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四十章 临河之战2

    ?

  夏军偏将站在城垛边上,望着黑漆漆的城外。

  又是一个夜晚,这一天匈奴人没有发起进攻,在城墙下已经堆满了匈奴人的尸体,但匈奴人却并没有前来收尸。

  战场上有个规则,敌人在收尸的时候,一般战士们都不会对收尸的人发起进攻。这个规则,夏军知道,匈奴人同样知道。

  可是在临河的战斗实在太‘激’烈,双方根本没有闲暇的工夫来考虑那些尸体,尸体积聚在城下,许多时间久些的已经开始腐烂发臭。

  阵阵恶臭从城墙下涌上城头,熏的夏军偏将一阵犯呕。

  “今天好安静!”一个小校站在偏将身旁,视线同样投降黑黢黢的城下。

  偏将点了点头,很淡然的说道:“匈奴人不过是在休整,这些日子没能攻破城池,他们也疲累了。”

  “看来明天又会有一场恶战!”小校点了点头,怅然叹了一声。

  疲累的夏军横七竖八的躺在城墙上,许多官兵还打起了呼噜。

  偏将带着小校从这些夏军身边走过,他摇了摇头,叹了一声,却什么也没说。

  一夜过去了,东方的天空泛起了一抹鱼肚白。

  偏将抹了一把脸,眯起眼睛朝着东方的天空看了看。

  或许这是他最后一次看初升的朝阳,他突然觉得有很多事都没有去做、

  老父亲的独轮车坏了根椽子,他一直没有机会帮着重新削一根;老母亲一直想要去九原城,亲眼看一看夏国的王宫,可他也还没带她去过。

  儿子的那把木剑断了,吵着要他做根新的,他还是没‘抽’出时间;妻子跟他说过,有机会还想再要个孩子,但那‘床’帏之间的事,他也很久没有时间去做。

  匈奴的军队开始动了,他们的战术和中原人的略有不同。

  匈奴人并没有强弓硬弩,也没有强大的重步兵,他们在攻城的时候完全依靠人海战术。

  以往边城的防御较为松懈,城上的守军人数不多,训练也不够,匈奴人攻城不过一天的工夫就会把城池攻下来。

  这一次夏国增加了临河的守军人数,虽然士兵还都是临时拼凑,但士气却和往日完全不同。

  五千守军,整整抗拒了匈奴十万大军半个多月,直到‘精’疲力竭,依然坚持守卫城池。

  守卫临河的夏军绝望了,但这绝望并没有让他们崩溃,反倒成了他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相反的,匈奴的右谷蠡王也绝望了,他开始怀疑与夏国的战争最终能不能取得胜利。

  以往只要中原人对匈奴有所抗拒,匈奴人就会一片主战声。

  这一次和夏国开战,匈奴人同样斗志昂扬,可夏国却连续将他们的进攻挫败。

  大单于败于‘阴’山,左谷蠡王在固阳惨败,兵败身死,如今只有他这一路大军还在向夏国进攻。

  ‘阴’山的夏军已经向临河进发,按照正常的行军脚程,再过两天就会来到战场上,而固阳的夏军一部分返回了九原城,随时等待出击,另一部分则趁势占据了燕国。

  从这些刚得到的消息来看,夏军与以往匈奴人遇见的那些散兵游勇完全不同,这是一支能够打仗,而且能够打硬仗的军队。

  右谷蠡王看着残破的临河城墙,这座城池他已经来过许多次,只有这一次,他来的最为艰难。

  “攻城!”右谷蠡王手中弯刀朝前一指,无数匈奴骑兵从战马上跳了下来,嚎叫着向临河城冲了过去。

  城头上的夏军弓箭手取出箭壶中仅存的几支箭,挂上弦瞄准了城下蜂拥而至的匈奴人。

  “放箭!”当匈奴人冲到距离城墙还有百多步距离的时候,夏军偏将一挥手中长剑,无数箭雨朝着匈奴人飞了过去。

  匈奴人的盾牌是又圆又小的小盾,适合在马上作战,可面对迎面飞来的箭矢时,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一蓬蓬箭雨飞向朝城墙狂奔的匈奴人,匈奴人连忙抬起盾牌遮挡,可惜盾牌太小,他们挡住了上面却挡不住下面。

  一排排匈奴人倒在了箭雨下,一些当时没死的匈奴人躺在地上翻滚着,惨叫着,可他们的叫声却很快被后面冲上来的同伴终止。

  匈奴人太多,像是‘潮’水一般,后面的人推着前面的人朝前冲,前面的人被箭矢‘射’中之后,后面的人却停不下来,大脚板“啪啪”的踩在前面的人脸上、身上。

  城墙下很快又铺上了一层匈奴人的尸体,但更多的匈奴人却冲到了城墙脚下。

  一架架云梯搭上了城墙,无数匈奴人一手持盾,一手持弯刀朝城上攻来。