文人都艳羡诸葛亮,自然诸葛亮得是正面人物。

    至于后边关于关羽的事情,朱标其实在前世的时候在书上也看到过这个小故事,没想到竟然是真的。

    “东莞伯,刘备和曹操,你更欣赏谁?”朱标又果断将这个皮球踢给了方进。

    方进想了想后,说道:“论雄才大略,刘备远不及曹操。”

    朱标对此也是满意地点了点头,露出赞同之色。

    曹操一开始是想匡扶汉室的,也把自己亲生的三个女儿都嫁给了汉献帝,大权在握下,无论手下文武如何苦劝,曹操都始终不逾这雷池一步,终其一生,没有篡汉室而自立。

    至于他儿子的行为,他人都死了,说什么都没意义了。

    罗贯中明白了朱标的意思:“殿下是希望小人尊崇魏武,贬抑刘备?”

    朱标淡淡地点点头。

    两汉四百年,没人否认它的正统性。

    但大明得国之正,它的正统性也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出现在大明的白话文小说,没必要去抬高刘备,贬低曹操。

    罗贯中心里嘀咕着,如果按殿下的意思改写,以后那些读书人一定会斥责自己。

    可所谓死道友不死贫道,自己能获得太子殿下的赏识,又能大量出版《三国演义》,还有机会名垂青史,又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罗贯中恭恭敬敬地说道:“小人愿意改写。”

    朱标哈哈一笑,说道:“孤承诺,只要把《三国演义》写好了,孤一定会重用你,而且给许你个一官半职呢。”

    罗贯中显得很高兴,但嘴上还是谦逊地说道:“只要书能出版,那此生心愿足以,不敢奢求其它。”

    朱标有些不解,但方进会意了。

    他走到朱标的耳边小声道:“殿下,这个罗贯中曾辅佐过张士诚,虽然他在张士诚账下不长,但是陛下不许他们这些曾在张士诚手下,又未投靠本朝、自行散去的人为官。”

    朱标也想起了自己父皇的这个规定。

    规定是人定的,为了罗贯中这样的历史名人,朱标也是愿意为此破例的。

    这多大事儿!

    让他换个名字、改个籍贯就好,老朱整天那么多事情,岂会注意一个小小的罗贯中。并且他既然当初曾在张士诚那里出仕,说明还是有功名心的,更容易收纳。

    不过这个事情现在是不好和罗贯中讲的。

    朱标继续缓缓而道:“先生不愿意为官,孤也不会勉强,届时就多赏你些钱,也够你吃穿不愁了,我看你的衣服,日子过得也并不富足。”

    罗贯中也很是激动地说道:“小人多谢殿下,不过钱财什么小人并不在意,只要书能出版就好,完成殿下的嘱托就好。”

    名留青史的老罗毕竟还是一个俗人,难得这么好的机会也会主动巴结太子一下。

    罗贯中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便回去住所里写书了。

    方进笑道:“臣恭贺殿下又得一人才。”

    朱标心满意足地点点头:“孤总有感觉,这《三国演义》会流传千古,就像司马迁的《史记》一般。”

    “殿下英明,臣也觉得这《三国演义》会流传千古!”

    其实站在朱标的角度,之所以看重罗贯中并不仅仅因为一部《三国演义》。

    罗贯中是元末明初的著名戏曲作家,不仅写小说,也写了不少的戏曲剧本,著作颇丰。

    戏曲和适合说书人说的小说在朱标未来的计划中有重要作用,所以朱标要招揽罗贯中。即使将来罗贯中年纪大死了,也可以起一个‘千金买马骨’的作用或者让罗贯中介绍其他的戏曲、话本大家。

    第二天上午,朱标又派人前往了罗贯中的住址,并带去了一些宝钞,让他用于日常生活,并托话告诉他,让他不用耳闻窗外之事,安心写书即可。

    等到《三国演义》修改的差不多了,就第一时间拿来给他过目。

    罗贯中也是感激地收下了宝钞,表示一定会尽力按殿下的意思来改书。

    他也开始想象着有一天,自己的著作能够遍布天下的每一个角落。

    朱标的手下返回东宫后,也向他大致诉说了一些关于罗贯中的情况,只是对方心里有些不解。

    “殿下为何给了这穷酸书人这么多钱?三十贯宝钞足够数个月的花销了。”该侍卫觉得太子殿下太大方了。www.

    朱标难道告诉他是因为自己上辈子看到了太多的“大神作家”收入腰缠万贯,生活富裕,而比这些大神作家不知道牛逼多少的历史级作家罗贯中,生活却如此穷困潦倒,他于心不忍,才给了这么多钱。

    所以他只好淡淡地回了一句:“此人孤将来有大用,你以后自会明白!”

    或许缘于对《三国演义》的喜爱,朱标对罗贯中的重视的确非同小可。

    他又亲自命令了毛骧,务必要保证罗贯中的安全,绝不能让他有任何危险,否则出了意外,就唯他是问。

    毛骧见太子如此重视,也不敢多问,立即安排人手,准备日夜在暗中监视,以保障罗贯中的人身安全。

    此时,书房里只剩下朱标一人了。

    他从书柜里取出了原版的《三国演义》,心中不禁闪过一个古怪的念头。

    等若干年以后,原版的《三国演义》都消失于历史长河后,我手里的这本是不是……

    这本要不放在将来的大明博物馆里,当做纪念流传下去。

    当然同样还会流传一个故事,太子殿下不满《三国演义》对曹操的描写,命令原作者进行了修改,而这一本是太子手里的原版,因此也成了千古绝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