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一五四章 煽风点火

    在项烨率人赶赴海盐城的时候,宋义领着五万楚军一路朝西北前进.

  为了让项羽和范增分开,宋义命令项羽带领骑兵在大军前方开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他又命令范增领军押后,同时负责粮草补给和粮道畅通其他书友正在看:。[`]

  宋义这么安排完全是刻意的,范增虽然拥立怀王有功,但他毕竟是项梁的人,与自己不熟。把范增放在项羽身边,对他的威胁颇大。只有将范增和项羽分开,项羽才会少了智囊,他才能在大将军的位置上坐的安稳。

  楚军浩浩‘荡’‘荡’的朝着北方进发,宋义坐在没有顶棚的马车上,马车的车板上铺着大红的麻布,坐在上面不仅舒适而且还派头十足。

  在马车的前后左右都布满了执旗的骑兵,在骑兵的簇拥下,宋义的马车跟在楚军队列中缓缓的向西北方向开进。

  当队伍行进到安阳的时候,宋义下令全军扎营。他这一扎营就再没挪过窝,连续几天没有继续前进。

  项梁战败的定陶距离安阳只有数里之遥,章邯在打败项梁之后放弃了定陶,率军北上攻打赵国去了。宋义到达此处,不在定陶驻军‘激’发楚军同仇敌忾的情绪,反倒把军队驻扎在安阳,这让很多人都感到不解。

  在安阳驻扎下来之后,负责前方开路的项羽很是焦躁。他急着北上找秦军决战,为项梁报仇,可楚军却在最关键的时候停滞不前,这让他很是难以忍受。

  自从在安阳驻扎下来之后,宋义每天都要把楚军的将领召集起来开会,会议的内容始终没有离开过三个板块,第一是他先号召将领们发挥楚军的优良传统,英勇杀敌;第二就是他向将领们表白自己不怕死,要誓死效忠楚国的决心;第三个板块更有意思,他总是会在会议结束后向将领们宣布不日将会度过黄河与秦军决战。

  起初将领们对他的演说还有些兴趣,也还相信他不久后就会率军渡过黄河与秦军决战,可到了后来,日子越拖越久,楚军依旧迟迟没有行动,将领们对宋义的演讲也越来越缺失了兴趣。

  每次宋义做演讲的时候,项羽都会皱着眉头满脸的不耐烦。他不喜欢这种只会夸大其词却没有实际行动的表演,项羽是个现实主义者,他只相信在战场上真刀真枪的拼杀,对这些虚无缥缈、毫无营养的誓词根本没有多少兴趣。(纯文字)

  “大将军,你每日都说克日将会北上,可我们来安阳已经月余,到底何时才会渡河与秦军决战?”终于,项羽对宋义的表演忍无可忍了,在宋义再一次向将领们发表演说的时候,他打断了宋义的话,皱着眉头问道。

  宋义有些厌烦的看了项羽一眼,说道:“鲁公莫要焦躁,此刻秦军势大,我军贸然渡河,若是秦军半渡而击之,我军必然会全军覆没。”

  “那也总要北上到黄河岸边驻军才成!”宋义的解释并没有得到项羽的认可,他长跪着说道:“此处离巨鹿甚远,我军至少也要到黄河岸边驻营,我才能打探秦军动向,如今在安阳驻军,距离巨鹿这么远,我怎能把握准确信息?”

  宋义朝项羽摆了摆手,说了句:“鲁公稍安勿躁好看的:。”转身离开召集众将开会的营帐。

  范增看着宋义离去的背影,嘴角朝上牵了牵,不住的冷笑。起初他并不明白为什么宋义会把军队驻扎在安阳,可从宋义最近的表现,他发现宋义根本就是惧怕了章邯不敢继续北上。

  其实宋义确实是怕了章邯,他在来到安阳前,就命人去向齐国的田荣请求发兵增援巨鹿。

  对于宋义的请求,田荣不为所动,宋义从返回的使者那里得知向田荣求援无望,只得转而求其次,向田荣的部将田都发出请求。

  为了说服田都,他让人从楚国寻了六名美‘女’并添上珠‘玉’数斗送到田都的府上,田都贪于利益,违抗了田荣不许援赵的命令,‘私’自率军赶往巨鹿,前来增援楚军。

  在邀请田都的同时,宋义还向许多义军发出了邀请。在楚军驻扎安阳的这段时间里,各路义军纷纷赶到,与楚军汇合,驻扎在黄河南岸。

  宋义之所以在安阳驻军,一是为了给自己一个心理上的缓冲时间,想要利用这段时间调整好心态,最后鼓起勇气与秦军决战;另外他也是希望能够聚拢更多的义军,届时楚军不再是孤军奋战,战胜的把握也相对的大些;最重要的,是他想要隔岸观火,看着秦军和赵军厮杀,坐收渔人之利。

  当楚军在安阳驻扎到第二个月的时候,项烨领着前去剿灭吴越剑冢的楚军赶到了安阳。

  一路上,项烨没做丝毫耽搁,径直朝着安阳奔来其他书友正在看:。教科书上已经告诉过他,宋义会把军队驻扎在安阳,而且在不久的将来,安阳将会发生一件大事,这个时候赶回去,正是他向项羽表忠心的时候,只要他能及时赶回,在项羽跟前稍微扇点风、点些火,将来他在项羽面前的地位就会大幅提高。

  对于项烨来说,这是个机会,他不会放过任何可能对自己有利的机会,想要在将来拥有能够左右历史的能力,如今他就要比任何人都多付出努力。在这方面,他有个优势,就是他了解楚汉历史,至少了解一些楚汉历史中的重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